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程少堂散文新作:女儿飞了》
     阅读次数:1840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程少堂散文新作:女儿飞了

程少堂散文新作:女儿飞了

 

公元两千零九年二月一十三日晚上八点二十分,我的女儿瑶瑶,飞了。

飞到澳洲悉尼大学念“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学位去了。

其实早盼着这一天,但是盼望的过程却是一个既幸福又痛苦的过程。

小时候常听老人说,人啊,前半辈子睡不醒,后半辈子睡不着。想来,我也算活了大半辈子了吧,悲观地说是到了“后半辈子”了,但我是一个虽然不太能吃,却很能睡的人。也许是用脑较多,每天总觉得睡眠不足,晚上很少有半夜醒来睡不着的时候。

可是最近常常睡不着。以前是没有过半夜醒来睡不着的现象的,现在经常发生。有时到下半夜干脆推醒一旁的妻子,说:“已经四点了,我睡不着。”

我睡不着,也许是因为学语文的人想得比较多吧。

 

养育了二十四年的女儿,终于要飞了,做父亲的我既欣喜又忧虑。

想起快三十年前刚上大学的时候,从书上看到过一句话:孩子长大后,母亲对儿子的事最关心,父亲则对女儿的事最关心。

彼时我是不大懂这句话的。

此时当然懂了。

或者说早就懂了吧。

别看父亲平时没有母亲关心女儿,可是,一旦女儿如雏燕离巢,对那离巢的雏燕飞行轨迹最为关注的,却可能是父亲。

这里面有很复杂的心理因素,不做父亲是很难懂的——当然,做了父亲也不一定懂。

 

二月十三日是礼拜五,我上午去办公室处理了一些紧急公务,十一点半请假回来,一家人到益田村对面的湘鄂情吃饭。

我对女儿说,你喜欢吃什么就点什么。

女儿不假思索开口就点了三个菜:椰皇雪蛤,滋补酱猪手,手抓羊排。

我们父女口味差不多,她最喜欢吃的这三个菜恰好也是我最喜欢吃的。

饯行时我又和她说起我的“三大纪律三大注意一个最高目标”。

我这个女儿,与我比较形似,具体说就是长相像我多些,神方面则与我大相径庭。她脾气比较拗,这点接我的代。我平时和她交流不多,只是在吃饭时才聊上几句。和大多数父女一样,我和女儿也有着明显的代沟,所以我们常常交流的不愉快。我总觉得她离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灵较远,尤其缺少吃苦精神。随着女儿出国日子的临近,一天晚餐时,我忽然没有一点铺垫地说,出国要记住我的“三大纪律三大注意一个最高目标”啊。要是平时,女儿肯定会对这种教训之词嗤之以鼻,或许扔下筷子走人也说不定,但是那天她用极少见的专注神情,一脸温情地看着我,催我往下说。今天是她出国的日子,我又将“三大纪律三大注意一个最高目标”啰嗦了一遍,她不仅没有烦,而且特别乖地说,记住了。

我说,别看我和你妈老是骂你,其实我们是以你为自豪的:你中考考到当时珠海唯一的重点高中珠海一中;转学到深圳外语学校后,依你的成绩,高中毕业前夕是可以保送到重点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金融系的,但是你不愿意学金融,所以没参加保送(结果比你成绩差的两个同学去了);高考成绩也相当不错,超过重点线分数不少,尽管最后阴差阳错,没有进心仪的第一志愿武汉大学新闻系,第一批重点也由此发生骨牌效应全落选,但是毕竟也进了深圳大学最好的系建筑系,如今又是本系同学中唯一在国内就通过雅思考试,被国际著名大学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同时录取的学生。相信你还会为我们争光。希望你出国深造达到的最高目标是:拿一个洋博士回来。

读博士还不读老了。女儿说。语气没有平时冲。

只有拿个博士,才真正是一代胜一代啊。我年轻时有读博士的梦想,但是我英语不好,现在就看你了。我说。

吃完午饭,稍事休息,三点刚过,我们就拎着几大箱行李打的直奔皇岗口岸。为了省事,我还是毫不犹豫地买票坐上香港小巴,从深圳西部口岸,直奔香港机场。

车上,女儿很兴奋,用刚买的很漂亮的500万像素夏普手机拍照,一会儿自拍,一会儿搂着她妈妈和我合影。

车进了香港,兴奋的女儿渐渐安静下来,忽然问道:

我出国了你们是不是有点舍不得啊!

你看这孩子!我摸着她脖子上的头发,真想责备她几句,出口的却是一句:

那还用问吗?就是养一条狗养这么多年,一下子分开了也舍不得啊!

她嘿嘿一笑。

 

到了香港机场,先去托运行李。

行李托运完后,六点多钟,离起飞的时间还早。我们也想和女儿多呆一会儿,于是我说找个地方坐一坐。

我拉着女儿随身带的差不多10公斤重的小行李箱,一边找机场快餐店,一边玩笑说:

看见没有,我这个土硕士只有给洋硕士打工的份!

进了机场快餐店,未来的洋硕士去排队点餐,中间她妈妈跑过去跟她嘀咕了几句什么。不一会儿,女儿先给我拿来咖啡,给她妈拿来奶茶,她自己拿来一盘意大利通心粉,外形像一条一条的鱿鱼。

我尝了尝通心粉,觉得一点也不好吃。

就是不好吃!我又不饿,可是妈妈说飞机要飞九个小时,非要我吃!

女儿义愤填膺的样子。她平时说话就是这个腔调。

我看着她妈妈,说:

中午吃得饱,她不饿,干吗非逼她吃啊?再说飞机上有吃的。

怎么不饿?我就饿了!她妈妈说。

你饿了怎么不买一份吃啊!奇了怪了!我说。

还不是想节约点钱啊!她妈妈说。

天啊,我奋斗半辈子我们家现在还是饿了都没钱买吃的啊?你这人真怪!我责备道。

责备归责备,我当然是懂得做母亲的心的,她总是怕她的心肝宝贝饿着。

大约是见气氛有点不愉快了,女儿叽里咕噜的牢骚更盛,我又乘机嘱咐她几句,谁知女儿越来越烦躁,于是我训了她几句,没想到她忽然发起飚来:

得了得了!你们别烦我好不好!我才不怕出国呢!出国了一个电话也不跟你们打!

这个娇生惯养的孩子!

我狠狠瞪了她一眼。

 

从机场快餐店出来,七点已经过了。

女儿说去安检。

我们送她往安检处走。路上女儿照例显出一派大大咧咧的样子,回头得意地对我说:

爸爸,从今以后,别人问你女儿在哪儿,你就可以告诉他我女儿在悉尼大学念硕士!

那是那是!我说。

我这么一说,她更得意了。

等会你们不要哭啊!她又说。

别人的孩子那么蠢那么傻连大学都上不了都没哭呢,我们家女儿到世界名校念研究生这么高兴的事干吗哭啊!我说。

安检处的入口愈来愈近,女儿的表情开始有些不自然。本来我想在安检处外边和她再聊几句,谁知她忽然转过身来,笑着说:

抱抱你们,抱抱你们。

女儿笑着先和我拥抱了一下。

我看见她笑得有些僵硬。

接着她又抱了一下她妈妈。

记住三大纪律三大注意一个最高目标啊。我又说。

记住了。她答应着,从我手中接过行李箱拉杆,拉着行李向安检处走去。

安检处是封闭的,外边送行的人士看不见安检的地方,看得见的,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蜿蜒向前。

看着女儿隽秀而有点另类的背影,她牙牙学语时摇摇晃晃的身影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对她妈妈说,又像是自言自语:

从现在起,我们真的老了。

注视着女儿的背影,期待着她回头和我们招招手,和她妈妈,和我。

女儿大步往前走着,竟一次头也不回。

虽然我对女儿此时此地的此举很欣慰,觉得就是这样不能太缠绵的女儿才能面对未来,但是等到确信已然看不见她那熟悉的背影,终于等不到她回头招手的时候,我还是若有所失,亦可说是大有所失,便忍不住对她妈妈说:

真是个狗娘养的!连头也不回一个!

