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二郎已是86岁高龄,是全球最为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大厨,在日本东京一座办公大楼的地下经营着一家非常不起眼的小店面,而这家小店面曾经连续2年荣获米其林三颗星最高评鉴,想吃这里的料理,起码要提前半年预定才可以。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

二郎寿司的接班人们

米其林的评审相当严谨与公正甚至近乎苛刻,一旦检查完毕,该监察员在随后的若干年里都不可以再出现在此餐馆,以确保下一次检查的公允。而且监察员必须自己掏腰包。以至全世界现今也只有【68家】米其林三星级餐厅,其星级评鉴分三级:

一颗星 ★:是“值得”去造访的餐厅,是同类饮食风格中特别优秀的餐厅;

两颗星 ★★:餐厅的厨艺非常高明,是“值得绕远路”去造访的餐厅;

三颗星 ★★★:是“值得特别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访的餐厅,有着令人永志不忘的美味,据说值得打“飞的”专程前去用餐。

那么这样一家小小的寿司,这样一位耄耋高龄的老人,有什么样的神奇技艺可以获得如此殊荣呢?《寿司之神》这部纪录片带我们走近了这位神秘的老人和他的寿司小店。

小小的店面

二郎寿司的店面小的大概只容得下7,8个人,料理也只简单的只有各种口味的寿司,小野师傅在柜台后重复着简单却很需要功底的动作,将饭团拿捏成型,附上鱼肉,来回反复的捏合,那力道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必须经过反复的操作才可以达到标准,如娴熟的魔术般的手法一样,看似很轻松的就变出一个寿司来。

而实际这样娴熟的技法需要很多年的基本功,反复的重复,反正的练习才可以让这个手法一如天生般变成习惯。职人之道就是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将一件事做到极致,便可获得成功,一如小野师傅说的: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除了对事情的认真,二郎寿司打动人的地方还有对食材的追求和坚持,在清晨的鱼市场里,进料的员工一条条的筛选的要采买的食材,而这些专业的渔家也会因为是二郎寿司,而特意留下优质的食材。

这些顶级的食材搭配了认真娴熟的手艺,使得二郎寿司值得人一等再等。

而对待客人也是从细节出发,每一粒寿司做成之后被摆在筷子顺手的位置便于客人夹取,不多不少的山葵和酱油,使得只是单纯的吃也变成一种享受,客人如果是左撇子,二郎则会体贴的将寿司的位置倒换,便于左手客人食用。也许就是这样的追求细节和极致成就了这位寿司之神吧!

 在线观看:《寿司之神》

怀着万分敬意对待食物,食物也会给你回报的:)

 

影评:《寿司之神》伟大的厨师都是相似的

2012年07月09日 08:01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徐彦

《寿司之神》海报(图片来源:信息时报)  

导演:大卫·贾柏  主演:小野二郎/小野禎一  制片国家:美国  语言:日语

小野二郎的寿司店位于东京办公大楼的地下,和片名《寿司之神》(Jiro Dreams of Sushi)对比起来,从外观看来朴素无比,甚至有点寒碜。木珊栏后只有十个座位的小店,高龄85的小野二郎率领为数不多的几个学徒在店中操劳。没有菜单,没有饮料和小菜,只有寿司。寿司菜色随时节而定。

而这样一家“数寄屋桥次郎”小店,连续两年荣获米其林三星餐厅的最高冠冕;需一个月前预订座位,一餐15分钟,人均消费3万日元起。

职人的精神

鲜红色的鲔鱼置放于醋米上,小野二郎以严谨的态度握寿司,呈现给顾客。他对顾客观察得非常仔细,会根据性别调整寿司大小。他会精心记住客人的座位顺序,会记得客人的左撇子习惯,调整寿司摆放的偏好。他从头到尾只做寿司,不带饮料,让顾客全身心领略寿司之美。在制作过程中,他显得分外冷静、严肃,其举手投足都具有仪式一般的庄重感。虽然人均消费达400美元,所访食客均表达了他们难以言喻的美好感受。这部不足一个半小时的纪录片以朴实无华的视角记录了小野二郎对待自己职业的点滴态度。伟大厨师的特征都是相似的:他们有着认真的态度一心提升自己的技艺,固执、坚持己见,最后还要饱含热情,他们都是完美主义者。小野二郎强调自己是一个真正的职人——会找到最好的食材,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不在乎钱和成本,而只为做到最好。小野说,重复一件事情,使之更加精益求精,但永无止境,“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巅峰是在哪里。”

