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午休时,我在我的办公室味巴桃花岛看张涵等著《当代传播美学》一书(2010年04月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买了快一年,没有来得及看。这次下决心看。一看,理论自信就来了。
看下面两张照片上我用红笔划出的文字,以及我在书的天头写的感想——
看到“当代信息革命已经越过硬件与软件为王的阶段,正从‘技术为王’走向‘内容为王’的时代”这句话,我高兴得要跳起来。
“内容为王”——这正是语文味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本质区别之一。
以前的教学法,都是方法、技术为王。
我接着又在网上查了查“内容为王”,发现不少这方面的材料——
“刘云山在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文化产业要坚持内容为王。”
有一篇题目为《文创产业的内在逻辑是内容为王》(2016-01-17 来源: 四川日报)的文章,其中有如下文字:
“文创产业需要秉承什么内在逻辑?在1月16日举行的‘菁蓉汇’文创专场活动上,行业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给出解答:内容为王。”“文化产业内容为王,产品是第一位,一定要打磨一个与众不同、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雕塑家瞿广慈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解读。他认为,所谓‘内容为王’,一个是文化产品的艺术品位,另外一个是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情感和温度。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通过文化艺术品位的高度,让大家知道我们的价值、我们的情感在哪儿。”
你把这个雕塑家说的话中的“文化”二字,改成“语文味教学”或“语文味教学法”,试试——
语文味教学或语文味教学法的所谓“内容为王”,一个是语文味教学产品的艺术品位,另外一个是语文味教学产品所包含的情感和温度。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通过语文味教学作品品位的高度,让大家知道我们的价值、我们的情感在哪儿。
2014年,我为《语文味教学法》一书写的序言中,谈到这本书的创新和学术价值,其中的主要观点有:
首先,语文味教学理论的提出和语文味教学法的创立,是对中国语文教育理论发展史作出的一个革命性贡献。过去的语文教学法只注重要求语文教学反映文本(课文)的客观内容,即作者写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目的是什么等等,文本(课文)的主题也就是课堂教学的主题,因此是一种再现性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是以语文味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学过程中师生共生、共创、共享、共鸣、共融、共进(共同发展)为教学宗旨,以既要就语文教语文又要跳出语文教语文,使教学成为真、善、美、乐相统一的过程等为教学原则,以“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和其变式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语言、文章、文学、文化为教学内容要素和教学过程层次,以融合文本(课文)的思想内容与师生生命体验打造新的教学主题为教学重心,以营造教学审美意象与意境、建构教学艺术作品为教学追求,同时又充分具备语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文教学来抒情言志之功能的一种“有温度”的表现性教学法。这种在语文味教学美学理论基础上提出和建构起来的表现性教学法,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是空前的创举,是对中国语文教育理论发展史作出的革命性贡献。
其次,过去的语文教学法规定的大都是教学方法的程序,如“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练一练”“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等等;语文味教学法规定的则是教学内容(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的程序。如果说传统的或其他语文教学方法类似于医学成像技术中的X 光透视,是对文本进行平面扫描,那么语文味教学法则是语文教学中的 CT 技术,是对文本进行分层扫描。在语文味教学法中,“语言—文章—文学—文化”这一内容的程序既是要素性的,同时也是结构性的。运用语文味教学法会“迫使”语文教师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层面对文本进行解读,从而使教学内容层次丰富。
写这个序言时,我当时没有注意到文化产业方面的论著,还不知道全世界文化产业主导趋势是“内容为王”。
不过我们的认识和文化产业“内容为王”的精神是一致的。
语文味教学法就是“内容为王”的教学法。
“内容为王”这个提法形式上很新颖。这个意思,虽然我们在阐述语文味教学法的意义和价值时,早说了,但没有“内容为王”说法有冲击力。
你看我怎样读书。
其他教学法都是方法为王——什么“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练一练”“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语文味教学法就是“内容为王”的教学法。
“内容为王”,这正是语文味教学法的革命性贡献之一。
2016/7/4
(堂按:这是我一边看《当代传播美学》,一边在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写的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