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工作室报 > 文章转载
文章标题: 《推荐:国画大师吴冠中:我这一辈子很孤独》
     阅读次数:410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国画大师吴冠中:我这一辈子很孤独

 
2013728日按:其实,岂止名家吴冠中孤独?看看历史,孔子、庄子、苏格拉底、尼采、马克思、鲁迅、毛泽东等伟人,哪一个不孤独?不仅孤独,而且是越伟大越孤独,越深刻越先锋越孤独。就是我这样一个普通人,我的生命体验也是:人生最不能抹去的,不是所谓肤浅的“痛苦”,而是深刻的孤独,一如哈代所说的,呼唤的和被呼唤的很难应答。通俗点说吧,就是人的一生,不要指望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你,无论是朋友,还是亲人。我以前老是搞不明白,子期死了伯牙为何要"摔琴绝弦,终身不操”。现在是越来越明白了:用生命谱就的灵魂乐章,只能,只应,也只配,为那绝世知音而弹唱。我当然也有我的《高山流水》,但我绝不像伯牙一样“摔琴绝弦”。这也就是我的《荒原中的舞蹈》一诗的主题。

忽然忆起一事。深圳一个很好的初中,有一个语文教师,是我的朋友,在学校是中层干部,八九年前他就请我到他们学校给全校老师做过讲座。这个学校的语文组长,是语文味网的老编辑,所以我和他们学校语文老师见面机会多,有时聚聚会,唱唱歌。由于关系不错,一次我送《程少堂讲语文》给他们,这位主任当面翻到《程少堂讲语文》一书中我的散文《我们当年》,指着其中的“不过你知道,爸爸虽不是什么官员,但是,爸爸喜欢的是独处独行,是安静,甚至寂寞,是从不参加这种热闹活动的。因为爸爸觉得,在喧闹的人群中,在觥筹交错之中,感觉得到的,是心灵深处的无尽的孤独”这段文字,连说“不真实,不真实”。他可能觉得我和他们聚会不少,不是孤独和喜欢孤独的人。其实我极少参加聚会,推掉过很多聚会的邀请(我在深圳的本科同学有十几人,多次一致批评“就是程少堂难请”),有时碍于情面不得已参加,也是心不在焉,应付。我们单位吃饭、联欢性质的活动,包括前些年经常集体外出到省外,我也是不去的时候多,能不去就不去,为此领导曾专门和我谈过话,说我不参加这些活动,别人认为是我看不起人。我只能说抱歉,因为我有事要做精力有限不能经常奉陪,别人爱怎样说就怎样说,我虚心接受坚决不改。但这不能说明我从不参加聚会。人都是有两面性的,孤独到一定份上,就喜欢喧闹一下。不过,我本质上是喜欢孤独之人,不孤独也就不会有语文味今天的热闹。因此,面对这位朋友的“不真实”的质疑,我没有解释,因为,对于这些不理解,解释是没有用的。需要解释的理解不是深刻的理解。

