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少堂志林(1095)】年轻教师对年长名家死缠烂打的学习方式好不好?》
     阅读次数:107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志林(1095)】年轻教师对年长名家死缠烂打的学习方式好不好?

 2018-11-9 17:37 |个人分类:少堂志林|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少堂志林(1095)】年轻教师对年长名家死缠烂打的学习方式好不好?



年轻教师尊重业内年长名家,虚心向年长名家学习,追求借助名家之力不断上进,总的说来是好事,是好品质。


不过事情也有另外一面。有的有些影响的青年教师,竭力追求把中语界几乎所有一线年长的名家“一网打尽”。一网打尽来干吗?要么为青年教师自己写评课点赞文章,要么给青年教师书写序言。有的青年教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年长名家的学习方式近乎死缠烂打。主要办法就是不断给年长名家邮箱发邮件,或反复给年长名家的手机打短信。最后经过“疲劳轰炸”的名家,大都碍不下面子,不得不为他或她写一篇表扬稿。有的年轻教师把这些名家表扬稿,集中到一本书里出版,阵势自然浩大。


 

这样做究竟好不好呢?我觉得可以讨论。


首先是过多请年长名家点赞,对年轻教师自己的成长究竟有多大好处,值得怀疑。请年长名家写点赞文章,其情可以理解,只要不太过分,就无可厚非。但把全国中语界几乎所有年长的一线名家都弄到自己的一本书里来做一个声势浩大的展览,除了显示你的人脉广泛,其他究竟有多少好处,我怀疑。


其次是别人的感受问题。现在各行各业发展的节奏都很快,年长名家虽然高峰期大都已过,但也有自己的事要做。加上体力精力不如年轻人,一般年轻人请他们写点赞文章,要顺其自然为好。年长的名家,都是过来人,一般说来,都是愿意帮助年轻人的,年轻教师请他们写些点赞文章,在他们由于主客观原因不太愿意或者犹豫的时候,不要说某某(知名度相近甚或更高、更大的名家)也为我写了等等这样的话强人所难。另外,一本教学实录,收录数十节课,全都或大都请中语界没现场听过这些课的年长名家写评点,多少有点儿挟名家以自重的意味。有一个常识是,并不是说评课的都是业内所谓一流名家,你的这些课就都变成一流的名课了,对吧?


再次是,你请来点赞的“名家”的成色问题值得讨论。你请来写表扬稿的这些“名家”,究竟是从淘宝请来的呢,还是从亚马逊请来的?其中有没有假货或水货?我看,这世界什么东西里都有假货水货。过去我讲学时常说,以前歌里唱的是“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看现在是“世上只有妈妈真”,因为爸爸不一定是真爸爸。后来我又改成这样讲:“世上只有妈妈好,虽然爸爸不一定真,可现在世上妈妈也不一定真。”我看了有的年轻教师给我寄的,由数十位中语界“名家”给她写教学评点的大部头书籍,我就认为,其中有假货与水货。


几年前,我没有见过面的一位有些影响的年轻教师给我打来短信,要我给她的新书稿写一篇序言。她也不打电话,就是发短信。我回复短信说,谢谢你看重,可我最近工作室的事情多,很忙,特别是我觉得我写序言的分量也不够。她又打短信说,中语界许多名家如张三李四王麻子王五赵六等人,都给她写过评课的文章或为其书稿作过序,就是我没有写过,因此希望我能为她的新书写一篇序言。我回复说,你的名字我早知道,你在杂志发表的一些研究“ⅩⅩ语文”的论文,有的我也浏览过,但我要实话实说,我对你的课题没有系统深入研究过,要写序言,怕说外行话。但她还是坚持希望我写。于是我就说,你这样看得起我,要我写,可我又没有时间和精力把你的主要著作认真读一下,要不你自己先起个草,我在你的稿子基础上再做修改,这样稳妥些,你看行吗?我说,现在名家写的序言多半是这样形成的。我以自己十多年前出的某本大部头著作为例说,我这本书是请我熟悉的某著名文艺理论家写的序言,我也是根据这位名家的要求,先给他写了一个草稿。这位有些影响的年轻教师马上回复短信说,这位名家也给她写过评课文章及序言,但都是他自己亲自写的。看完这个短信,我不知如何继续交流。我是看过这位著名文艺理论家给这位年轻教师写的评课文章的,这位名家在文章开头说,最近接连收到多封某某老师发来的邮件,请求为她的某篇教学实录写一篇评课文章,其反复发邮件的毅力与执著,着实令人感佩,让人看了有不写不行之感。看了这位年轻教师给我的“某教授都是亲自给我写的文章”的短信,我只好跟她说,那就只能抱歉请你另请高明了。后来她请了华东地区一所师范大学研究语文教育、业内有相当知名度的博士生导师写了这篇序言。


我也听说,有的有些影响的年轻教师为多发文章,对一些报刊主编也采用这种死缠烂打的办法。可是文章数量再多,哪篇文章是你写的?哪句话是你说的?你的贡献是什么?当然我不是说这样的青年名师毫无贡献,而是说,贡献真大的人,多半会更重视文章质量,而不会靠如此死缠烂打的办法多发文章。


说到发文章,即使我这样的资历,寄一篇或推荐一篇稿子给专业报刊主编,如果主编先说“放心,某月用”,我就等。过三五个月没见发出来,我再邮件或短信问一次主编是否忘了。主编可能回复抱歉。抱歉可以理解为忘了,也可以理解为不用。不用显然必有原因,我顺其自然,也不再追问。因为文章还可以另投他处。揪着主编死缠烂打不放,即使多发几篇文章又有何益?汉高祖刘邦凭一首即兴之作三个句子的《垓下歌》流芳千古(“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而据说清朝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五万首诗(一说十万首以上),但竟没有一句流传于世。是的,一流作品、一流学问比的是质量,搞创作、做学问一辈子有一篇文章能传世就不错了,只有二流三流才拼文章数量甚或以文章数量多以自炫。


我认为对年长名家或报刊主编,用死缠烂打的方式去学习或争取机会,这可能不是年轻教师通向一流或杰出的可靠道路。因为通向一流或杰出的可靠道路,最终拼的是货真价实的硬功夫。


年轻教师认得本领域的一流人物多,的确是好事,也是本事。但更好的事、更大的本事是,你自己练就成为一流人物的硬实力。硬实力总是更值钱些不是?


2018/11/09






本文同时发布在 语文味网。

链接地址: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1716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1145387.html 

最后更新[2018-11-1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