她妈妈属狗,所以我这么骂。

 

盯着安检的方向呆呆地瞭望了一会儿,我对她妈妈说:

走吧,我想在香港买一个早就想买的诺基亚N96手机,权作纪念。

在机场候机楼,我给女儿打电话。

电话通了。

已经安检完了。女儿说。

我听出她声音不大正常。感觉到她在哭,便安慰道:

是不是在哭啊!别哭别哭!这么好的喜事哭什么!

但是她挂了线。

瑶瑶在哭。我对她妈妈说。

我勉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她妈妈的样子看上去也很镇静。

我们往通向香港市区的地铁机场快线走去。

 

进了地铁,我们找到合适的位子坐下来。

列车开始缓缓移动。

我闭上双眼,泪水,从心底,从五脏六腑,奔涌而出。

我想起了女儿的童年。

 

我算不上一个称职的父亲。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她妈妈付出了更多的心血,我只不过是用坚持不懈地努力,为她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这一点应该说是做到了——不仅做到了,也许还超出了我们当初的预期。因此,仅就这一点而言,我是聊以自慰的。我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所有的奋斗,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女儿有一个比我们幸福的人生。我是农民的儿子,没有任何背景可以利用,只能靠一步步奋斗,念研究生是一步,到珠海是一步,到深圳又是一步,今天当然是更重要的一步。悠扬温馨的乐曲在列车车厢里回荡,让我想起二十三年前,我曾反复为女儿唱过的摇篮曲(她妈妈1980年从师范毕业做英语老师时曾兼任过几年音老师,我曾玩笑过她妈妈说,你这兼职音乐老师怎么从不给女儿唱摇篮曲啊?):

 

妹妹要过河啊,

   是哪个来推我嘛——

还是我来推嘛!

 

瑶瑶要睡觉啊,

   是哪个来摇我嘛——

还是我来摇嘛!

 

    我不会唱湖北民歌《龙船调》,但是从电视里收音机里听得多,就根据《龙船调》的主旋律,自己瞎编词反复瞎哼。还真管用,我一边摇着摇篮,一边自编自唱,不一会儿女儿就睡着了。

    这支没有一点知识含量的再简单不过的“原创”摇篮曲,我为摇篮中的女儿反复唱过无数遍。

女儿出生几个月之后,我利用了我大学是学中文的这一点知识背景,找出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最常用的100个汉字,用毛笔把它们写在用装水果的纸箱剪成的硬纸片上,然后一张一张念着纸片上的汉字,拿给摇篮中的女儿看,一天反复多次。过不多久,摇篮中不会说话的女儿,就能根据我念出的读音,指出相应的汉字。比如我左手拿着“马”字,右手拿着“牛”字,然后问摇篮中的女儿,哪个是“马”字,她就能指着“马”字;问她哪个是“牛”字,她就指着“牛”字。等到最常用的100个汉字都认会了,我就教给她最常用的200个汉字,最常用的300个汉字……。女儿开始蹒跚学步,我就把这些常用汉字卡片放在地板上铺开,我说一个字要她从地板上拣出相应的卡片。就这样,三岁之前,她就认识了几百个最常用的汉字了,比一般孩子更早进入阅读。当单位同龄的孩子还懵懂未开之时,我的女儿就开始趴在床上读童话了。女儿小时候读童话的时候很专注,很投入,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小小年纪的女儿,竟被故事中主人公的命运感动得哭了。

女儿满六岁的前夕(199010月),我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作为有突出成绩的优秀在职人员破格录取为教育系研究生。国庆节后,我告别工作了7个年头的航天部066基地第一中学,重回武汉第二次上大学,瑶瑶和她妈妈到长途汽车站给我送行。到现在我的耳边还回响着不到六岁的女儿扬着小手和车上的我告别的声音——

“爸爸——我会想你的!”

……

列车到香港站了,我们该下车了。

我拿出纸巾擦干净泪水,看见前排她的妈妈也是满脸泪痕。

我又拨了一遍女儿的手机。关机了。女儿的飞机起飞了。

女儿乘坐的飞机这时该飞行在南太平洋上空。女儿定会一路平安!因为,妈妈的心是右翼,爸爸的心是左翼,一路托举着她,永远护佑着陪伴着她,高高飞翔……

 

买完手机,坐上最后一班火车返回深圳,已经是14日凌晨了。在火车上,我知道女儿现在在飞往悉尼的飞机上,但还是忍不住拨了几次她的电话。电话当然是关机了。到家门口了,她妈妈掏出钥匙开门。女儿的房门正对着家里的大门,平时女儿在家的时候,为了避免家人进出家门的干扰,她的房门通常都是关着的。踏进家门,客厅和其他房间的灯都关着,独独正对着家里大门的女儿的房门洞开,她书桌上的台灯和天花板上的儿童灯(当年新房装修时专门为她的房间安装的)交相辉映,正放射着我从未有见过的光华,那光华是那么明亮,又是那么温馨,像是女儿的明眸在迎着我们归来。

家里寂静异常。环视四周,一切家什物件各仍其位。但是,这个每天都走进走出的家啊,这个每个角落都无限熟悉的家啊,今天怎么让我觉得是那样陌生,那样异样呢?女儿平时在家,只是我们这个三口之家的三分之一,她这一走,我却觉得这平时显得有些拥挤的房子忽然很空,空荡荡的。

我走进女儿的房间,扑入我眼帘的是我见过无数遍的满墙的写满英语单词的黄色贴纸,那是女儿在准备考雅思期间坚持不懈的见证,它们今天却让我感到异常触目,揪心。我的内心重重地震颤了。这满墙的小纸片亦让我自省。女儿还是有一些吃苦精神的。有风从窗口吹进来,那满墙只贴着纸头的一张张小小的黄纸片,在风中发出轻微的沙沙声,那响声,让我迷醉,让我欣慰,又让我伤感。我坐在女儿的床头,看着这些小小的黄纸片发呆,它们在我眼中幻化为晴空中飘扬的幸福的黄手绢,在期待着女儿学成归来……

我走进自己的书房,从书架上拿出一个档案袋,翻看着里面的珍藏。我只是这个档案袋的收藏者,女儿则是这个档案袋的真正主人。但是这位主人并不知道我收藏有这样一个档案袋子,她只知道我替她收藏着她的《大学毕业证书》和《建筑学学士学位证书》。她更不知道这个档案袋里还收藏着她早就忘了甚至她根本不会相信还存在的一些东西,如她的《高考准考证》、《高考成绩证书》、《大学录取通知书》、《高考志愿表》,甚至连供学校电脑输入用的《高考志愿卡》和《考生档案袋》我也珍藏着,里面还有一份林徽因梁思成的资料。摩挲着这些珍藏,就像摩挲着女儿的童年和少年,摩挲着我飞翔的希望和梦想……

 

 

晚上我和她妈妈都是半睡半醒。

不知到了几点,我迷迷糊糊的对她妈妈说,瑶瑶到了, , , 。

你怎么知道她到了?妻子迷迷糊糊地嘀咕了一句。

我梦中拨过她的手机,手机是通的。我说。

瑶瑶是13日晚上八点二十分的飞机,香港到悉尼的航程约需九个小时,应该在北京时间14日早上五点多到达悉尼(悉尼时间是早上八点多)。14日早上五点多,我在迷迷糊糊中拨了一下瑶瑶的手机,手机有回铃声。我放心了,知道女儿要取行李,没有和她通话就马上挂线了。

不知又眯了多久,我的手机来了短信,我抓起手机,兴奋喊道:瑶瑶的短信!

“到。海关排队。”

我一看时间,早上六点二十分。

早上七点多女儿又发来一个短信:满地中国人啊!

