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少堂自传传记新篇
文章标题: 《少堂:小新洲,大新洲——再次入选名师选本后的碎语》
     阅读次数:172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小新洲,大新洲——再次入选名师选本后的碎语

志林(850):小新洲,大新洲——再次入选名师选本之后的碎语

 2017-5-17 14:22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有位江苏老师昨晚在工作室QQ群发布消息说,由江苏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研究语文教育理论的孔凡成教授编著的《中学语文名师经典课例研究》一书已问世。工作室这位江苏老师还在群里说:“程老师的课例也收录在这本书里。”他还把这本书的封面和目录照片发在工作室群里。




   孔凡成教授编著的《中学语文名师经典课例研究》这本书将我收进去,此前我是知道的,作者孔凡成教授和我打招呼征求过意见,我在《 少堂志林(834):只有不怕丢人才能把别人丢得远远的》一文中对此作了记载。这本书是孔凡成教授的一个研究课题的成果,也是孔凡成教授平时给大学生上语文教育学课程用的教材之一。

   孔教授和我素不相识,迄今缘悭一面。他的这本名师选本把我收入,是看重我,因此要感谢孔教授的厚爱。感谢是真诚的。但同样真实的是,本人对入选这类全国性名师选本,现在是看得很淡了。换句话说,硬要说自己被收入这类全国性名师选本一点都不高兴,那自然是矫情;但要说我很高兴,那也不是事实。因为这种被选入,就我所知道的,我掐指初步算了算,至少有十来回了吧。

   我还未见到《中学语文名师经典课例研究》这本书。但从以上照片看,该书封面设计朴实大方,目录简洁明快,看上去让人舒服。不过该书目录也引发我关于名师选本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一是名师选本的视野问题。我认为名师选本的视野宜宽。视野宽,不是说到处都选,也不是说什么人都选。而是说,除了入选者最好要有点年龄的层次性之外,最好是入选者还要有一定的地域的代表性。《中学语文名师经典课例研究》从中国当代语文界选出15位名师,但只有宁鸿彬、洪镇涛、余映潮、程少堂4位不是华东地区的,其他11人都是华东地区的。这可能不太能反映当下中国当代语文界的基本面貌。我认为全国语文界名师选本选15位名师,华东地区选四五位应该够了,打破头最多也就选六七位吧。六七位意味着接近这本书的半壁江山。半壁江山够不够呢?华东地区由于特殊的深厚的文化积淀,从古至今人才辈出,古代状元多,当今院士多,当代语文名师群体人数自然也多,整体质量也高。但如果真要较真一下以学术贡献与学术影响为标准去衡量,华东地区语文界的名师,对中国当代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贡献是不是很大,或者说即使很大,但是否大到一定要15人选11人的地步,我看是完全可以讨论的。

   说到名师选本的视野问题,想起五年前,当时我和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首期成员谈过,工作室拟编一本《中国当代语文名课观止》,遴选全国各地语文名师的名课实录99例,即使是我的敌人,只要有好课,也选。但不选我自己的。计划只选99篇而不是100篇,有点用意,即含蓄地给我自己留一个虚拟的位置。这本书还曾一度列入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的计划,我还将这个计划跟北京一家出版社的编辑谈过,得到了他的支持。不过这本书后来没有做成,而从《古文观止》借鉴来的“观止”二字,我后来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录《程少堂代表课观止》一书的书名上去了。

   二是名师选本的选人的尺度问题。我认为名师选本的选人的尺度要尽量客观一些。像各种文学或学术选本多少都会有一些编选者的主观偏向,具体说是人情因素的影响一样,名师选本当然也不能完全避免编选者的主观因素的介入。但编选者不宜太优先考虑作者的本土人士或相熟之人。当然,不只是孔凡成教授的这个选本有些受人情因素的影响,我见到的不少版本的名师选本也多有这个问题。人情影响选人的话,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鱼龙混杂(这里的鱼龙是就学术贡献与学术影响的大小而言),滥竽充数其间。另一种情况是,有意选鱼不选龙,即排斥良币,故意不选学术贡献与学术影响大,但由于某种过节因而编选者不喜欢或不太喜欢的名师。

