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堂志林(638):自卑与超越——《程少堂传》之建议主题
(对《程少堂传》作者的特别提醒)
上篇
《程少堂传》一书的主题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实事求是写成一部“自卑与超越”的传记。
有一本世界心理学名著就叫《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这本书我在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给大家推荐过。

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曾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早期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在精神分析影响日盛的时候,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由于学术见解的不同,矛盾日益加深,组织开始出现分裂,主要原因是阿德勒、兰克和荣格等人均因与弗洛伊德理念不合而逐渐发展了他们自己的理论和风格。在1911年的精神分析小组的几次会议上,弗洛伊德对阿德勒的理论提出尖锐批评,阿德勒离开这个小组,继续研究自己的理论,并创立了个体心理学。这个时候弗洛伊德和他的指定继承人荣格的理念冲突也越来越严重。荣格对于弗洛伊德在关于人的发展和对神经症的分析中过度强调性(力比多)感到不满(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它被称为"力比多"即libido,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包括性倒错者和儿童的性生活。精神分析学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两人的关系也因此恶化。1914年,荣格辞掉了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的职务,正式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建立了分析心理学。总之,弗洛伊德与其追随者的分歧与关系破裂,主要在于弗氏过分强调性力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阿德勒的理论观点和他的生命体验密切相关。1870年2月17日阿德勒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区。他的父亲是一名犹太商人,主要做谷物生意。由于父亲经营有方,他的家境颇为富裕,一家人热爱艺术,尤其是音乐。阿德勒从小生活舒适安逸,物质生活相对满足,但他却认为自己的童年是不幸的。在6个兄弟妹中他排行老二,哥哥体格健壮,是个典型的模范儿童,而他自觉长相既矮又丑,与长兄有一种激烈的对抗情绪。母亲似乎偏爱哥哥,但阿德勒与父亲相处融洽。
阿德勒是一个直到4岁才会走路的体弱多病的儿童。他患有佝偻病,无法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 但他并没有让身体上的缺陷压倒自己,相反,这刺激了他的上进心。阿德勒喜欢交游,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也总是试图超过他的哥哥。他的父亲鼓励他说:“阿德勒,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 就是告诉他,不能让眼前的困境束缚住自己,不能相信当下的困难就是人的一生,而要勇于突破,大胆地去创造自己的生活。这种坚强的信条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功名。
5岁时的一次遭遇几乎改变了阿德勒的一生。那年,他患上了致命的肺炎,医生认为他快死了,家人也不抱什么希望。但几天后,他竟奇迹般地康复了。这场病加上他3岁时大弟弟的死亡使他萌生了要当一名医生的愿望,他要用这个生活目标去克服童年的苦恼和对死亡的恐惧。所以,尽管他很喜欢音乐,也对许多艺术门类有很深的造诣,他还是选择了心理医生的职业,他许多个体心理学的观点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的这一遭遇。他特别注意由身体器官缺陷有法的心理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真正动力。后来他进入了维也纳大学,1895年得到了医学学位。阿德勒曾经熟读弗洛尹德所著的《梦的解析》一书。
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他继承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念,但其基本观点与之大相径庭。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出社会力量历决定的。人天生就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进行交往,相互依赖,相互合作:而弗洛伊德则强调人的生物学本能,人的成长过程之道是本能的自然展开,其行为是先天决定的。阿德勒理论的最后落脚点是人的超越和完善。他把为超越而奋力称作生命的实质,为超越而奋力是阿德勒人格理论的基本动力,行为的动机出于人的社会性,而不是生物因素起主要作用。后来,阿德勒又把个人超越而奋力的观点改变成个人为完善的社会而奋力。(以上参阅百度弗洛伊德、阿德勒词条,以及有学术界关于阿德勒的理论与他本人童年经历的关系的研究。)
下篇
写《程少堂传》,当然会写到我这半辈子,得过的好多第一。
