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堂2012年9月17日按:这里公开两封发给我的匿名邮件。从内容开,是深圳语文教师。之所以公开,原因有四。其一他是匿名,但讨论的都是语文教学的事,公开了,对发邮件者不会有任何不良影响;其二,这两封匿名邮件的作者,比较喜欢在语文教学方面用心思,而且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其三,这两封匿名邮件的作者,比较注意观察我,信也写的真实,并不都是好话;其四,这是一个比较懂我的内心世界的教师。由于我要求从第三封信开始用真名,他可能不愿意,于是没有再来信。)
一、一位匿名老师给程少堂老师的信和程少堂老师的回信
jasonyang_1972@sina.com>;
关于语文味的一点看法
发件人:jasonyang_1972<jasonyang_1972@sina.com>;
收件人:reliehuanying <reliehuanying@126.com>;
时 间:2012年04月28日 16:24 (星期六)
关于 “语文味”流派,或者程少堂先生的赞誉之词我就不重复了。虽然我个人以为,程少堂先生是一个NB的人,至少在深圳算是一个有点料,敢放言的性情中人。但这样的文字,我想,程少堂先生自己也是不太在乎的。
不难发现,“语文味”流派的代表人物,或者说主要的理念实践者其实只有程少堂先生一个人。不管平时程先生以为有多少粉丝在身边追随,真正奔程先生的理念而去的终究是少数。我觉得程少堂先生自己心里都应该感受得到,一旦他退出深圳语文教研一线,“语文味”的红旗还能扛多久,这真是一个问题。所以,程少堂先生眼下最需要做的事,不是在各地去借讲课之名,显摆自己的才识(也许他本无此意),而是应该大力培养真正有心“语文味”理念的接班人才是。程先生当然比别人更清楚,没有后继人,他的理念,他的理想,都是一个笑话了。
语文味网页似乎应该开放评价功能,或者开辟论坛,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吧!
难道我多心了。或许程先生其实就只是在清醒地玩着一个孤独者的游戏?中国的语文教育原本就没有未来?
以下是程少堂老师的回信:
发送日期:2012-05-02 00:13:22
发件人:reliehuanying <reliehuanying@126.com>;
收件人:jasonyang_1972@sina.com
主题:Re:关于语文味的一点看法
谢谢。你说的有一定道理,有些理解我。一个人文社科理论,别人能完全懂(心有灵犀)的可能性不大,就像人和人之间真正互相理解是很困难的一样。自然,语文味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理论。但是懂我的语文味的也不多,包括写文章支持我的,我看起这些文章来,总在琢磨:他支持的是谁的语文味理论呀?所以曾经在语文味网模仿一个小说题目调侃:当人们谈论语文味时,他们在谈谈论什么?
我骨子里是不愿意成立工作室的。十年间,语文味课题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课题经费支助,甚至有人不断明枪暗箭,我还不是一路潇洒走来,语文味还不是风生水起,星火燎原,风雨兴焉。有了工作室,就要被检查。而我讨厌检查。如今我愿意随大流成立工作室(分数还是第一),也有培养队伍的意思。
但是,我程少堂是谁培养的?我的童年,我的经历,我的努力,决定了我有今天。我甚至相信,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今天的一切,都是上帝所赐予,非努力所能达到,只是天道酬勤而已。
学术队伍是不是能培养,很难说。顶多近几年多几个人写语文味的文章而已。
但是多几篇就好了吗?