在我的人生历程中,依程度而言,最理解我的,是祖母爹,那种理解是灵魂深处的理解,不需要用任何语言来沟通。其次是先父,小时候我和先父交流较多,不过父亲对我的了解与理解主要在性格方面,他在世的时候谁也没怕过就是怕我,因为我的性格太像他了。第三是母亲。姐弟中,最了解与理解我的,该是双胞胎弟弟中的老四。老四和我一同生活十八年,亲见我青少年时代的不屈、勤奋、刻苦与三次高考的艰辛与毅力,加上他念高中的学校也是我的母校,课里课外经常从学校老师口中听到对我的褒扬。我的中学同学成绩稍好点的,1977年、1978年都考中专跳出了农门,但从1977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开始我就发誓坚持要考本科,前两次黯然失败,但我愈挫愈勇,1979年我第三次参加高考,同年老四高中毕业也参加高考,和我在同一个考场、同一个教室参加考试,成绩出来后我们一起通过本科线(我超过了文科本科重点线13.3分,他过了英语专业本科线8分),到医院一起脱光衣服同时进去体检。小弟少波(老五)和我一同生活只有十年,十年当然比不了十八年。最近少波为张岩即将出版的书稿《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作序,序言《我心目中的二哥》文笔老练,总体质量不错,但毕竟我们之间相差十岁,由于没有我的人生体验,所以他不能完全体贴、理解我的内心世界。少波的序言中有一节主题句是“二哥是痛苦的”,他认为我由于性格耿直不会圆滑,所以许多该得的得不到,因此而有许多痛苦。我在QQ上就此和他交流道:“就佛教思想而言,人生就是痛苦,我当然也不例外。但我的痛苦主要在小时候父母遭受欺凌而无能为力(我们家遭受的最大欺凌你永远不会知道)。上大学后,我就没有那么多痛苦了。你要看过加缪的西西弗斯神话,就能理解上大学及之后多年我奋斗的人生过程心理情绪的实质,就能理解我内心的基调主要并不是痛苦,虽然有不平。不过这一段可以不改。”    “可以不改”,不是因为他缺乏笔力,而是缺乏改得体贴的人生体验。其实,我想要和他说的是,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等方面 )的农民的儿子,我得到的已经够多了,我想得到的东西,基本上都得到了,有许多我小时候想都不敢想的东西,现在我也得到了。甚至夸张点说,在我工作的领域,我已得到的东西,千军万马也未必能得到。用深圳老师三年前给我发的短信中的话说:“程老师是赤手空拳打出了一片天下”,“人生堪称圆满”。从得到的东西而言,我越来越认为我的人生堪称圆满。过去,现在,我讲学常放一个自我简介课件,其中有一页PPT上的文字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我所没有的, 要么本来就不该有, 要么生活迟早会给我。”其中的情绪基调,本质上是和痛苦不搭界的。总之,小弟少波没有能够完全理解我不屈的人生中深刻的孤独感。《荒原中的舞蹈》一诗,我还没有给他看,我估计,就是看了,以他的年龄和经历,他也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

诚然,中国传统文化是“官本位”文化,中国人常常是根据一个人是否有个一官半职,来评价这个人是否成功的。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没有争上个一官半职的,往往就会“精神痛苦”。但,这个文化法则对我不起作用。深圳教科院成立之初,2008年底、20095月初,两次搞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前一次是预演,后一次是正式。单位绝大部分人两次都报了名。我当然是够条件的,条件还相当不差,而且20095月初正式搞的那一次,根据局党委确定的报名条件,50年代出生的人只有我一个人符合年龄条件。当时一个赏识我的局领导还专门给院长说:“叫那个专家报一报。”但两次我都没有报名,且内心没有一丝犹豫和纠结。事后,所有知道此事的亲朋好友,不约而同都非常一致地替我惋惜,说我不报名参加竞聘是错了。这当然是文化的惋惜。而我却固执地为这些惋惜而伤感。子期真的不在了。要是子期还活着,哪怕他只有一口气,也许我们就能听见他从灵魂深处爆发出这样的声音——

“一个教研员或语文教师做了程少堂,还稀罕一个‘芝麻官’吗?  ‘位子’,他当然是想要的,不过,他想要的,是三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百年后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的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刊文摘》2013年7月22日转载一篇关于吴冠中的文章,标题为《吴冠中:我这一辈子很孤独》,主要内容和下面转贴的访谈一致。
 
吴冠中(1919—2010),江苏
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流艺术家画派创始人之一。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文学代表作有《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记吴冠中

——纪念大师的离去

“我这一辈子啊,很孤独。我有亲人,但一步步往前走时,亲人渐渐不理解,你走得越远,中间的距离就越远。所以说,亲情,我并不很看重。至于朋友,只能某一段同路而已,过了这一段,各走各的路。一辈子的同道,几乎没有。……今天这个时代有太多的虚假,太坏的人心。与我们那个时代比,垃圾更多,人心更虚伪,所以更难求知音了。”

——吴冠中

  

          

耄耋“愤老”——专访吴冠中



  吴冠中先生今年91岁了。
  曾经一位友人给先生拍了一张照片,并在照片右页大红底色上书
一个大大的“寿”字。先生左看右看,最后剪去那红底寿字,只留下
照片。  
 

 


最后更新[2013-9-2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