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代表课展
文章标题: 《语文味教学法又一个成功案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教学设计》
     阅读次数:657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语文味教学法又一个成功案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教学设计

 

堂2014年10月24日23:29:17按:今晚有老师发来短信说,在他们群里,大家都很推崇坪山区钱冰山老师指导的前天寓言比赛课。这位老师还说:“教授听说钱老师指导的语文味教学大赛取得很好的成绩,祝贺!群里评价很高!”。

我请这位发来短信的老师,把他们群里讨论这堂课的有代表性的评论转发一个来给我看看,他转发来如下信息——

“如果作为使学生学习有高度、有深度的教学案例,我以为当属坪山新区那位老师的课堂。从基础字词入手,然后造句:庇护、虚荣;接着学习课文,赏析品读点评体现了老师很高的课堂驾驭能力,一个图的勾画更是画龙点睛,令人一亮。最后引用《伊索寓言》译者白山先生对寓言序言引领教学内容上了一个高度、深度,我想这节课对指导学生以后的阅读学会思辨很有指导意义。”



张家港一位语文老师在微信朋友圈评论这个设计道:

“不断玩味语言文字,不断提升课程境界,也不断激发读者的心理期待哈……  ”

 

湖南名师、永州市教研员吴春来在微信朋友圈评论这个设计道:

“短文长教的典型案例。”

 

大连开发区董鹏老师评价这个设计:

“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语文味教学学法。”

 

我也听说有人否定这个设计(不是发来短信的老师所在群里),认为这堂课设计不合理,语言积累不重要,读背多余。

对一堂课见仁见智是很正常的。但是,初中语文教学语言积累是不是不重要,读背是不是多余,兹事体大,直接关系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大方向,是大是大非问题。对此问题,相信稍有见识的语文教师大家心中都会有自己的准确判断。

我认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初中语文教学,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积累语言都是中心任务,而文章方面的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则是重点,读与背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法。小学、初中语文书中的许多课文,只要学生能熟读特别是能背诵,那这堂课就基本上站得住脚。(当然现代语文教学不能只是读与背。)

现挂出这个设计,供大家思考讨论。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坪山选手的这个设计,是典型的语文味教学法的“一语三文”(语言、文章、文学、文化)教学模式设计,这个设计体现了语文味教学法的基本思想:语言是其中的基点和中心点,文章是重点,文学是美点,文化是亮点。但我得说明,语文味教学法,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教学法(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法),也不是唯一的教学法,它只是新近诞生的有广泛影响的教学法中的一种。我还得说明,不是掠美,这个设计好也罢,不好也罢,基本上和钱冰山无关。这个设计是由我一手包办指导的。比赛头天下午五点多快六点,在钱冰山的请求下,我最后同意他把选手带到我办公室。接着我花了一个多小时,从宏观到微观,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包括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知识选点、各选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过渡,包括每个教学环节时间如何安排,包括有的老师欣赏的那个形象描绘课文波澜的图表(描绘情节波澜的图表,我给赵榴冰提示的是用一根波浪线表示即可,但是她用了坐标,复杂化了。)甚至哪几处可能是高潮,都给选手进行了系统的、具体的设计指导和解说。我还向赵榴冰提供了我打印出的《伊索寓言》译者关于《伊索寓言》指明寓意的句子的不足之处的评论文字,嘱咐她与课后第一道思考题整合后放在文化环节使用。

我在去年发表的一篇长篇论文(长达一万六千字,题目为《从“语文味”到“文人语文”》,见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11068)中指出:中学语文(尤其是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听见语文教师责怪学生“思想不深刻”或“分析不深刻”。但是学生为何“思想不深刻”或“分析不深刻”?我看,一个重要原因,是“语文不文化”,“文化不语文”,没有“文化”的语文教学大行其道,即我们的语文教学大多是没有“文化”的教学,或者说是“文化”不在场的教学。换句话说,大多数语文课堂是在情感、知识或精神的某一个平面滑行,既没有或缺少灵魂的冲击与荡涤的力度、强度,也没有或缺少引导学生用文化眼光深入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意识与习惯,因此语文教学没有提升境界增长智慧所需的应有的深度、高度、厚度与张力。照我看来,文化眼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历史眼光,缺乏历史眼光或文化眼光,教师也好,学生也好,思想、分析会深刻吗?相比较目前在一线语文教师中流行的某些华而不实的教学方法而言,语文味教学法是强调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维度,读出文本的多种灿烂的教学法,是既有扎实语文训练,又有思想、有深度、有高度、有厚度的教学法,其中对文本的解读,有不少内容不仅超越教参,而且超越一般的研究欣赏文章,是独创的解读(不信你说说以前从哪里见过有人从这篇200字的寓言中读出这么多东西来的)。因此,语文味教学是一种“有文化”的教学。这也应该是学术界称语文味教学为“文化语文”的道理之所在。

也因此,欣赏语文味教学设计,对欣赏者的要求也较高。

现在不少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不搞语言积累(认为是小儿科),不讲文章知识(根本原因是从课文中找不出好的文章教学点来,或者连这个意识也没有),不训练文章能力,不做或做不了细致的上档次的文学审美欣赏,却大讲所谓思想人文,但由于教师没读过几本书,又讲不出什么有深度有价值的人文内涵来,教学自然没有文化的高度——这是语文教学的邪路。