我1965年上小学。由于家庭环境,我从小孤僻怕生,自卑心重,而学校到处都是不认识的同学,因此当时很不喜欢上学。是父亲一手拿着一个小板凳,一手几乎不是牵着而是拖着我,把我拖到学校的。整个小学阶段,我学习成绩都是第一。不是年级第一,而是全校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到小学毕业前夕,喻跃进老师(后来是我初中一年级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代表公社办的唯一初中来王龙小学选拔尖子生时,一进考场就问:“哪个是程少堂?哪个是程少堂?”(这个老师对我影响很大,我已明确要求《程少堂传》作者,将这位老师入传。)1976 年我高中毕业后大队王龙学校选拔民办教师,校长是我小学四年级五年级时的老师,坚决要求选我(当然我参加选拔民办教师考试成绩也是第一名)。初中阶段,一二年级我的文理成绩都是年级最好的之一,文科成绩还不是最好的之一,而就是最好的,尤其语文是绝对第一。当民办教师时,业务水平是学校青年教师中最好的,是学校讲大型公开;课的专业户(除了《程少堂讲语文》一书专章写到的程烈夫先生,我比学校其他老师都强)。就是由于我的公开课,这所寂寂无名的村办学校,成了全区的明星学校。通过艰苦的连续三年高考,1979年我终于考上大学本科(分数为323﹒3分,当年湖北省本科文科线是300分,文科重点线是310分),是高中同学中唯一念本科的人(文革十年积压下来的人才,都挤在1977年、1978年、1979年三年高考消化,像我们这样整个中小学时代都在文革期间浪费,因而丧失系统文化知识学习的人,要挤进去考本科,作为农村青年,当时是很冒险的举动),也是迄今中学同学中学历最高、职称最高、影响最大的。上大学后,成绩是中文系年级同学中最好的之一,尤其是《写作》《形式逻辑》《文学概论》等课程成绩,都是最好的(我的《形式逻辑》考了98分)。大学中文系(包括整个文科)的成绩是不能完全算数的。大学中文系的作业都比较软性,老师给分时的主观性较强。有些智力很一般的同学,就找机会与老师加强交往,有意识与老师套近乎,老师给的分数往往就较高。而我孤僻不喜交际,跟老师交往很少。有一次,我对教《文学概论》的陈少岚老师(后曾任三峡大学党委书记)表示老师给分不公平。陈少岚老师对我说,以前不了解你啊。1983年大学毕业后,在航天系统教高中语文8年,我是学校中青年教师中业务水平最高的,教学与科研都是。我不光教的学生高考语文成绩在学校是最好的,与所在的宜昌地区最好的中学夷陵中学的高考语文成绩相当,而且发表近20篇论文和文章,其中有4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体育》《教育学》《中学语文教与学》等全文转载,有两篇被《新华文摘》摘转。《控制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文1988年被全国中语会评为全国教改新秀第一名,是魏书生老师在湖南张家界给我颁的奖。接着在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1988年第2期发表的《教学风格论》一文,被我国著名教学论专家张武升博士(现任天津教科院院长)认定为是我国尝试建立教学风格论学科的第一篇论文(见张武升主编国家教委级青年基金课题《当代中国教学风格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我国教学论权威专家、著名博导李定仁教授在2003年主编出版的《教学论研究二十年》一书中,高度评价这篇文章,认为该文对“教学风格”的定义是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教学风格”最好的定义之一。该文还被1989年以后出版的多部大学教材和《教学艺术论》专著引用 (1990年以后出版的《教学艺术论》一般都会引用)。论文《确立一条全新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知彼知己》被1990年北京第二届国际《孙子兵法》学术研讨会录用,该文被收入会议论文集,后来发表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被《新华文摘》摘载,有的大学教材已吸收这一原则。《教学艺术论》《确立一条全新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知彼知己》都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作为一个年轻的中学语文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做到这样,这在近30年前的基础教育界,是不多见的。1990年,我报考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生,专业成绩很高,第一,但外语不及格,录取受阻。最后是导师、著名教育理论家王道俊先生(现九秩高寿)在研究生招生会上把桌子一拍,道:“这个程少堂我不认识,但这个学生不招进来,我一个也不招!”这样我终于被作为优秀在职人员破格特招到华中师范大学念教育系研究生。研究生一年级时,学校研究生处在校图书馆门前橱窗宣传业务出类拔萃的3位研究生,其中两位是博士生,硕士生就宣传了我一个(当时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楼的硕士生有四五百)。我1992年研究生毕业之前,就在国内教育研究顶级刊物《教育研究》上发表研究教育规律的长篇论文。我发表这篇论文的时候,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1955年以后出生的年轻教师中,当时没有一个人在这个刊物发表论文。可能就是因此,1992年下半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党总支研究我的入党申请会上,有老师提意见说:“程少堂这个人有点狂,华中师大教育系除了王道俊老师,他是谁也看不起的。”其实我并没有这么狂。1992年底提前半年研究生毕业后,我到珠海教育学院教书,1997年参加编写高校教材《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我写的是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4万余字)。