是的,澳洲满地都是中国人,但是其中有一些中国人是不怎么样的,曾经有一个新名词就诞生在这些人中间:“留学垃圾”。

妈妈和我希望,也坚信,我们的女儿,一定会做一个好样的中国人。

今天深圳是个好天气。

悉尼也是。

我该好好睡一觉了。

                                  2009 213日送女儿赴香港机场途中构思;

                                     20092211900——22日凌晨530通宵写作完稿;

                                 22日略作文字润饰。

 

 

 

 

附一:
少堂家书《我们当年》引起轰动

我们当年

——给女儿的信

    

     程少堂

 

瑶瑶:

爸爸今天给你写你做我女儿来的第一封信。

 

爸爸今晚(2006925日),应邀参加一位朋友的女儿的婚宴,在深南大道南,深航大厦锦江国际饭店。饭店金碧辉煌,婚礼隆重热烈。不过你知道,爸爸虽不是什么官员,但是,爸爸喜欢的是独处独行,是安静,甚至寂寞,是从不参加这种热闹活动的。因为爸爸觉得,在喧闹的人群中,在觥筹交错之中,感觉得到的,是心灵深处的无尽的孤独。因而,有时迫不得已,爸爸宁可把“红包”让同事带去,也要找一个理由不去赴宴。爸爸大学的同学,在深圳市也有好多个了,其中有的已经做了深圳市的大官,但是,如你所知道的,爸爸所有的朋友都说,你老爸,程少堂,是最难请的。

但是,今天,你老爸,去了。

因为,今天,请我的是一个书生气很重的叔叔,和我同类。

 

在朋友女儿的婚宴上,在整个婚礼过程中,看到朋友的女儿幸福地陶醉的样子,我眼泪汪汪,眼泪汪汪。我给你妈和好几个要好的朋友发了短信(但是我没给你发),我告诉你妈和几位要好的朋友:“婚礼看得我眼泪汪汪——我没有这样的时候,但是,我女儿,肯定有。”

 

女儿,再过一个多月,你就满二十二周岁了,也就是说,在不远的将来,我和你妈,也要送你走上婚典的舞台。我,作为你的爸爸,也要讲几句话。

可是女儿,你知道我会讲什么吗?

我会讲三句话——

 

女儿,你小时候,爸爸从没打过你。倒是你长大了,爸爸脾气不好的时候,或心情不好的时候,骂过你,甚至打过你。但是爸爸请你原谅,不要记恨。因为,这世界上,你是我最亲的亲人 。人情炎凉,世态冷暖,这世界上的事情,你已经看得不算少了,有些事情你永远不能预料,而有些事情你永远可以预料。比如说,你就不能预料,哪些人跟哪些人可能说人生的“拜拜”;但是,你永远可以预料,我和你,永远,永远,永远不会说“拜拜”,因为,你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是我的血液,你的胸膛里响彻的是我的声音,你的脉搏的节奏,和我天然一致。

 

女儿,你幸福与快乐的时候,不用告诉我和你妈。你的幸福,你的快乐,不用你告诉我们,我也能全知全觉,甚至先知先觉。因为,你的呼吸,就是我的呼吸;你的心音,就是我的心音;你的脉搏,就是我的脉搏;我的魂灵和你的魂灵一起悸动。你的幸福,你的快乐,你的愉悦,你的无忧无虑,无论在天涯海角,不用你告诉,我都能和你同步感应,和你产生异地共鸣。女儿,你的幸福与快乐,我全知道,我全知道。不用你告诉我!你独享幸福之时,也就是我人生最快乐的时光。

 

女儿,你的痛苦和忧愁,我也知道,我全知道,但是你要一笔一划、一标一点地告诉我和你妈。因为,你的痛苦,你的忧愁,我不愿你一人承担,我来和你分担。小时候或你不很小的时候,你调皮时或不很调皮时,老爸脾气不好或心情不好时,曾粗暴地怒骂着叫你滚出去,那是在你幸福的时候,那是叫你在幸福中打滚。但是,在你长大成人,在你成家立业雏燕离巢的今天,在你也许肯定有一天有痛苦有忧愁的时候,老爸焦急地等待着,随时欢迎你滚回来,欢迎你随时滚回来。我们家里有三把钥匙,我和你妈活着的时候,三人各自一把,我们家的大门小门正门侧门所有的门,任何时候,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全都向你敞开,向你全部敞开。当我和你妈不在的时候(总有那么一天吧?),我们家的三把钥匙,全都在你手上。

 

看完这封信,你也许会说 :老爸,你这封信的标题不是叫“我们当年”吗?你怎么没讲你和妈当年结婚的事情?

女儿,遗憾得很,我跟你妈当然结过婚,但是,我们没有婚礼。

我们没有当年。

 

不过孩子,只要你有幸福的今天和未来,我们,不要当年。

 

                                                            

                                                                  老爸

 

                              2006925日晚参加朋友女儿婚宴返家后泪书,

                        写毕于午夜12点06分。

 

 

 

 

 

 

 

附二:看王君这样教《我们当年》


强力推荐:王君《我们当年》教学实录

程少堂按:我的散文《我们当年——给女儿的信》在语文味网挂出后,引起强烈反响,短期内浏览人数突破数千,是语文味网开办以来短期内浏览量最大、赚得泪水最多的文章。从文章后面所跟帖子的IP地址以及其他途径反馈回的信息看,这篇文章的读者已经遍及广东、广西、江西、陕西、湖北、湖南、北京、上海、福建、江苏、浙江、重庆等地。不少语文教师尝试把这篇文章引入语文课堂。重庆著名优秀青年教师王君用《我们当年》上了两堂课:一节点评课,一节讲读课,两节课都上得非常成功,显示了一个优秀青年教师深厚的语文功底和杰出的教学艺术才华。

 

20世纪中国著名语文教育家、被称之为三老之一的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教语文就是教思路。有个别老师看了《我们当年》后跟帖说:这篇文章哪里是好文章阿?看程少堂啰里啰嗦,就知道他老了。说《我们当年》啰嗦是对的,但是罗嗦就一定不好吗?为什么这么啰嗦的文章感动了那么多人呢?究竟是那些被《我们当年》感动了的读者的审美观有问题,还是指责《我们当年》啰嗦的读者审美观有问题呢?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不啰嗦吗?李密的《陈情表》不啰嗦吗?诸葛亮的《出师表》不啰嗦吗?《诗经》中的哪一篇不啰嗦?(《国风》中的大部分篇章只有个别字句不同)《离骚》就更啰嗦了,以致后来的无数专家都没法给它分段,因为屈原颠来倒去地像一个神经病患者反复在那儿啰嗦。但是,与其说啰嗦并未影响它们成为千古名篇,倒不如说正是因为这些啰嗦才有了感人的力量,从而成就了他们。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绝不是也不敢拉千古名篇以自重,我的意思是:只有废话说得好,才叫会说话,才有艺术性。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探究这些名篇啰嗦的原因和逻辑;作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说“废话”,把“废话”说好了说感人了,就是好作文。

 

本来,初中一年级学生理解《我们当年》中的情感是有不少障碍的,但是王君老师的切入点之新颖之巧妙,令人惊叹,整个教学过程贴着作者讲贴着文本讲,把学生的思路循循善诱到作者的思路上来,使整堂课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她能把课上得这样成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就目前我了解的情况看,王君对《我们当年》的理解最切合我的写作之意图和运思之匠心。

 

现将她的第二堂课的实录发表在语文味网,以供全国各地语文教师观摩。我特别希望深圳的语文老师认真看看这个实录,看看王君,这位今年还不到34岁的青年教师,是怎样教语文的,并从中吸取营养。

 

 

于“罗嗦”处见精神

——《我们当年》课堂教学实录

 重庆外国语学校  

 

(授课班级:重庆外国语学校初一、二班,随堂课。)

(课前准备:以程少堂老师的高分作文点评《以思想串连美丽》为范例指导学生学习了批注方法之后,要求全班同学为《我们当年》批注)

 

第一部分:

 