我会把赵榴冰这堂课的教学实录推荐出去发表(当然,由于执教者对设计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教学情境是千变万化,通常实际教学与设计方案之间会有一定距离)。我将亲自为这个实录写点评,题目暂定为《眼观四路,读出文本的多种灿烂》。

程少堂工作室52万字专著《语文味教学法》已在北京出版社排版。这本书必定进入中国语文教育史。我今晚决定,把这个《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教学设计,补充进《语文味教学法》一书,立此存照,并让它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流传。

 

语文味教学法之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阅读教学常式设计

(深圳市坪山区坪山中学  赵榴冰 )

(指导:程少堂)

 

 一、读背文本,积累语言15分钟)

(一)齐读课文                                        

(二)认读汉字  (根据学生情况整合课后练习内容)                            

  1.hè    庇护bì hù    虚荣xū róng    

  2.抄写一遍,检查点评                                

 (点评角度:正误、书写、态度)           

(三)词语理解与运用

      1.齐读下面课文句子

     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2.学生根据语境和自己的理解解释红色的词语。 

   示例:                                     

        庇护:袒护、保护。 

        虚荣:表面的光彩。

      3.运用                                  

        A.请用上面两个词语分别写一句话。

         (男生用庇护,女生用虚荣 )

        示例:

        庇护:考试又砸了,唉!想到有外婆庇护,这次不会挨揍,耶!

        虚荣:妈妈真是个爱虚荣的人,先后买了苹果3、苹果4、苹果5,现在又要买苹果6了。

      B.请用上面两个词语,围绕一个中心写几句(一小段)话,前后意思要连贯。           

示例:

        越自卑的人,越喜欢用虚荣的外衣庇护自己。这样其实不利于自己的成长。

      4.自由读课文               

      5.尝试背诵课文 (背不下来可以看教材)                

        提示语:

        …… 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还要贵一点。”…… “这个算添头,白送。”

过渡语:刚才我们积累很多语言知识,现在我进一步通过课文来学习写法。一篇经典文章有很可以学习的地方,今天先学其中一种。

 

二、宏观把握,学习文章8分钟)

(一)对比阅读。请比较下面两段话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原文:

  赫耳墨斯想知道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看见宙斯的雕像……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身为神使,……人们会对更尊重些……

      改后:

  赫耳墨斯想知道赫耳墨斯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赫耳墨斯看见宙斯的雕像……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赫耳墨斯身为神使……人们会对赫耳墨斯更尊重些,

   1.小组讨论:

       2.小结

      明确:在表意明确的基础上正确运用人称代词,会让表意简洁。

二)巩固练习

运用上面学到的代词知识,修改下面这段对话:                         

      妈妈说:“小妞,吃饭饭了,香喷喷的饭菜哟。”

      女儿说:“不饿,等会儿吃。”

      她对她说:“我要出去买东西了。”

      她又对她说:“随你便。”

                                

     明确:该用时不用——啰嗦

          不该用时用——混乱

过渡语:刚才我们学习人称代词的用法,接下来,我们来欣赏情节。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叙事时讲究起伏变化,本文也不例外。先从三次对话看起:

 

三、揣摩情节 感受波澜8分钟)

(一)展示解说课件内容:

——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二)齐读这三次对话,思考三次对话间的起伏变化。

(三)思考、讨论。

明确:雕像者头两次的回答分别是“一个银元”“还要贵一点的”,面对第三次询问,赫耳墨斯和读者的心理预期有可能会继续向上走,更贵、更高。如果用曲线表示:

 

但实际上却是一落千丈——白送了。多莫大的落差啊!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高低相距甚远。心理的落差,情节的起伏,让赫尔墨斯的形象更加鲜明!

如果,我们将其改成这样:宙斯一个银元、赫拉一个银元,这时赫尔墨斯和读者的心理预期可能是:贵一点或者便宜一点。用曲线表示就是可能贵一点、一样价、 便宜点、 白送 。 这样你就没有很大的心理落差,也就少了跌宕起伏,波澜曲折。就少了很多味道。如果用曲线表示:


 

 

 

   过渡语:情节波澜的小故事意在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些寓意,这就是寓言的特点。它往往出现在结尾处。但读者对“寓意”的看法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四、文化开掘,体会人性(7分钟)    

(一)展示课件以下内容:

 

这些话里,有一些画龙点睛,恰当好处;有一些画蛇添足,纯属多余;还有一些离题万里,与故事的本意风马牛不相及(也许是伊索为了逃避迫害,故意为之)。《伊索寓言》的译者白山先生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有些寓言后面的‘教训’,现在看来则显得牵强,我们在阅读中不妨只从寓言故事出发,而不必用这些‘教训’来理解故事。”

——《伊索寓言》,译者白山(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8月出版)

 

《伊索寓言》译者白山先生的话,正适合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篇语言的真正寓意。

 

设问:文中“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这个句子是这篇寓言的寓意。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如果不认同,请写出你自己所理解的寓意,(这是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并简要说出理由。

 

明确:本题为开放性思考题。

(二)讨论交流

 

(多余的2分钟时间机动。)

 

 

—————————————————————————————————

课文原文: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寓意: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

 课件:

 

 

 

 

 

 

 


最后更新[2014-10-2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