   比如15年前(2002年)的9月底,我刚刚受邀,把当年4月份在深圳主讲的语文味教学的发轫之作《荷花淀》一课在武汉再讲一遍。由于是我自己讲课,我就私下发动了一些深圳老师跟我一起去武汉壮我行色。我们从武汉回深圳后,北方某家语文杂志社国庆节后即在珠海主办一个收费性活动,其主编来电,希望我把会议通知转发给深圳学校,并尽量多带一些深圳语文教师去参会。可是我们单位向来有个规定,即不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式通知,不能转发给学校,就是教研员申请转发,领导也不会批准。加上我带一批老师去武汉刚回来,因此就完全没有可能转发这家杂志的会议通知,我也没有可能带老师到珠海参加会议。这位主编不听我的解释,认定我是不支持他们杂志。此类人,从不考虑我们做教研员的难处——其实能够转发的会议通知,谁会不转发呢?但转发会议通知要领导批准啊,领导有规定不能转发啊。再说不能转发一个会议通知怎么就是不支持你们的杂志呢?实际上此前一年,我还花血本,专门请这位主编飞来深圳,在深圳全市中学语文教师大会上请她讲了仅仅15分钟的报告(那次主报告人是天津市教研室伊道恩老师),报告内容就是介绍他们杂志,她的机票和其他交通费、食宿费都由我们负责,我还想办法给她付了2500元作报告的报酬。这2500报酬在15年前是很高的,考虑到她只讲了15分钟就更高,而且她的讲话主题就是宣传他们杂志。我找到一家企业赞助才搞成这次活动。显然我对这家杂志是很友好的。但自这次珠海会议我没有转发他们的会议通知之后,该杂志主编立即翻脸。珠海会议前,深圳一位语文老师给该杂志投了一篇千字短文,主题并不是谈语文味的,不过文章中有几次提到语文味。珠海会议后,该杂志编辑部寄来清样给这位作者校对,我也看了清样,发现清样中这几次语文味字样都在。我对作者说,杂志正式印出来后再看,我断定他们会把你这篇文章中的语文味三个字都给删了。作者说不会不会。但结果正如我所言,杂志出来后,这篇文章中的语文味三个字都被删光,一个也没有留下。不仅如此,这家杂志还长期把语文味打入另册,封杀语文味多年。在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影响越来越深广直至星火燎原的时候,该杂志还逆潮流而动,不仅顽固地自不量力地坚持不发全国各地语文教师正面研究语文味的文章(从1999年我来深圳做语文教研员开始,至2014年初,在长达十五六年的时间内,我本人从没有给这家杂志投过稿子。直至2014年初该杂志新任主编跟我联系后,我才给这家杂志投稿),甚至连语文味三个字都不让在该杂志上出现。更有甚者,2005年该杂志还发表署名文章,指名道姓地批判我产生巨大影响的《荷花淀》一课是所谓“泛语文”的代表。后来这家杂志编辑部组织编辑一套语文名师选本,洋洋两大册,全国选了20人,其中没有程少堂。中国当代语文名师选本遴选20人不选程少堂,这不是笑话吗?这个别选本不选我,实则无损于语文味与程少堂一根毫毛,但确乎可以见出其编选者的某种缺陷。好在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史不是这些人写的。以后我写小说,不给这件事一席之地,对不住他们。

   三是名师选本的选人还要有点史的眼光。我认为选人的史的眼光具体表现在“三看”。一是向后看,即看这个名师是否做出了超越前人的创新性的学术贡献;二是看现在,即看这个名师学术影响的大小程度;三是向前看,即看这个名师的学术影响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能量与潜质。名师选本的编者有了史的眼光,选人就不会太乱,也不会太滥,更不会太烂,绝不会捡到篮里都是菜了。

   四是目录的编排要慎重。中国自古以来,开展各种活动时人员先后的排列从来就不是一个无所谓的小问题,而是有重要意涵、涉及到礼仪的文化大问题。书的目录先后次序也是一样的。实际上每个编书人内心都深深懂得这一点,并且都很熟练地在通过目录编排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意念。但这种意念的表达如果度没有把握好,就会影响书的品质。因此,对待入选一本名师选本的名师,要么按年纪与辈分大小排列,要么按学术贡献与影响大小排列,或者也可以按姓氏笔画排列,甚至也可以按地域即省份排列。无论按什么标准排列,一本书最好使用同一个标准,而不宜对有些人采用甲标准,对另一些人采用乙标准。从《中学语文名师经典课例研究》这个目录看,这方面似乎存在一些可以探讨的问题。什么问题,我不说,我跟我老妈妈和老伴说。

