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堂2012年10月25日按:昨晚在某高中吃饭,一位老师告诉我,两周前,提倡生本教育的广东省教科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在一个会议的发言中又批评语文味理论说:“语文是没有味道的。”
真好玩。
语文味网曾以很好玩的态度发表过《郭思乐教授是如何批评王少堂的语文味的》一文(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9119),文章指出了郭教授批评的绝对不是程少堂的语文味——因为他既没有点程少堂的名,也没有注明是针对程少堂的语文味理论,更重要的是,他说语文味理论是为应试教育而提出的理论,这和许多一线语文教师对语文味理念和教学的评价恰恰相反。所以我不重视郭思乐教授对语文味的批评。
我在《郭思乐教授是如何批评王少堂的语文味的》一文中指出,就凭郭思乐教授一句“语文是没有味道的”,就知道他不是学中文出身的人,因为学中文的绝对不会这样说的——中文系出生的人当然知道“诗味”概念。“诗味”概念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概念,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是中心概念。按郭思乐教授的逻辑,我们也可以否定“诗味”概念,因为“诗是没有味道的”。同样,我们也可以根据郭思乐教授的逻辑否定“女人味”概念,因为,“女人是没有味道的”。
诗当然不会有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味道;有女人味的女人,如果走过我们面前,发出了除了喷洒的香水的味道之外的味道,那就没有“女人味”了。
这里郭思乐教授完全是用自然科学的思维来批评形象思维。从自然科学意义上讲,语文当然是没有味道的。可是,我们的语文味理论和实践,就是要把没有味道的语文搞出味道来。这个味道绝不是郭教授所认为的酸味、辣味、香味、臭味等等,而是“魅力”的代名词。
昨天晚上我对龙城高中的老师说:“郭思乐不是中文出身吧?”他们说:“学数学的。”
学数学的教授,就不能明白“诗味”、“语文味”、“女人味”的“味”,是“魅力”的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