目前参加语文味工作室的人,动机很多,有的想的是有什么好处(有人当面这样问我),有的是想有利于评职称,有的是希望有利于评特级,等等。不过这都是正常的,可以理解。但是,其中,有几个是真能做学问的?目前看不出有。我也不会有这个奢望。我让他们一个月读两本书,有的参加工作室的马上说做不到。没有几个能把语文味谈过一二三的。真正对语文味有深度理解、高度评价的,都不是深圳市的教师,而是外地的。例如语文味网转载的、目前对语文味评价最高的长篇专论《语文味研究十年综述》一文,就是江苏专家写的。也许距离产生美。
我做语文味也好,做其他事也好,就从没指望过后继有人,没指望过有人继承我的所谓衣钵。不客气地说,没有发现周围的谁谁具备这种素质。我说的素质,是个综合概念,具体说,没有人有我这样的经历,有我这样经历的人没有我这样的知识结构(我本科中文,研究生学教育,而且打通),有我这样的知识结构没有我的毅力——你现在能找到十年专心做一件事的人吗?我看只有我了。
还有笔头。我的文章不算好,但是在中国语文界我的论文属常有新论型,即经常提出一些新概念;我的散文常能把人感动落泪。而工作室的人,以及工作室之外的许多老师,这方面我都看不上。
至于你说的“没有后继人,他的理念,他的理想,都是一个笑话了。”“笑话”倒不至于。我来了,我做过,如是而已。没有更高要求。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何况,天空已有翅膀的痕迹了。
不过,我真不担心我退休后语文味的红旗能打多久。为何?连我自己都没有打算永远打下去,所以我也根本没有担心过能打多久。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语文味的旗帜打一天是一天啊。毛主席伟大吧,他一死,还不是按邓小平的干。实际上,我退休后也准备关闭语文味网站,即使不关闭,也会用它来做别的事,比如写小说。自娱自乐。
讲学是必要的,有人请就去么。没人请就不去。想去的地方就去,不想去的地方就不去。也不能说讲学就是显摆。老兄我北大还去显摆了一回,很自豪。不过,我在外讲学,从来没有以语文味为专题讲过——这在语文味网曾经报道过,你可能没注意到(见程少堂:郭思乐教授是如何批评王少堂的语文味的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9119)
语文味网原来是有评论的,后来关了。自然,放开评论会热闹一些,因为会有不同声音。想过恢复,但是要人管理,否则出了政治问题要负责任。但是现在,有几个愿意付出精力做这事的?最近几年,只有极少数人偶尔帮我管理网站,大部分时间,是我一个人做。
不过,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到大,到今天,从没有指望有人帮我(虽然有时遇到贵人能人帮我一下),基本上是靠自己——这世界,除了你爹你妈,谁会真心帮你呢?
再说接班。李白培养谁接班?马克思培养谁接班?要接班人的理论不是好理论。无就是有。真正的好理论,是不需要培养接班人的,不需要培养接班人,因为他的思想已经渗透千千万万人。语文味是小理论,但是,就语文味而言,也没有人能接我的班。不过,有信心的是,“语文味”这个词也许能留下去。更有信心的是,十年间就做到这个行当的全国前沿,在深圳教育界,以后很长时间都不会出现。不信走着瞧。
“或许程先生其实就只是在清醒地玩着一个孤独者的游戏?”这句话我最喜欢,於我心有戚戚焉。不过“中国的语文教育原本就没有未来?”言大,也太悲观。所有的事,连夜百合都有未来。只不过充实过一辈子,不乌合于众。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起舞弄清影,何必在人间。一骑绝尘总是孤独的。但是,当即使是千军万马你也遥遥领先,回头一笑百媚生的时候,那种孤独,谁说不迷人?记得我命的模拟考试作文题吗——最称心如意的是那个旷世的黄药师,他有一个自己的岛,这岛外人的进入是不允许的;这岛上桃花盛开,山石奇秀,他有箫有剑有明月有好风有爱女有一望无际的大海,因此他懒得与人往还。即便是偶尔的交游,他也兴尽而返,何必见面;江湖上的传言里他是一个妖魔化的人。经常有人误解他,把猪拉的狗拉的说成他拉的,但他连辩解都懒得。众人向往的或许是帮主盟主的身份,或许是天下归于一身的荣耀,但他不需要,因为他只爱他自己的岛,那只有他那样智力的人才配居住的岛。练武功不一定要练九阴真经,因为它虽是武学的正宗和极地,但天下的武功不是唯一的;交朋友也不一定要交郭洪周段,因为他们虽然有着朋友必须的忠诚,却也有着朋友带来的种种麻烦;但做人却一定要学黄东邪:你可以顽皮,你可以偶尔犯点邪气,但你一定要有一个别人无力进入的、只属于你的美丽的岛。
语文味就是我的桃花岛。
程少堂2012-05-02
二、匿名老师给程少堂老师的第二封信
回复:Fw:Re:关于语文味的一点看法
发件人:jasonyang_1972<jasonyang_1972@sina.com>;d
收件人:reliehuanying <reliehuanying@126.com>;
时 间:2012年05月02日 11:14 (星期三)
将回信反复读了好几遍,心底的想法啊念头啊什么的一下子乱了起来。
能以400字换得程先生2000字,内心还是一点喜欢甚至骄傲的。
其实我就是深圳某中学的一位高中语文教师。
当然,来得晚。2007年才来。
从没有机会能与程先生搭讪上片言只语。因为地位、或者因为缘分……
很欣赏程先生在我所亲见的几处场合里表现出的那一份激情与狂妄。
先生看足球吗?我觉得你很象穆里尼奥。
也正因如此,看着回信里更多的冷静,我都要疑心是否为工作人员捉刀了?