   今晚上翻看近期积压下来的报纸。从20170511日《深圳特区报》上读到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干的一篇文章《从“被遮蔽”到“汪曾祺热”》,文章中有段话引起我的注意:

   繁华落尽见本真,风云过后蓝天在。三十多年的思潮更迭,经典作家也日显其光芒,汪曾祺的地位在尘埃落定之后被读者追捧。可以这样说,是读者和时间一直把他往前台推,往经典、大家的地位排。理解一位作家,不必看他生前如何或死时是否隆重,而要看他逝世后其作品还有没有人买?有没有人看?有没有人研究?有没有人提起?作家舒群讲过一句特别有意思的话,大意是有些作家是作家影响作品,有些作家是作品影响作家。其实是说,有些作家因生前比较重要的地位、权力、身份,所以作品也随之重要;而有些作家生前地位不高,也没有特别的话语权,但其作品影响着他的地位。我想,汪曾祺就属于“作品影响作家”的类型。随时间流逝,慢慢大浪淘沙,泡沫消失,珍珠样的精品留下来。

   

   这段话内容丰富,引起我注意的信息颇多。最引我注意的是作家舒群讲的那句话,即有些作家是作家影响作品,有些作家是作品影响作家。

   中国当代语文界的名师,是否也可以说大致有这样两种人,即有些名师是名师影响课堂(教学),有些名师是课堂(教学)影响名师。具体点说,就是有的名师上课不行或不太行,出名不是走的靠课堂教学出名之道,而是通过走其他道取胜。比如靠写文章、写书出名。当然,靠写文章、写书出名也是一种正道,但对于所谓名师而言,课讲得不好或不太好,总是一个令人颓丧的遗憾,而课讲得好总是一大值得骄傲的长处。我要说句实话,有的名气很大的名师,那个课讲得不是一般的差,是比差还差,没法听。有的名师名头很响,靠这名头讲的公开课并不受欢迎,而且讲公开课的质量每况愈下,名与实不是很相副,有的甚至相距甚远,但还是被认为是名师,一线老师听他们的课不是听名师讲课,而是听名人讲课。这说的是所谓“名师影响课堂(教学)”。相反,有的名师特别是中青年名师名气不太大,但课讲得真是不错,由于课讲得不错,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越来越大,粉丝越来越多。这可以说是“课堂(教学)影响名师”。这两种名师,那种走得更远,让我们走着瞧。

   当然,还有另一种理论与实践比翼齐飞的名师,即提出的理论影响大,讲课也颇有个性、创意、启发性和冲击力。这三种名师,哪种走得更远,也要走着瞧。

   上文已说过,孔凡成教授编著的《中学语文名师经典课例研究》这本书遴选全国语文名师15人,华东地区遴选了11人。有点意思的是,非华东地区的4人中,洪镇涛、余映潮、程少堂都是湖北人士(我自己籍贯是湖北,也向来认为自己是湖北的语文人而非广东的语文人。广东只是我工作的一个地方而已)。更有点意思的是,洪镇涛和程少堂都是武汉市新洲区(原湖北省新洲县)人。还有点意思的是,已有多本当代中国语文名师选本选择了洪镇涛和程少堂。甚至只选择10人的选本,只要依据的是学术贡献与学术影响的标准,客观公正地进行遴选,一般也会选择洪镇涛和程少堂。因此可以说,新洲在地理上虽然是一个小地方,但对中国当代语文而言,如果说新洲不是一个大地方的话,至少也是一个较大的地方,绝不算是一个小地方。知道老家新洲正在以问津书院为龙头大搞文化新洲的建设,作为新洲人我们觉得很好。不过,老家新洲的教育部门,大概或者也许是,他们关注的是将军、高官、企业家、经济学家、文学家等名家,从新洲走出来的两个语文人洪镇涛和程少堂不一定进得了他们的法眼。当然,我希望这种假设是:恐怕仿佛不见得

2017/05/16



最后更新[2017-5-3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