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少堂研究
文章标题: 《程少堂:我的研究过程很马列(读潘纪平文有感)》
     阅读次数:186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程少堂:我的研究过程很马列(读潘纪平文有感)

  程少堂:我的研究过程很马列(读潘纪平教授文章有感)

湖北大学教授、《中学语文》杂志主编潘纪平教授最近发表论文,研究我的语文味教学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阅读潘教授的论文请点击本文后面的相关链接)。潘教授这个论述细致深入,很有深度,不过还不能全面反映我的语文味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内涵。

关于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著名的老一代特级教师于漪先生去年在《上海教育》2013年第7A期发表了一篇题目为《我的语文梦》的文章,其有关观点,与潘纪平教授的观点大体一致。于漪先生认为:“现在教师授课,最缺的是文化教育。”于漪先生指出:“要让我们的孩子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满腔热情;让我们的孩子一捧起中国文字写的书,就马上升腾起理想信念,以及对语文文字的挚爱深情;一捧起经典作品,就会想到在这些作品里蕴含着民族精神、民族情结、民族睿智,乃至民族思维方式。”于漪先生还说:“当今的孩子在多元价值、多元文化存在的情况下,要能够对中华文化认同,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语文老师,要靠一节一节课来春风化雨,让孩子们滋润心灵,知道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我很赞同于漪先生的上述意见。

不过,于漪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文化教学达到这个层次“这就够了”。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文化教学仅仅达到上述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即使仅仅就“积淀民族文化”而言,也不能到此止步。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集体撰写即将出版的《语文味教学法》一书对此有专门的论述。


我的语文味教学,从《荷花淀》开始,文化就分三个层面:民族文化的尊重(自尊)、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尊人)、文明价值推送三个层面。暑假我撰写《语文味教学法》总论部分,研究语文味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就是回头去看我的教学实录,主要是看《荷花淀》实录,看我的教学实践是如何做的——这是典型的从实践中来。这个研究过程就很有意思,而且很马列很唯物很邓小平。别人研究只是死想,往死里想;我是不仅死想,还特别回头反复、深入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的实践往往比理论更丰富、更自由。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

我做理论研究时也提倡死想。我认为思想需要死想,不死想不会产生活的、好的思想。但在教育研究中,来自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思想往往更有生命力。尤其是,我自己比谁都清楚,我本人的教学实践(公开课)比我的理论研究更奔放,更不羁。写论文时我往往瞻前顾后,而在教学实践中,我是毫无顾忌,一往无前,语文即朕,朕即语文,课堂上想怎样搞就怎样搞,想怎样教就怎样教,甚而至于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开先河地有意识借鉴庄子的“乱写”之文体、之文风,培育养成自己的一种独特的“乱教”之课体、之教风。

这样不受既有的外在理论约束的教学实践,其内涵很丰富,很深邃,很多元,它为我的语文味理论研究提供源源不绝的活水和多种可能性。我的理论研究的推进(语文味、文人语文、语文味教学法等),都是先解放思想,在自己的某种理念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再回头做理论提升。故语文味理论显得根深叶茂,摇曳多姿。

我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实际上是一体两面,是一而二,二而一即合二为一的东西,基本达到无缝对接的状态。就自己的教学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而言,我现在完全有自信可以引用外省一个省会城市正高级中学教研员评价我的话说:这方面你很难找出比程老师强的。我自己呢,当仁不让,认为她说得实事求是。不信你在中国语文界找一个理论比语文味影响大的,又在语文教学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共生、共创、共融、共鸣、共进乃至共享方面这方面比我强的出来,我输你五分钱。中国语文界,有理论的,往往打死也讲不了中小学的公开课,或者偶尔敢讲却基本讲不好(像有些大学搞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很有影响的教授即如是);到处讲公开课的呢,打死理论又上不去。有的名语文教师的影响主要不是来自语文教学,而是来自于管理或班主任工作方面。


我是“两只翅膀长的翱翔”——知道为何出这个全市高三学生统考作文题吧?

2014年9月3日)

 

————————————————————————————————————————————————

相关阅读: 湖大潘纪平教授:程少堂语文味教学与民族文化


最后更新[2014-9-18]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