师:读了同学们对《我们当年》的批语,老师非常感动。从这些批语中,我看到我们二班的孩子,都是懂得爱的孩子。同学们写得特别好的是总批,有些总批甚至让老师怦然心动,心潮起伏。现在请部分同学来朗读他们的总批。

(生诵读)

生(黄文信):前段时间,王老师为我们印了程老师的作文点评,同学们一致认为,程老师是一个严厉的有点儿倚老卖老的人。直到今天看了他写给女儿的这封信,我才明白,即使是这样的一个男人,在作为父亲面对女儿时,也会有非常细腻的心理感受。每一个父亲都是一部诗!程少堂老师是一部诗,傅雷是一部诗,我的爸爸也是一部诗。

 

生(王梦然):都说母亲多愁善感,没想到父亲也有侠骨柔肠的一面。从小我对自己的父亲都是敬畏,甚至有些害怕,也许因为他的大噪门,也许因为他高大的身躯……爸爸很喜欢吵我,有时他一个细小的动作和微弱的声音都会使我不寒而栗。老实说,不懂事时,对于爸爸的吵很记仇,直到现在我都还在怀疑我是不是他的亲女儿。但是读了《我们当年》,体会到了哪怕是“滚出去”这样的话都是出于父亲对女儿最真挚的爱时,我的鼻子忽然很酸,眼睛中泪水又在打转,原来我老爸是刀子嘴,豆腐心,原来父爱也同样伟大,只是他们不轻易表露。我突然想起了生病输液时,老爸守在身旁的情景,想起了他带我“野餐”的情景,想起了……《我们当年》给我们的感动将留在所有儿女、所有读者心中,永远,永远……

 

生(龚芮瑶):我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在我印象里,我还没有过因为一部电影或一篇文章而流泪的经历。但今天,因为《我们当年》,我哭了,那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不为其他,就因为一种深沉而伟大的东西——父爱。我拥有它,却从未真正明白过它:我不明白每次回家守在门口的那个拥抱,我不明白每次过马路紧紧牵着我的那只手,不明白深夜为我检查作业的那双眼睛。但现在我懂了,我懂了爸爸那些说过或没说的话,懂了爸爸为我做的或逼我做的那一切,那都是因为父爱,单单对我的爱,不能复制的爱。我明白了爸爸心中想的,脑里念的,那都是我!爸爸,爱你,永远!我知道任何时候,都有个肩膀等着我!

 

 

生(杨惋心):看完这篇文章,我真不敢相信这是程少堂先生写的,我本以来他是一个刻薄的人,因为他的那次“鸡蛋里挑骨头”似的点评给我的印象很深。但这一次,我知道我错了,他是一个要求严格但又多愁善感的人——真是不可思议!从文章的开头到结束,我的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转。文章里许多的地方,我的爸爸都和他很相似。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以前,爸爸在重庆的时候,我不懂得去体恤爸爸,也不懂得去关心爸爸。直到现在,爸爸因为工作的调动而去了北京,只有我和妈妈在家,时间一长,我有时就觉得寂寞。餐桌上再也没有人给我们讲笑话;逛街时,再也没有人给我们提建议;犯错误时,再也没有人给我点拨……今天,我好想快点儿回家,因为爸爸今天6点多就将从北京回来了。我想当着爸爸妈妈的面,把这篇《我们当年》大声地朗读出来,我想把我心中的愧疚大声地告诉爸爸妈妈!

离开了爸爸,黑暗中没有人给我照明。

离开了爸爸,迷惘中没有人给我指清方向。

离开了爸爸,孤独与寂寞齐头并行。

离开了爸爸,困难时感觉那么的无助。

离开了爸爸,……                     

 

生:(陶韬)一篇文章真能打动每一个人吗?或许因为我的孤陋寡闻,又或许以前读名家之作,均心存敬畏,我一直不大相信这种文章的存在。可是,每个人都是有心的,没有谁是真正的“铁石心肠”,《我们当年》便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

在此文中,作者程君并未使用太过夸张的词藻,亦未举出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例子,他只是在用心,用真实在书写,让真情蔓延,使真心震撼每个人。因为词语过于绚烂,会招来人们的乏味感;例子太过惊天动地,会让人堕入无法沉浸的的尴尬。只有“真”的生活,“深”的思考,“纯”的“父爱”,才使万人共为其感动。

作者对女儿的爱,看似无华无光,却可超脱一切。那目击他人之女婚礼时的“眼泪汪汪”,那凌晨的挥毫泪书,足以证明其对女儿的爱的深切。记得曾阅过程老师精妙的点评,当时只知他作风豪爽,甚至苛刻,如今见其“柔”的一面,不禁仰天长叹:“侠也柔情,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身为人子,有幸一览程老师之“大作”,今天方知生活点滴皆由爱构筑,方知如何珍惜爱,给予爱。

 

  生(王垚):《我们当年》是动人的爱的诗篇!任何人,只要有父亲,都会为此热泪盈眶。

怀念去西藏时,爸爸为我戴上了哈达的那一刻,那笑容是如此温暖。从未见过父亲这样高兴,只因见到了我。无可否认,爸爸是爱我的,只可惜习武之人(解放军)似乎不善表达,以至那爱与妈妈比起来是如此生硬。也许终有一日,我也会出嫁,爸爸会如何呢?会高兴?会伤心?会的,都会的,因为,有着怎样洗不掉的血缘,那是爱的涌泉。朗读程爸爸的文章,竟会感觉是父亲在与我交谈,以至过于沉醉,读漏了一段。小时不懂事,甚至在父母打骂我时会“恨”。《我们当年》让我猛然醒悟,懂得了要珍惜身边所爱,不要因那些看似凶恶的动作与语言疏远了我们的爸爸妈妈。无论何时,家门都向女儿敞开——这是程爸爸的话。我已经腾出时间了,什么时候都行,你快过来玩吧!亲爱的爸爸。——这是我的话。

程爸爸,你的话让我们热泪盈眶。你说:我们,不要当年,要的只是,女儿的幸福的明天。

突然有种冲动,想叫程老师您一声——爸爸。

……

 

第二部分:

 

师:从这些总批中,老师欣喜地看到同学们是在用心感受这篇质朴的文字,是在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去解读这篇文字。情感之弦的颤动证明大家的阅读是以心换心的阅读,是阅读的很高境界。同学们的总批普遍写得真挚动人,但旁批却写得比较一般。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家注重了从整体上去感悟文意文情,但是在字斟句酌上下的功夫还不够。所以旁批针对性还不强,显得比较浮泛。就一篇成功的文章而言,其主题和立意当然非常重要,但目标的达成最重要的手段还是文字的表达。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继续以《我们当年》为例,去深入体会语言表达的独特和精妙。

我们这堂课的主题是:

(老师板书:罗嗦      众笑 

师:从同学的旁批中,我看到不少同学都觉得程老师的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点儿“罗嗦”。今天啊,我们就来说一说议一议这个“罗嗦”。

师:比如有同学说,程老师在标点符号上很不节约,乱用逗号。(众笑)周子杰还举出了一个例子。请大家看到第三段:但是,今天,你老爸,去了。就这句话,完全可以节约两个逗号,变成:但是今天,你老爸去了。甚至不用逗号,直接说:但是今天你老爸去了。大家怎么看?

生:我同意。少用两个逗号,意思没有改变。

生:不对,意思是没有改变,但是味道变化了。

师:说说什么味道?