但思想,却是原汁原味的程先生的。我以为。
今天上午没有课。所以能有时间胡侃一下了。
我最欣赏的深模题目,却并非黄老邪的桃花岛。
也许是因为直到今天,我仍然找不到自己的桃花岛的缘故吧。
所以,它只能排在第二位了。
超欣赏那一年的诗歌鉴赏:一首唐诗、一首宋词、一首现代诗。
最要命的是都是教材上学过的篇目。
秒杀了每一位高三老师。
我闻到了程先生对那些庸师的无限鄙视。
我想像到了程先生想像那些老师愕然神情时的一幅“小人得志”的得意。
可惜,只亲见了先生的“锦瑟”。
看得出,程先生准备了很多。
但台下毕竟是高中生,而并非本科生、研究生啊。
所以,我不以为先生的这堂课很好。
容量大,内涵深,即使灵性如铁一学子也未必能与先生建立起共鸣。
但语文的味道却就在这里啊。
我不反对方言文教学要梳理字词,之乎者也什么的
但是我痛心,我们懂了之乎者也什么的,却依然不明白作者的真实情感。
还记得那个讲世说新语的女教师。
不喜欢她的课。
谢道韫,一个多么率真的女人,被她讲成什么样了。
不敢说比她讲得好,但会比她讲得有味道。
语文味最大的成就,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有先生的经典课例。
“课例是激发广大语文教师‘想’的,而不是提供给广大语文教师‘仿’的”。
超欣赏这一句了。
如果说高考应试的要求是地球引力的话,那么先生以及先生的课就是想飞的鸟。
感受到了先生的挣扎与渴望。
“你那个冷笑话就是白送的下水。”
记得先生评价冰山的课。
太逗了。话糙理不糙。
敢说真话。虽然沾了一点地位的光。
正如那个新闻发言人终于没有像其他专家评课一样,质疑了当天的特级课。
先生也总会让我们心里舒畅一把。
教育理念终究是要回到实践性上来的。
先生还是要将语文味的影响做得更大些才好。
能影响一批老师,就能影响几届学生,就能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
黄老邪也还是有好几位低调而有料的弟子的。
当然,他的女儿更出色。
原来,狂妄如你,谈到女儿也是细腻的。
程少堂老师对第二封信的回复:
某某:
你要是不用真名,我就不再回复。这是最后一次。上次你碰到我心情好。
就是说,你得用真名啊。
你把我看得太高,我就是一个教研员,不过比一般教研员做的事情更多一点更有激情而已。所以成了全省(也是全国单独建制的教研室中)教研员中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研究员。(有的地方教研室在教育学院,由教育学院教师兼职任教研员,所以这些地方的教研员就是高校教师职称)。
为何开会时不能打个招呼呢?再不抓住机会,过几年我死了,你到梦中和我招呼吧。
公开场合我是“狂而不妄”,比较内敛。内心强大即可,没有必要张牙舞爪。那是虚弱的表现。当然,在语文教师这个群体中,我要狂妄,也还是有资格的。公开场合,我最狂的一句话是对高三语文教师讲的:“深圳语文界,谁也不要牛。”讲完现场像《口技》的结尾描写的一样,诺大的场子没有一点声音。
有资格狂是熬出来的。特别是男人,没有资格狂,就意味着没本事。当然不能反过来说,凡狂者都有本事。没本事还牛的人也常见。
足球平时不看,只看世界杯最后几场。四分之决赛开始看。足球也是人生。我看足球是看人生,和语文也是相通的——比如说,一场球,技术高超,但是没有激情,没有亮点,没有高潮,没有“生成”性,就不好看。一场球,不断有小高潮,接着又大高潮,中间不断有意外的小花絮小情趣小插曲,就精彩。语文课亦然。,
“如果说高考应试的要求是地球引力的话,那么先生以及先生的课就是想飞的鸟。”这句话好。我把它引到语文味网发表的李剑林的文章前的按语中了。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