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少堂研究
文章标题: 《程少堂:重读《狂与逸》《狂与狷》二书》
     阅读次数:229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程少堂:重读《狂与逸》《狂与狷》二书

 

狂与逸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两种人格特征
作者: 张节末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年: 1995
页数: 157
定价: 11.00
ISBN: 9787506005289

 

今天(2012年8月14日)重新翻看完浙江大学教授张节末的美学专著《狂与逸——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两种人格特征》。这本书上世纪90年代初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篇幅不大(10万字),写得既有学问,有思想,又有很好读,在当时影响很大,算得上是上世纪末我国学术界的一部名著,就是现在看来,也还是同类著作中最好的。这本书1995年1月出版,因为畅销,当年10月重印了一次,我买的是当年第二次重印的版本。当时我在珠海工作。

2006年,我讲公开课《荒原中的舞蹈:中国知识精英的精神困境与突围——<离骚><逍遥游>的文化解读》,《狂与逸》一书是我备课时的重要参考书。原来我一直以为,屈原死后,在中国历史上人们对他的评价从一开始就很高。事实却并非如此。我首先是从《狂与逸这本书中知道,在以儒家文化为统治地位的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屈原评价总体上看不仅不高,而且较低(司马迁的评价是例外)。根据这本书的信息,我又购买阅读了一批研究屈原、楚辞的专著(十几本,没有全读完),才知道直到南宋时期,由于国土沦丧,时代的困境与屈原的时代极为相似,中国文化精英才大体公认屈原的历史与文化地位(但是仍然争论不断。对屈原的评价基本上无争议是20世纪新文化运动之后,特别是建国以后才有的事)。这已经是屈原死后快1400多年之后的事了。可是我上大学的时候,文学史老师讲屈原时丝毫没有讲到这些。

顺便说一下,上世纪90年代前后“文化热”时期,东方出版社出版了不少好书,例如耿占春的《隐喻》,玄峻的《联想与印证——对中国思想的重新理解》,王尧的《乡关何处——20世纪中国散文的文化精神》,杨慧林的《罪恶与救赎——基督教文化精神论》,都是非常好的书,都值得好的语文教师一看。以上这几本书都是文化学美学方面的著作,我都买了看了,其中有的书,我一看再看,收获良多。

好书要多读几遍才知道好在何处。纳博科夫说:“我们不能读一本书,我们只能重读一本书。”只是需要耐心。

有些书,看一本看不懂,同类书看两本三本就看懂了。至于中外历史文化原典,那更是不容易懂。我的经验很笨但是很有效:读原典时配伍(配合)读一些研究这些原典的专著,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就会产生以下感觉——你对原典的理解产生了飞跃。

周淑兰的《狂与狷——放达与隐逸的中国名士》,是2007年出版的,主题和张节末的《狂与逸——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两种人格特征》一致,书的结构也是一个历史人物安排一章。作者是一位女作家,书也写得不错。涉及到的人物比《狂与逸》多了不少,但是水分多,篇幅快是《狂与逸——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两种人格特征》的三倍(28万字)。我今天用一小时十万字的速度(用了一下午),重新翻看完本书。

《狂与狷这本书我有两本。自己买了一本,后来,有人可能是为了暗示什么,特地送我一本此书。


书 名:狂与狷
  作 者:周淑兰 著
  出 版 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0-1
  版 次:1
  页 数:285
  字 数:281000
  印刷时间:2007-10-1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801706218
  包 装:平装
  20063831





最后更新[2012-8-1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