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第二世界》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第1版 (2003年1月1日)
丛书名: 曹文轩文集

书名:《思维论》
作者:曹文轩 著
图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1-05

作者: (加)隆多(G.Rondeau)著
译者: 刘钢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1985
页数: 220页
定价: 2.40
堂2012年8月17日22:05:51按:今天顺便看曹文轩文集中的《第二世界》,因为我要写的《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以语文味或文人语文为中心》一书,内容会涉及到语文教学的三个世界的问题(我在北京大学的讲座主要内容就是这个)。
这本《第二世界》第一章“术语”和最后一章第十章“范式”最抽象,但是我最感兴趣。不是水平高,而是这两章和我的研究有关。我上个世纪就买过并研读过加拿大著名术语学家隆多的专著《术语学概论》,写文章还引用过。
恍惚记起上世纪刘再复的《思维论》一书也论述到“术语”,于是在书架上到处找刘再复的《思维论》。第一遍找到一本香港的苏富忠的《思维论》,是普通心理学著作,一看就不是我要找的——因为我记得清楚得很,上世纪90年代左右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文艺探索书系”,刘再复的《思维论》是其中一本,封面是什么样我也记得。第二遍也没找到。再找一次,找到了,可是发现我要找的《思维论》不是刘再复写的,是曹文轩写的,不过和当年刘再复的名著《性格组合论》属于一套丛书,封面也一样的设计,而且都是用的蓝颜色封面。
曹文轩出版《思维论》时,还是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
发现这本《思维论》是曹文轩写的,第一章也是“术语”,我就将曹文轩的《思维论》和他的《第二世界》目录加以对照(目录附后),发现二书目录(连小节目录)也都是一样的,二书的内容可能也是一样的(两本书中的文字我没有仔细对照,只是大致对照了部分文字)。
不过曹文轩的同一本书,买两个版本也值。
读一本书,过程中恍惚忆起,这本书某些内容20年前似曾相识,一查,两个书名,内容竟是同一本书。此事也有点意思。
今天也算重读吧。
二十年前读过的书,尽管作者记错了,但是不仅记得书名,有些内容我还记得,佩服。
曹文轩教授在《第二世界》引用一个西方学者的话说:“体系是把人变成傻瓜的办法。”(162页)(这句话在曹文轩的《思维论》中第171页)哈,看来我正在做的是把自己变成傻瓜的事。好在曹文轩教授是支持建构体系的,他在后文的观点是:“体系是思想完美者的自然形式”,“完美的思想者必然要创造出体系”,“体系是衡量思想者的思想是否完美的标志”。(《第二世界》163页,《思维论》172页)
附:曹文轩《第二世界》或《思维论》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术语
1.关于术语的定义和规范
2.术语与思维
(a)没有术语的思维是一种简单的思维
(b)术语对思维精确性的作用
(c)依赖术语的抽象思维
3.术语与历史的发展
4.术语与真理的发现
5.汉语言的弱点
(a)术语量在总词汇量中的比例不高
(b)语言革命
(c)术语非标准化
6.名士文体
7.术语的非恒性
第二章 感觉分析
1.感觉与思维
2.理性思维意义上的感觉与艺术思维意义上的感觉
3.艺术感觉
(a)敏锐的感觉
(b)丰富的感觉
(c)特殊感觉
(d)精微的感觉
(e)男性感觉与女性感觉
(f)时空与感觉
(g)感觉玩弄
4.感觉的无限性
5.感觉与文化
(a)有多少文化就有多少感觉
(b)文化模式造成的感觉差异
第三章 第二世界
1.哲学:对“再现论”质疑
(a)表象的世界
(b)艺术:表象世界的表象
(c)“再现论”与“风格说”的对立
(d)自然不是艺术
(e)表现1、表现2、表现3、表现4
2.第二世界
(a)天性:精神欲
(b)自由
(c)三种创造形式
(d)规律和规则
(e)精神预设
(f)创造与进化
(g)他律与自律
(h)坏想像
第四章 语言与思维
1.符号与对象的关系
(a)符号即名称
(b)符号叛逃
(c)符号叛逃的原因
(d)现代哲学的主题:语言还原
2.文学批评(理论)范畴的语言
(a)现实:独立的语言王国的臣民
(b)界定
(c)符号的诱发
3.文学创作范畴的语言
(a)语言的痛苦
(b)契约下的无限自由
第五章 思维的没落:非理性主义
第六章 归纳哲学的危机
第七章 知识有思念中的反动作用
第八章 陷阱:笼统性
第九章 中国思维
第十章 范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