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教学法》后记
献给历史,献给祖先,献给后人
本书是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第一部由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集体撰写的语文教学法。毫无疑问,这部书的出版,无论是对于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来说,还是对突破当下的中国语文教学的困境来说,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十多年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反复的路径,将理论思考研究和教学实践进行协同式或捆绑式推进,产生了深广的影响。2014年第2期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发表了我的《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这标志着语文味教学思想研究又登上一个新台阶。语文味教学思想在推进过程中经历了“语文味——文人语文——语文味教学法”三个阶段,这也是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之路上的三座里程碑,如同三个路标一样,将继续引领对语文味有兴趣的人们,走上语文味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之路。语文味教学法是一张详细的“风景导游图”般的教学指引,把语文味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层面将其进一步操作化,让喜欢语文味、愿意践行语文味的语文教师有一个可以掌握的清晰的教学法。
撰写这本书,原本是深圳市“程少堂科研专家工作室”全体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任务之一,课题结题时间是2015年底。各位成员在我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2014年秋季,深圳市将开展“深圳学派”丛书遴选活动,这对于课题组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此,根据我的要求,每个人把研究和写作进程提前,集中在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完成写作任务。这一变化,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挑战,对于课题研究来说,则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这次写作活动的时间之紧,查阅资料之多,任务之重,工作之艰难,都是前所未有的。于是人人成了突击手,一边完成繁重的日常教学工作,一边宵衣旰食地从事写作。在大多数成员承担一至两章写作任务的前提下,有两位还承担了三章的写作任务,这更是难能可贵的。
这次写作活动,大约的确是一次多年后都会怀念的漂亮的集团大冲锋。写作过程中各成员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互相鼓励,互相切磋,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大家一起共创人生经历中空前而且很可能是绝后的一件值得铭记的人生历史大事件。
该书宏观结构分为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共二十六章。总论部分由四章构成,重点介绍语文味、文人语文、语文味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分析语文味影响深广的主客观原因。分论部分按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文体和教学内容分为二十二章,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语文复习、语文命题、作文点评、语文评课等几大方面全方位阐述语文味教学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其中小学部分按一般叙述文、描述文(写景文)、说明文、诗歌分为四章。全书分论部分每章的基本结构由三个内容组成:核心概念、传统教学法应用中的优缺点、语文味教学法的应用,每章之后分别附有语文味教学法之常式与变式两个教学设计案例。为强调写作教学的重要性,我们把写作部分提前放到阅读教学的前面。
有一个需要特别说明的地方是,由于特殊的原因,本书的第十一章记叙文的选材,和目前大家熟知的记叙文分类有些出入。
本书总论部分和分论部分第十五章由我负责(其中总论第一章和梁青老师联合撰写),其他各章的作者分别是:第四章、第十章、第十六章由钱冰山(深圳市坪山新区教育科学研究管理中心)、戴月(深圳市坪山实验学校)撰写,第五章由梁青(广州市培正中学)撰写,第六章由向晓璐(深圳市丽湖实验学校)撰写,第七章、第十三章、第二十章由葛福安(深圳外国语学校)撰写,第八章、第十四章由李琛(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撰写,第九章、第十二章、第十九章由王雪娟(深圳市平冈中学)撰写,第十一章由倪岗(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撰写,第十七章由祈兵(深圳市高级中学)撰写,第十八章、第二十二章由何泗忠(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童宝玉(深圳市福田外国语高级中学)撰写,第二十一章由马恩来(深圳市梅林中学)撰写,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五章由陈嫣芹(深圳市丹堤实验学校)撰写,第二十四章由邹先平(深圳市丹堤实验学校)撰写,第二十六章由赵云(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撰写。参与统稿的分别是钱冰山、葛福安、何泗忠、胡少明(深圳市桂园中学),王军(深圳市海湾中学)。本书各章内容由我最后审定。
特别要提一下的是,这些老师大多是深圳市很有影响的名师,其中有特级教师一名,深圳市、广州市名师十名,国家级骨干教师两名。钱冰山、王雪娟、葛福安还是深圳市三届高中语文教学比赛第一名获得者,有两位还获得广东省高中语文教学比赛一等奖。
本书的理论水平,当然比不过由大学老师集体撰写的教学法。但这部《语文味教学法》至少有自己的两大独特优势:(1)经过十多年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语文味教学思想影响深广,这给这部书引起关注提供了良好的学术背景。(2)操作性强。每章既有理论阐述,又有案例设计。案例设计采取“同课异构”方法,其中一个是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的常式设计,一个是变式(创意)设计,这样便于一线教师实践语文味教学法。
可以预言甚至断言,这部书的出版必将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留下痕迹,后人研究中国语文教学法、中国语文教学美学,可以、应该而且必然超过这本书,但绝不能越过这本书。
谨以本书,追怀本工作室几位成员已经仙逝的父母。让他们的灵魂与本书同在。
谨以本书,献给工作室成员所有健在的父母,祈望他们健康长寿。
谨以本书,献给工作室每一位成员的家人,感谢你们的支持。
谨以本书,献给我们的后人。我们尽力了,希望你们超过我们。
程少堂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三日
———————————————————————————————————————————————
相关链接: 少堂:后人定超过此书,但不能越过此书(《语文味教学法》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