生:用了逗号后,读起来速度要变慢,味道就变化了。

师:速度变慢。这个回答有意思。速度变慢之后味道到底有什么变化呢?来,我们来读一读比较一下。

(学生分别读有逗号和去掉逗号之后的两种情况)

生:强调了“今天”,让我感受到程老师对“今天”很重视,这就是因为这次婚筵的意义非同一般吧。

生:也强调了“去了”,这就给我们一种感觉,作者后面一定要写出这次婚筵的非同寻常,很让人难忘。

师:是的,今天非同寻常,今天的婚筵非同寻常。就是这样一个短短的两字一顿的句子,激起了我们的阅读期待,让我们阅读重心自然下沉。逗号的使用看似简单,但却凝聚了我们的阅读注意力,承载了作者浓烈的感情。这样的例子还有吗?提醒大家注意第四段。

生:有。第四段也完全可以表达为“因为今天请我的是一个和我同类的书生气很重的叔叔”,原文中的三个逗号可以全部省略。

师:很好,你非常仔细。你不仅发现了逗号用得频繁,还发现了“和我同类”原来的位置,以后我们会学,这叫“定语后置”。这里是不是也罗嗦了呢?

生:强调“今天”,是和上一段相呼应,作用是一样的。用逗号把“和我同类”放在后边,我想也是一种强调,程老师强调自己的个性为人。

师:说得不错,这和表达中心有关吗?

生:我想程老师还是想通过这样的比较表达自己对这次婚礼的看重吧,也就是说婚礼在程老师心中激起的波澜是和往日聚会不一样。

师:看来不声不响的逗号也有丰富的表情达意的作用。这样的例子还有,就在下一段最后一句,大家再品一品。

生:哦,是的,最后一句的逗号表面上看也是罗嗦的,仔细体会也不一样。

师:来,读一读,比较一下。

(师引导大家对比读:

第一种:我没有这样的时候,但是,我女儿,肯定有。

第二种:我没有这样的时候,但是我女儿肯定有。)

生:这里的逗号完全不是罗嗦。用了逗号后,“肯定有”的力量大大加强了。

师:是的,这是对女儿幸福的一种信念。还有吗?

生:用了逗号后,强调了“女儿”是“我”的女儿,这让我感觉到父亲和女儿之间的血缘亲情。读到这个地方,我总是特别心动。

师:是啊,这让王老师想到了一些我们经常说的普通的话语:我的祖国、我的父亲母亲、我的集体、我的家……好简单的一个“我”,好朴素的三个字“我女儿”,却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那温柔甜蜜而焦灼的情感。这就是血缘,这就是骨肉亲情,这就是家啊!来,让我们反复朗读这个句子,体会一位父亲对自己骨肉的幸福的坚定信念。

(生反复动情朗读这个句子)

(师板书:相同标点的反复

 

师:除了标点外,有同学还提出反面意见,认为程老师喜欢一个词语重复用,这是不是又是罗嗦的呢?比如第五自然段的“眼泪汪汪”用了两次,可不可以只用一次呢?

生:可以,还可以改成“我热泪盈眶”。

生:不好不好,这里用的是反复的修辞方法,说明程老师很激动。

生:“眼泪汪汪”比“热泪盈眶”好,很口语化,“汪汪”让我感觉眼泪很多很多。两个“眼泪汪汪”眼泪就更多。眼泪越多,说明程老师越激动。

生:“眼泪汪汪”读起来口感很好,“汪汪”很有表现力,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泪水夺眶而出的情景。

师:是夺眶而出吗?

生:是很多很多泪水含在眼中还没有掉下来。

师:真有意思。夺眶而出好还是含在眼中好?

生:都好。但我觉得含在眼中更精彩。程老师毕竟是男人嘛,他会努力克制,让泪水不掉下来。这个“汪汪”形象地写出了程老师当时在人群中的激动得不能克制的样子,很真实。

师:你是在形象地感受语言。非常精彩!让我们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位同学说的眼泪的多和作者的克制。

(生反复动情读:看到朋友女儿幸福陶醉的样子,我眼泪汪汪,眼泪汪汪。)

生:程老师不仅是眼里在流泪,读完第二个“眼泪汪汪”,我似乎就看到他的心也流泪了。

师:看来词语的合理反复也是一种有表现力的罗嗦。后面两段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大家小声读一读,琢磨琢磨。

(生自由朗读,独立思考)

生:“但是,你永远可以预料,我和你,永远,永远,永远不会说拜拜”,这里四个“永远”反复用,而且还用了两个逗号把后面三个“永远”隔开,一个“永远”比一个“永远”坚定,表达得很有力量。

生:“你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是我的血液,你的胸膛里响彻的是我的声音,你的脉搏的节奏,和我天然一致”这是一组排比句,三个“你”和三个“我”紧紧结合在一起,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师:来,你把这些“罗嗦”的地方好好处理一下,为我们读一读。

(生动情诵读,大家情不自禁鼓掌)

生:还有这个地方:“女儿,你的幸福与快乐,我全知道,我全知道。不用你告诉我!你独享幸福之时,也就是我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作者在这里用了两个“我全知道”,表面上看起来罗嗦了,其实是用反复的方式和前文照应“你的幸福,你的快乐,不用你告诉我,我也能全知全觉,甚至先知先觉”,说明自己是和女儿有着“同步感应”“能产生异地共鸣”。

师:对,这是一位父亲自信的呼唤和幸福的呢喃。你在读的时候,怎么样处理这两个“我全知道”呢?

生:第二个“全知道”比第一个“全知道”读得更重,更深情。(生情不自禁朗读,全班鼓掌)。

生:第九自然段用了两个“不能预料”,两个“可以预料”,表面上看起来也比较罗嗦,最开始觉得有点拗口,但是多读几遍,我却觉得这里边有很多深意。“不能”和“可以”形成了鲜明对比,让“预料”一词发人深省。

师:这“不能预料”和“可以预料”与前文的哪两个词语是相互呼应的?

生:“人情炎凉”和“世事冷暖”。

师:是啊,孩子们,人生的变数越多,不可预料的越多,亲情的可以把握和能够把握就越显得珍贵。“预料”一词的回环往复,让《我们当年》这样短短的千字文有了让人揪心的生活大背景,让每一个稍有人生经历的人都会情不自禁为此动容。所以,才有一位老师在网络留言中这样说“七八十年代时局动荡,民生凋敝,那时结婚的人,几乎都没有像样的婚礼,也都没有像样的好心情,匆匆混过,不好听的说法,是像动物一样。如今儿女们终于有了像样的婚礼,终于有了人应该有的像样的婚礼。少堂先生,不,应该说是少堂先生们,怎能不眼泪汪汪?其中有对挚爱女儿的彻骨的爱与祝福,更有一把辛酸啊!”。这样的“罗嗦”,是爱在缠绵,是情在纠缠啊!来,同学们,让我们认真朗读这一段,读出罗嗦中的爱意缠绵人生艰辛。

(生动情朗读。师板书:同一词语的铺排  

 

第三部分:

 

师:同学们,王老师曾经给你们介绍过我儿子的名字叫尹犀墨,取用的是哪个成语呢?

生:惜墨如金。

师:是的,古人说惜墨如金,这是一般规律。但是还有一个成语叫“用墨”——

生:用墨如泼!

师:高中我们要学习一篇很好的文章叫作《简笔与繁笔》,作者周先生说: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周先生还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初二我们将会学习到的鲁迅的一篇小说叫《社戏》。鲁迅是很讲究精练的,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甚而至于借重“啰嗦”。《社戏>里写早年看戏,感到索然寡味,却又焦躁不安地等待那名角小叫天出场,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有谁像这样来说话、作文,那真是啰嗦到了极点。然而在这特定的环境、条件、气氛之下,鲁迅用它来表现一种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却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现在,我们就请同学们仔细品读非常感人的第11自然段,鉴赏一下这段文字是不是在罗嗦处又有别样的味道呢?