当时我比较忙,不想写这一章,就对主编、著名教育理论家扈中平教授说:“扈老师怎么想到要我写这一章啊?”扈中平教授说:“教育规律这一章,你不写谁写?”(我的硕士学位论文题目是《教育规律研究》,8万字。到目前为止,我仍然是我国学术界发表研究教育规律的单篇论文最多的学者。)1997年,我被广东省人事厅高级职称评委会破格评为副教授,评委会给的评语让我迄今仍十分自豪:“经评议,申报人程少堂充分具备所申报的副教授学术水平。任现职以来,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发表论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令人注目。经投票,一致通过他的申报。”后来,据著名教育社会学家、广东省高评委学科主任张人杰教授说:“你这个评语用了‘充分’‘令人注目’等词,是今年广东省申报教育学副教授职称中最好的一个评语。”1999年8月,我到深圳参加面向全国的教研员招聘考试,在上千人报名竞争中,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招聘到深圳市教研室工作(“第一名”是前任老教研员亲口讲的)。现在我还在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作,业务水平是不是单位第一,我自己不好说,让历史评价。但我是深圳市第一个主讲全市公开课,并唯一一直坚持讲全市公开课的市教研员(我2002年4月11日在深圳中学主讲的《荷花淀》公开课实录,在语文界产生巨大影响,这堂课的实录在互联网上至少有10万人次阅读)。2007年,《程少堂讲语文》入选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编辑出版、于漪领衔主编的“名师讲语文”丛书(全国中语界入选20人),是华南地区唯一入选者。2008年,我在深圳南头中学的演讲辞《及时读书就是及时行乐》(《演讲与口才》2006年第12期发表时用的标题是《人生的第一个美梦》),入选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上册(2008年7月第2次印刷),作品进入正式中学教材作为课文。这在全国教研员中没有发现第二例。2009年4月,我被聘请为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论述文选读》分册主编,在广东省市级教研员中,是唯一的。2009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联手《中国教师报》,共同发起“从课堂里走出的100位教育家——建国60周年特别纪念”),本人入选建国后“从课堂里走出的100位教育家”。2009年,进入河北大城中学语文教师考试理论知识(教法)部分试题,题目为:“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和核心人物是:A赵谦翔 ;B程红兵; C程少堂 ;D程翔。2009年,入选四川师范大学开设的选修课程《中国当代十大名师研究》,标志着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已成为“大学教科书级别”的成果,本人也成为大学教科书研究的对象。2010年,被广东省人事厅高级职称评委评为社科系列研究员,是广东省教研系统在职教研员中第一个、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社科系列研究员。2011年,以初评、复评(面试)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十余年来,知网已收录全国高校多篇研究我的硕士学位论文。其中最重要的,是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张岩的长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在北京出版。此书近30万字,是我国由作者独著的,首部系统研究在职语文教师之语文教育思想的学术专著。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我的人生也从“读书—教书—写书”,一跃而转变为“被别人写成书”。因此我不仅是深圳市、也是广东省第一个被写成而且被反复写成硕士论文研究的教研员,是全国第一个在职时就被人写成专著系统研究其语文教育思想的语文教师(作者不是我的学生、徒弟,也不是我的熟人,作者远在东北,选题前和我毫无交集)。2013年,我被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评为“十大学术领军人物”。在建构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的基础上,2013年我正式提出建构一种新的表现性教学语言——语文味教学法,并在《中学语文教学》2014年第2期发表论文《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首次提出表现性教学思想与理论。2015年,程少堂主编、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全体成员集体撰写的,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第一部表现性教学法,近80万字的《语文味教学法》在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这部书当然不可能是一部杰作。