准备每日寿司材料的时候,小野二郎会亲自去鱼市场挑选,所有的细节都要亲自过问。直到70岁某次心脏病发作后,他才终于不再亲自去采购,而将鱼市场的选材工作默许给了长子。供货商和他的寿司店长期合作,建立起绝对的信赖关系。专业的鲔鱼供货商只供货鲔鱼,虾的供货商只卖虾,每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米贩弘道说,食材提供的是一种信任度。“有些米只提供给二郎的店,因为只有他会知道怎么煮。”虾贩介绍道,有时候整个市场都只有3公斤野生虾,全部会供给二郎的店:“好的东西是有限的,只会留给最好的人手上。”

美食的差距并不是在噱头上的其他花哨,也许仅仅只是在简单的细节上更加精益求精。据二郎店中的资深学徒介绍,寿司的米被认为是冷的,但实际上应该和人的体温保持一致,米要用非常重的压力煮出来才能可口。“每种食材都有最美味的理想时刻,要把握得恰到好处。”学徒阶段是艰苦的,从入行到出师投入的是至少数十年的光阴。“虾子和章鱼的处理都要花更长的时间——章鱼需要手工按摩,使肉质更加细腻鲜美,而不是像橡胶一样的口感。”

在纪录片中,无数细节强调的即是简单而又质朴的精髓——职人的精神。每天重复做看似简单的一件事情,并非想标新立异,只是尽全力将之做到极致。

延续与继承

在一切讲求效率、减少成本而尽力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时代,无论是态度还是人心都显得分外奢侈。古老的制造工艺在流失的同时,带给美食文化的则是不可逆转的某种损失。

小野二郎的长子小野祯一已经50岁了,还未接班。在日本,传统是长子继承父业,只有一人能当大厨,于是弟弟出门单干。次子小野隆在六本木开了一间分店,降低寿司价格;小野隆笑称:“在父亲那里倍感压力的食客,来这里会轻松些。”

因家庭变故,小野二郎9岁时离开家庭自力更生,为了生存,他从学徒做起。次子独立开店,父亲说,从此之后六本木就是家了,你必须有自己的本事谋生。“我知道他做得好,准备好了,才会放他走——但是这没有回头路了必须自己走出一条路。”领略了人世冷暖的小野二郎说,“现在父母则告诉孩子,出去闯闯,不行的话就回来——这样孩子会一事无成。”二郎自嘲在家庭中,自己显得更像陌生人,和孩子的关系并不亲近。在孩子们高中毕业后,他说服儿子们没有上大学来店里帮忙。长子最初的兴趣并不在寿司上,相当长的时间后才学习着从父亲的手中接纳这项使他倍感压力的出众技艺。

学徒的经历艰难而漫长,所有的学徒要先从学会拧烫的手工毛巾开始。逐步着手处理和准备食材,10年过后,才会让你煎蛋。这种苦修一般的美食精神远非常人能及,“我练习煎蛋一天最多的时候有4个,3到4月后做了200个失败品。”直到最后二郎终于点头默许,学徒激动到泪下,“我终于被称为是一个真正的职人,这是我努力的最终成果。”

小野二郎表示自己从来不厌倦这工作,而为之投入了一生。“纵使我85岁,还是不想退休。”但是品质的追求需要后人的继承,两个孩子虽然都继承了这一行,精益求精地提升自己的手艺,但继承米其林三星的衣钵难度巨大。即使做出精益求精的寿司,无论是食材的生态现状还是能够领略寿司之美的食客都在迅速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迅速衰微,是妥协于现状还是为了极力保护美食之魂而费尽心血,是一个难以决断的矛盾体。而这不仅仅只是美食所面临的尴尬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