(生动情齐读11自然段,讨论)

生:我觉得这段文字中罗嗦得最动人的句子是“我们家里有三把钥匙,我和你妈活着的时候,三人各自一把,我们家的大门小门正门侧门所有的门,任何时候,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全都向你敞开,向你全部敞开 ”,一是“大门小门正门侧门所有的门”罗嗦,但是这样的罗嗦让我们感觉到家的每一个角落都彻底地向女儿敞开。二是三个“任何”罗嗦,但我能感觉到这三个“任何”强调的是父爱在任何时间空间任何背景下对女儿都是无条件的。还有就是“向你全部敞开”和“全部向你敞开”也罗嗦,我还没有品味得出其中的不同来。

师:分析得真好。我们来慢慢对比读一读“全都向你敞开”和“向你全部敞开”这两个句子。

(生齐读、对比)

生:表面上看两个句子类似,是重复罗嗦,但细细体会重心不一样。“全都向你敞开”强调“向你”,“向你全部敞开”强调的是“全部”。

师:准确。一句强调的是敞开的对象,一句强调的是敞开的内容。罗嗦之中词序的巧妙变换,再一次表达出了父爱是——

生:无条件的爱,是无保留的爱。

师:还有相似的例子吗?

生:“随时欢迎你滚回来,欢迎你随时滚回来。”这个句子,也是第一句强调对象,第二句强调时间。语言罗嗦了,情感表达却强烈了。

师:是啊,这就是在罗嗦中蕴蓄,在罗嗦中积累,在罗嗦中让情感百折千回。来,再来朗读,读出一位父亲絮絮叨叨的爱。

(生动情朗读。  师板书:近似语句的回环

 

生:我觉得这一段中罗嗦得最动人的是“滚”这个词。“滚”本来是一个很不雅观很不文明的词语,可是在这个地方却特别特别感动人。

师:是啊,这个“滚”在文中出现了四次,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学教授,怎么会反反复复地罗嗦这样一个不雅观的词语呢,还罗嗦得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动呢?你觉得其中的奥妙在哪里?

生:大家都产生共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是很多人都有的。父亲在愤怒的时候让自己的孩子滚出去,这简直就是人之常情。这个生活细节太真实了。

生:人们都说打是亲骂是爱,这个“滚”就是老百姓表达感情的一种特殊方式。

生:爸爸叫孩子滚出去,这已经是最不好的态度了,但程老师要女儿原谅自己这句话,告诉她说这是让女儿“在幸福中打滚”,这实际上是要女儿放心,你感觉我最不爱你的时候其实我依旧爱着你。

师:这是父亲的忏悔,也是父爱的坦白,这位习惯于含蓄的父亲的爱终于燃烧起来了,沸腾起来了,所以才有了这样一番情不自禁的赤裸裸的坦白。这样的坦白有着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的气息,所以直抵人的心灵深处,让每一个凡夫俗子都为之潸然泪下。

生: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班上王垚的那篇写母爱的《滚出去》,她是叙述,程老师是抒情,但情感的触发点是一样的。他们每唠叨罗嗦一声“滚出去”,我们读者的心就跳一下。

师:就是在这样的罗嗦中,我们被作者悄悄地摆渡了。好的文字总能把我们从文学带回了生活。这个“滚出去”的成功,是作者感受生活提炼生活表达生活的成功。这家常便饭的一句“滚出去”,让粗糙的父爱细腻起来了,让模糊的父爱清晰起来了。

……

师:罗嗦有时候确实有意料不到的表达效果,但是用的时候一定要谨慎。比如就罗嗦的问题,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些看法要和程老师商榷。大家说说。

生:比如开头第一句“瑶瑶,爸爸今天给你写你做我女儿来的第一封信”,表达挺罗嗦,比较费解。

生:我觉得第五段括号中的“但是我没给你发”,我认为没有必要去作这样的补充解释。

师:短信不发给女儿的原因是什么?大家可以想一想,做些猜测,探究一下程老师是不是必须做这样的一个补充。

生:“拜拜”换成“再见”更庄重。

生:第二自然段有点儿罗嗦,似乎和全文没有特别紧密的关系。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的争议比较大。今天没有时间了,就请大家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着问题出课堂吧。课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同学们还可以在“语文味儿”网站上和程老师探讨。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大家学得很主动很扎实。我们的课题的产生和解决都来自于大家的独立思考和钻研。我们解剖了“罗嗦”,赋予了“罗嗦”新的含义。

(师在黑板上补充文字使课题成为:于罗嗦处见精神

 

经过了这样的学习,我想,如果再要同学们做旁批的话,大家会批注得更充实。好的文学作品是真情实感和语言艺术的完美结合,《我们当年》就是一个典范。课后发给大家的是一位美国作家写父爱的文章《父亲的爱》,希望大家从记叙文的角度继续探讨提炼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技巧。

最后,让我们朗诵网络上对《我们当年》的精彩点评,结束今天这堂课。

生动情诵读:

1.也曾泪眼婆娑地看着一对新人的庆典,曾经为自己在喜筵之上泪眼迷蒙而尴尬,而今读完此文方知世间柔肠不仅母心也有父情!只是生活的压力压抑了人的情感,频繁的节奏粗糙了心的细腻,功利的显赫掩盖了柔肠的百结,使得我们越来越少地见到这种人的真性情!

   2 性情中人,剑胆琴心。率真动人--用男人之心曲父爱之娓音抒发爱女之情长!

3.来自冰山上的灵魂的声音,自是非同凡响;发乎人世间的常情至情,绝对撼天振地。个性鲜明之语,远远超越众生常谈;父对子女的纯情言语,永久逾过老马语录。心灵甘霖必会浇灌出恒久的绝响。

4.心中有爱,笔底生香。自古才情两不离,字字句句皆惊心啊!(最后一句反复读)

 

  

 

附三:想了解程少堂《我们当年》在语文味网发表后引起的反响的读者,清点击:

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4529

 

 

 

附四:贾平凹在女儿婚礼上的讲话

 

或点击:

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4547

 

(少堂按:我的散文《我们当年——给女儿的信》在语文味网发表后,四天之内点击过千。读者有深圳市内的,也有深圳市外的;有省内的,也有省外的。引起的反响之大,激起的眼泪之多,大大超出我的意料之外。已经有市内外的一些语文老师把拙作引进语文课堂——重庆著名优秀教师王君老师就以拙作做课文进行语文教学,而且准备用不同方法进行两次课堂教学;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将我的《我们当年——给女儿的信》与著名作家贾平凹这篇讲话一起印发学生进行比较教学;深圳市龙岗区大鹏中学曾小毅老师将《我们当年》和教材中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进行比较教学,效果很好;深圳市福田区也有语文老师把拙作引入初中语文课堂。本站特转载贾平凹的文章,以飨读者。我以前没看过贾平凹这篇文章,但有趣的是,贾平凹对女儿说的也是三句话。)

 

 

27岁有了女儿,多少个艰辛和忙乱的日子里,总盼望着孩子长大,她就是长不大,但突然间长大了,有了漂亮,有了健康,有了知识,今天又做了幸福的新娘!我的前半生,写下了百十余部作品,而让我最温暖的也最牵肠挂肚和最有压力的作品就是贾浅。她诞生于爱,成长于爱中,是我的淘气,是我的贴心小棉袄,也是我的朋友。我没有男孩,一直把他当男孩看,贾氏家族也一直把她当作希望之花。我是从困苦境域里一步步走过来的,我发誓不让我的孩子像我过去那样贫穷和坎坷,但要在“长安居大不易”,我要求她自强不息,又必须善良、宽容,二十多年里,我或许对她粗暴呵斥,或许对她无为而治,贾浅无疑是做到了这一点。当年我的父亲为我而欣慰过,今天,贾浅也让我有了做父亲的欣慰。因此,我祝福我的孩子,也感谢我的孩子。

 

女大当嫁,这几年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和她的母亲对孩子越发感情复杂,一方面是她将要离开我们,一方面:迎接她的又是怎样的一个未来?我们祈祷着她能受到爱神的光顾,觅寻到她的意中人,获得她应该有的幸福。终于,在今天,她寻到了,也是我们把她交给了一个优秀的俊郎贾少龙!我们两家大人都是从乡下来到城里,虽然一个原籍在陕北,一个原籍在陕南,偏偏都姓贾,这就是神的旨意,是天定的良缘。两个孩子却生活在富裕的年代,但他们没有染上浮华习气,成长于社会变形时期,他们依然纯真清明,他们是阳光的、进步的青年,他们的结合,以后日子会快乐、灿烂!