但我们完全有信心说,就其理论个性与思想的独创性而言,它必定成为中国语文教育史上一部里程碑式、划时代的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年第2期主办“程少堂之教改探索”专题,用杂志三分之一的篇幅转载程少堂的《从语文味到文人语文》《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四川师范大学许书明教授的《程少堂教学艺术论》等4篇文章;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2016年第2期主办“语文味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专题,转载程少堂、梁青《语文味教学法:定义、核心词汇与关键句式》以及语文味工作室钱冰山、何泗忠等人的语文味教学法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2016年第7期主办“语文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专题,全文转载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邹先平、陈嫣芹、赵云三位小学教师成员之语文味教学法在小学记叙文、写景文、诗歌、说明文教学中应用的4篇论文。至此,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初中语文教与学》《小学语文教与学》在三年内,全部推出了语文味专题,彰显着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深广影响。2016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出版《新世纪语文名师教学智慧研究》丛书。据约稿函介绍,《新世纪语文名师教学智慧研究》丛书聚焦目前仍活跃在我国语文教学、语文课改第一线的20位著名语文教师,深入研究他们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个性化策略的应用等方面呈现出的种种智慧。《新世纪语文名师教学智慧研究》中学卷分上下两册,本人入选。
以上这些陈谷子烂芝麻你都很熟悉。这里跟你重复啰嗦这些,是想强调,在我的经历中,确实有好多个“第一”。但我并没有大的成就,因此绝不是什么天才。我和天才毫不沾边。我在智力上当非“下愚”,亦非“上智”,只是正常居中稍偏点上而已。我主要不是靠智力,而主要是靠坚如磐石的坚强意志,与青山遮不住浩荡东流去藐视蔑视一切阻遏的卓绝毅力,艰苦奋斗近半个世纪之久,才算小有成就。我平时脾气又直又急,但对待学问,我不急不躁。从2002年4月11日的全市大型公开课《荷花淀》一课后,我开始思考探索语文味教学模式。到2007年全市大型公开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已经成形。紧接着我还组织深圳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运用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编写了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战争单元的课例设计《悲欣何时交集:当代中西战争文化心理比较》,在《语文教学通讯》杂志发表。尽管在2007年交稿2008年初出版的《程少堂讲语文》一书中,我对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已有初步论述,尽管以后几年,我的所有公开课都是运用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的,且课都讲得很成功,但我很有学术定力与控制力,一直思考、实践到2013年底2014年初,我才开始撰写文章,正式提出建构语文味教学法。这其中过去了漫长的13个年头。我用的不是聪明人常用的办法,而是十年乃至二十年磨一剑的笨办法。当然,如果说凡是笨鸟多飞、笨鸟先飞的人都是聪明人,那我就是聪明人。想起小时候,我看见别的同学疯玩儿就心理阴暗,就高兴,因为他们疯玩儿的时候,我就又能比他们多读书多学习了。想起我刚来深圳市教研室工作的那些年,当时单位有独立财务,编教材钱多,常常组织到酒店休闲,晚上同事打麻将的打麻将,打保龄球的打保龄球,我在房间一边看书研究,一遍心理阴暗地高兴,坚信我会一骑绝尘,坚信他们在业务上会被我抛到我身后十万八千里去。想起1983年我结婚成家后,只要夫人在家,我基本没有买过菜、做过饭。还想起,我在深圳教学研究室、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作已18年,在深圳这样的环境,却从来没有炒股票、炒房子,但是我买的书,是最多的,我买书至少花了20万元以上。想起从1983年—1990年,我在当时的文化热时期对文化教育学的研究,没有这个研究,就没有后来被称为“文化语文”的语文味。想起从1999年到深圳做语文教研员到现在,我直接思考、研究、实践探索语文味已18年,就是说我直接、间接研究语文味,一共已长达26个年头。要在你周边找坚持10数年20年炒股票炒房子打麻将的人,是容易的,但你在你周边,能找出一个像我这样数十年执著于学问的人吗?你找到一个,我输你五大毛。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我数十年心无旁骛、专注于事业?很简单,就是自卑与超越。这一点听过我讲座、讲课的人都会很清楚,我反复讲过小时候父母亲遭人欺凌,甚至被至亲之人看不起的事情。这些事我刻骨铭心。我从就小发誓,作为长子,作为程家第一个读书人,一定要从我开始,扭转这个家族的命运,一定不能让父母的名字像祖辈一样被淹没。这就是我心无旁骛执着奋斗50年的原动力,是我当年冒险不考中专考本科,后来又考研究生,做了副教授后又要做教授,做了写书的教授,还要做被别人写成书的名教授的深刻原因。
换言之,自卑与超越,是我人生奋斗的最主要动力,它应该成为《程少堂传》的主题。
2016/7/27
——————————————————————————————
相关链接:
少堂志林(633):学术混混的名字勿进入我的传记(对《程少堂传》作者的特别提醒)
少堂:感恩她们(对《程少堂传》作者的特别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