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诗意栖居
文章标题: 《怎样理解马克思“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思想》
     阅读次数:716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怎样理解马克思“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思想

 来源:http://tieba.baidu.com/f?kz=974022459

 

为了证明与动物相比较,“自由的、有意志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 马克思进一步将人与动物两者的生命活动进行了比较, 并最终导出“人也(还) 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的结论
一、总述: 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 改造无机界, 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二、分析
1. 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们所直接需要的东西
2. 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
3. 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
4. 动物只生产自身
5. 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他的肉体
6.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
人(略)
人的生产是全面的  
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 并且只有在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下才进行真正的生产
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
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
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 并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
三、(结论) 因此,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马克思在第三部分就得出最终的两个结论:其一, 人在改造对象世界的劳动中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作为人的作品的自然界才可能产生自然美。
     马克思正是把文艺创作的美的规律用于说明人类劳动的特色。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⑶。美的形式是审美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审美活动的普遍必然性就来源于美的形式的普遍必然性。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为解释美的形式的根源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美的形式的根源,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过程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但实践过程本身并不是美的形式,美的形式在于形式美与形式感的统一。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命题揭示的是美的形式产生的根源,也即解答了审美活动何以具有普遍必然性的问题。审美活动的普遍必然性来自美的形式的普遍必然性,美的形式的普遍必然性又来自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此,马克思认为人类生产的本质、发展趋势和最高形式是美的创造。

     创造中的“美的规律”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向往未来,实际上就是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审美是一种创造,在现在中创造了未来,在感性中创造了理性,在瞬间中创造了永恒。


最后更新[2012-8-1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