 

在这庄严而热烈的婚礼上,作为父母,我们向两个孩子说三句话。第一句,是一幅老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做对家庭有责任的人。好读书能受用一生,好好工作就一辈子有饭吃。第二句话,仍是一句老话:“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做普通人,干正经事,可以爱小零钱,但必须有大胸怀。第三句话,还是老话:“心系一处”。在往后的岁月里,要创造、培养、磨合、建设、维护、完善你们自己的婚姻。

 

 今天,我万分感激着爱神的来临。它在天空星界,在江河大地,也在这大厅里,我祈求它永远地关照着这两个孩子!我也万分感激着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婚礼的各行各业的亲戚朋友,在十几年、几十年的岁月中,你们曾经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写作、身体和生活,你们是我最尊重和铭记的人,我也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岁月里关照、爱护、提携两个孩子,我拜托大家,向大家鞠躬!

 


 

 

 
语文味网编辑按:伍书琴老师的帖子除了第一句外都是复制到评论栏的,所以不能显示,本站编辑从后台复制贴在程老师文章后面,供大家欣赏。
发表人:伍书琴

IP:61.144.217.189

发表人邮件:wsq_014t 发表时间:2006-12-15 14:56:22

少堂老师:一定感叹女儿怎么那么快就长大了,和我一起重温一下女儿的童年吧.

(童言趣语)         羊洋语录

              

                                      深圳市松泉中学    伍书琴

 

 (一)爸爸感冒了,下班回家,一进门,两岁的羊洋对他说:你别抱我哦,会传染我的.爸爸感叹:世态炎凉啊.

 (二)羊洋是外婆带大的,两岁时病了,打电话告诉外婆,问:您心疼不?外婆说心疼,她说:那您抱一下我;外婆抱不到,她说:那您亲一下我.然后拿电话飞吻.

(三)妈妈带羊洋(两岁)去万佳买东西,路上看见一位阿姨在打自己的儿子,小哥哥使劲哭,阿姨使劲打。羊洋突然挣脱妈妈的手,跑过去对阿姨说:阿姨你坏,打小哥哥。

(四)羊洋爱舅舅,舅舅爱羊洋。五岁多的小表姐吃醋了,抱住爸爸大声说:小肥羊,这是我的爸爸,不是你的爸爸。羊洋(两岁多)也不甘示弱,抱住舅舅,大声说:这是我的舅舅,不是你的舅舅。

(五)羊洋(两岁半)穿着新疆裙子,人见人夸,她很得意。妈妈说:臭美。羊洋噘着嘴说:我本来就美,不用臭美。

(六)妈妈在给羊洋(两岁半)讲《蚊子和狮子》,讲到狮子被蚊子咬了很多包,羊洋跑去拿来无极膏,说:给狮子抹抹就不痒了。

(七)羊洋(两岁半)不停地盯着墙上爸爸妈妈十年前的结婚照看,问:你们照这么好看的相为什么不带我去?我好伤心哦。说完,趴在床上大哭。

(八)爸爸在客厅一边看姚明球赛一边拍打着篮球做各种投球动作,问两岁多的羊洋:怎么样?羊洋不以为然,淡淡地说:你以为你是姚明呀?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九)羊洋快两岁时,和全家去喝早茶,五岁的小表姐想要一碟白糖,说话声太小,服务员听不见。羊洋小胖手一招,大声说:小姐,要碟白糖。妈妈说:不对,要叫阿姨。服务员走过来,羊洋说:阿姨,你好漂亮哦。阿姨心花怒放,她才指着表姐说:姐姐要一碟白糖。

 

(十)羊洋(三岁)班上有一个小朋友叫袁景察,一天,有个男孩打人,羊洋大喊:袁警察,抓坏人。

 

(十一)在医院打针,羊洋(三岁)疼哭了,一个阿姨目不转睛的盯着她看,直夸她长得漂亮,她边阿阿地哭边说:谢谢夸奖。阿姨高兴地伸手摸她脸蛋,她边阿阿地哭边问:你洗手了吗?

(十二)不到三岁的羊洋听说幼儿园的班主任雷老师的妈妈不幸病逝了,很难过.她说:我去当她妈妈,去爱她.

(十三)在公园,陌生人对她说:小姑娘,真漂亮。她说:还可以。笑,问:叫什么名字?她答:羊洋,是喜洋洋的“洋”,不是懒洋洋的“洋”。大笑,又问:五岁了吧?她(其实三岁)说:差不多。

 

 
 
 

 

 


最后更新[2009-3-8]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发表人:张一帆

IP:61.144.170.157

发表人邮件:hnltltzyh@126.com 发表时间:2007-10-25 19:45:11
    爱到深处情自真.好一个罗嗦的父亲,却是于罗嗦之处见真情.
发表人:媚媚

IP:219.132.120.167

发表人邮件:guanyuexia@163.com 发表时间:2007-6-30 14:51:49
    读罢,掩卷长叹,人间亲情,血浓于水,也令我想起了慈禧太后的一首诗中的两句诗: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发表人:雨过晶莹

IP:222.125.167.15

发表人邮件:SS20031018@126.com 发表时间:2007-4-13 22:43:48
    

有如此深情厚意的父亲,女儿何其骄傲自豪;有如此幸福如意的女儿,父亲夫复何求!

愿天下的父亲母亲平安!幸福!

因为您们的平安,才是全家的平安;您们的幸福,才是全家的幸福!

发表人:jianggt6514

IP:60.212.236.238

发表人邮件:jianggt6514@hotmail.com 发表时间:2007-4-5 10:37:08
    

    袒露了一位父亲内心最柔软的一面。油然联想起鲁迅先生《答客俏》诗: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还有余光中的《四个假想敌》。

发表人:路过滴

IP:61.136.194.140

发表人邮件:xcb@jmun.edu.cn 发表时间:2007-1-6 19:23:50
    

饮酒作腹稿,挥泪成佳文。

          --少堂,名不虚传.

发表人:伍书琴

IP:61.144.217.189

发表人邮件:wsq_014t 发表时间:2006-12-15 14:56:22
    

少堂老师:一定感叹女儿怎么那么快就长大了,和我一起重温一下女儿的童年吧.

发表人:吴雨

IP:219.129.189.226

发表人邮件:lqh75888@163.com 发表时间:2006-12-4 15:38:14
    

作为父母,作为儿女,我们纵使有千言万语的爱,也只能让她如潮水般在胸中奔涌,喷涌时,只怕已零落成泥碾作尘。本来以为大爱无语,没想到读程老师的父爱时,她令我久久无语哽咽。有时候怀疑,人间的真爱是有些人写就的;也终于相信,真爱喷涌也丈夫!

发表人:xian潴枫

IP:218.18.179.149

发表人邮件:437271023@qq.com 发表时间:2006-11-29 20:58:21
    我还真想把在篇文章给我的父母看看,看看程老师是怎样做父母的..可惜我的父母文化不高,难懂在篇文章的意思,如果是我教父母的话,父母就是给我....
发表人:邹氏

IP:219.133.80.143

发表人邮件:zouht7368@hoo.com.cm 发表时间:2006-11-16 9:26:43
    

心中有大爱,笔下显真情.

发表人:大海

IP:59.40.225.7

发表人邮件:zhangqh126@126.com 发表时间:2006-11-2 21:12:43
      我是一名从内地来的语文老师,刚来深圳不久,就10月26号的公开课,留给我的深圳影响是:两堂课的设计均不错 ,教师的教学功底当然是一流的.第一堂课渗透着"余氏风格"(余映嘲),很好!我认为读的还少了.今天就第二堂课谈谈我的看法,品读这一块可另外删增如:"添加读---置换读----改写读"等,就可以把作者写作得意图读出来,同时文中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 详细内容
发表人:田凤翱

IP:218.18.21.60

发表人邮件:tianfa23@hotmail.com 发表时间:2006-10-27 9:47:28
    

打油诗一首<... 详细内容

发表人:碧霄一鹤

IP:219.134.31.43

发表人邮件:zqy950307@yahoo.com.cn 发表时间:2006-10-26 22:12:29
    

  下午听了课《我们当年》,陈老师功底很好,可惜毕竟“嫩”了些。解读《我们当年》,又岂止是一个导、读能解决的?

有一段孤独的日子里,坚持每天给儿子写一封信,虽然现在他小,读不懂,也没有给他读过。但自己在忙碌的日子里,再读时,那份情又悟不透了。

我想少堂先生也有同感吧——您感动了许多人,但您是否让很多人读懂了您呢?抑或您端... 详细内容

发表人:到此一游 娜娜~@@

IP:218.18.57.246

发表人邮件:yaolovenana 发表时间:2006-10-25 22:17:28
    

这是老师先推荐给我们看的~

不看不知道~看完后~发现眼眶湿湿的~

呵呵~爸爸~我也是我爸爸的宝贝女儿哦~!

发表人:xup

IP:219.134.137.77

发表人邮件:xupbug@126.com 发表时间:2006-10-24 16:27:42
    读完少堂先生的信,不禁潸然泪下。 至真至情,父亲大爱;叹留水年华,曾经拥有的记忆已惘然。 我们没有曾经,但是我们有少堂先生留给我们真挚的人生。
发表人:唐宝成

IP:219.133.80.141

发表人邮件:tbc@szba.edu.cn 发表时间:2006-10-20 16:54:34
    

少堂,这个名字就是你的形象!!!

为你浮一大白!!

发表人:千万学生中一员:春霞...!!!

IP:210.21.209.158

发表人邮件:445003432@qq.com 发表时间:2006-10-16 13:26:46
    

父爱,从不显山露水..

平凡的文字,,,阐释了一位父亲何等沉重的父爱,,一位父亲不平凡的父爱......

 读罢,潸然泪下,,,,,思绪纷飞....

发表人:颜莉兰

IP:122.0.226.169

发表人邮件:ylilan20685@163.com 发表时间:2006-10-14 20:53:02
    

很激动去年在福强小学参加深圳市"读书月"学生现场作文竞赛,我见到了程老师.能与他零距离接触真的好幸福哦:)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向他要签名.呵呵!看了语文老师推荐的<竹林>杂志,我知道了在一个缺乏睡眠的移民城市里还有这样一位真正具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精神的老师!!!!

程老师,我祝福您!!

发表人:程少堂

IP:58.60.179.199

发表人邮件:yuwenweir@163.com 发表时间:2006-10-14 15:45:52
    我9月27日凌晨才写好这篇文章并挂上语文味网,我想放段时间再投到报刊,所以一直没有寄出去,怎么会在杂志上见到我这篇《我们当年》啊
发表人:累人

IP:121.46.126.15

发表人邮件:fhsdjhf[456465 发表时间:2006-10-13 14:52:48
    程老师的文章让我感到父爱的含蓄和伟大.上个星期哥和爸吵架,哥离开了家爸气的对我说不要给哥买饭.可到了星期二爸就打电话说:"给你哥买饭了weiwan 
发表人:蔡玲

IP:220.176.171.82

发表人邮件:Cailing_003@163.com 发表时间:2006-10-13 11:59:03
    程老师:
    就在昨天,我外出下乡时,无意中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您的这篇给女儿的信,让我记忆很深刻,很感动,回味无穷。回家后,立即上网,看到了您的这篇写作,我重复的看了遍又一遍,不禁眼眶已湿透了。
    对于在一个家庭里来说,我是不太幸运的一个。我家有四姐妹,我是学历最低、花钱最少、... 详细内容
发表人:ling

IP:121.35.177.92

发表人邮件:vermanfy@126.com 发表时间:2006-10-11 21:01:47
    

  

    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學生,之前即沒有聼過程老師的大名,也沒看過程老師的文章!所以沒辦法像那些大人們那樣說那麽多讚嘆不已的話!!但我在文中能感受到的只有一份很濃、很濃、很濃的父愛!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我在想:爲什麽我的父親不像程老師那樣呢?能愛得如此露骨、坦然!唉~!详细内容

发表人:侯歌

IP:218.18.102.93

发表人邮件:mhwhg@vip.sina.com 发表时间:2006-10-10 12:16:33
    

曾经称少堂兄,彼此问过"贵庚"后,才更正为少堂弟,但论思想深度\学识造诣,还是应该称之为少堂兄.永远的少堂兄!

发表人:wanghua

IP:218.18.9.34

发表人邮件:wanghua@yahu.com.cn 发表时间:2006-10-10 10:09:14
    少堂前辈的文字驾御功力可以说与大家无二,煽情之功也已登峰造极,有前辈在评论中说到自己是含泪拜读完《我们当年》,文章尚未拜读,何来含泪一说?此文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稍欠大家所有的大气,如潮的好评希能成就一代文豪!!!世物万千独取文学一瓢的后学末进浅言!
发表人:徐雪

IP:61.144.217.169

发表人邮件:LLXXM2@163.COM 发表时间:2006-10-9 11:29:54
    做你的女儿,该是怎样的幸福!至性至情的少堂老师,你要带给我们多少震撼?
发表人:zhougong

IP:222.125.42.44

发表人邮件:zcgxjh@hotmail.com 发表时间:2006-10-7 13:11:12
    经朋友推荐拜读了此文,撇开文章的题目和"起"、"承"之文字,单就余下部份所表现的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和抒情(或煽情)能力而言,,该文不失为一篇好文章,所以我认同所有的好评。但是如若要用作语文习作的范文,则有瑕疵。篇首,作者颇用了些笔墨描绘自已是如何不趋炎附势苟同陋俗,大有带"长(金夹)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巍"的屈子之风,顺着文风走势,我以为下面的文字或会是针砭... 详细内容
发表人:Julie

IP:59.40.78.232

发表人邮件:zhouchy@hotmail.com 发表时间:2006-10-6 19:29:59
    

在同事的推荐下含泪拜读完你的文章,“我们现在---女儿给爸爸的信”成为我们见面常谈的话题。感谢“爱”的点题人-少堂先生

发表人:王金龙

IP:219.133.218.249

发表人邮件:wangjinlong_008t@163.com 发表时间:2006-10-6 10:44:59
    建议程老师也来个<给女儿的信>系列,让我们看见您的一个完整的教育理念,我们十分期待!祝您中秋节快乐!
发表人:晴空一鹤

IP:61.186.170.37

发表人邮件:wangjun_fls@hotmail.com 发表时间:2006-10-1 18:47:37
    

今天很反常,因为日记的题目会那么浅显,也会那么不雅。
    小时候常被妈妈打骂,每一次都会听到那句“滚出去”,然后被扭着耳朵扔出了家门。每一次在门外就会有一种自尊心带来的矛盾:被别人看见丟脸;认错的话,又相当于示弱。但也还是耐不住,忍气吞声哀求着要进门。
    六年级时,又一次... 详细内容

发表人:王思颖

IP:59.42.101.151

,
发表人邮件:graceying1991@163.com 发表时间:2006-10-1 14:10:43
    这篇文章真的很感人,也让我学到了不少。在平淡的文章中读出了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使我明白母亲的爱是温柔的,是感受得到的,但父亲也有爱,无论父亲的爱是否感受到,都要永远记得,父亲对孩子的永远不亚于母亲,也许那是深沉的,也许那是不闻不问的,但背后的爱是永远不变得
发表人:liuliancheng

IP:219.134.227.21

发表人邮件:llch_020t@luohuedu.net 发表时间:2006-10-1 0:38:49
    

程老师给女儿的信,最能打动人的,是它写出了天下父亲对于女儿幸福的今天和未来的虔诚,一种近乎痴狂的执着。它至真至性而至纯!父爱如山,父爱如海,诚哉斯言!诚哉斯言!


最后更新[2011-3-2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