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到过市图书馆读书借书的人请举手!
昨晚我在办公室忙到七点半才下班。下班后准备到市某图书馆还书借书。要还的书放在车的后尾箱。车开到半路,想起借书卡没有带,于是先回家。拿上借书卡,赶紧上路。开了半小时左右到了图书馆,还书,借书,已经九点二十。提着书刚上车,接到江涛老师的电话。江涛者,市高级中学语文教师,多情的河南才子,也就是十年前语文味网开通仪式上讲了一篇题目为《平俗之极,高雅之至》(见语文味网: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269;或者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9398)发言的那位。这个发言很好,堪称经典,不说十年前,就是十年后,也很少有人对语文味的理解超过他,所以我在语文味网重复多次重挂过他那个讲话稿。一听电话中他的声音,就知道在喝酒,而且喝的并不少,舌头有些伸不直。我以为他在市高级中学附近吃饭,所以准备聊几句就开车回家。但他不放手,反复问我在哪里。我说我在哪里哪里。说了一遍,他酒喝多了,又问一遍,我又重复一遍。如是者三。等他问第四遍,我说,我在坐落某区的市某图书馆借书,准备回家。他却说,他已调到这个区的某学校,离这个图书馆三分钟路程,要来接我喝酒。我说我不喝酒,我今天开了车,不开车也不喝酒,我要回家。但江涛让我听另一个人的电话,是一位我极熟悉的特级教师朋友,电话中告诉我他们私人庆贺一朋友喜事聚会,说他们来接我过去。想到自己还没有吃晚饭,就答应了,就让他们到图书馆大门口带我的车过去。他们说三分钟后就到。实际上,他们一帮开车,25分钟后才找到我所在的图书馆大门口。
车一到,江涛摇摇晃晃走下车来。接着走下来一个靓女,各位猜此美女是谁?
我工作室的美女向晓璐。
向晓璐像白狐一样白裙飘飘,一边走下车来一边典雅地笑着向我说,听说程老师在这里,我一定要来看看你啊。
我对向道,你看你看,我们工作室活动,留你们吃工作餐,主要是为了交流思想,但你们一个个比戴安娜都难请。别的工作室是读书难,写文章难。但是有活动时吃工作餐,美女都很积极。某特级教师,有一次参加别人的活动,后来大家说唱唱歌,但没有女老师,没有氛围,他一边说我叫一个来,一边拿起手机通话,过一会,他工作室某美女打的飞奔而来。相比之下,我觉得我白活了不是。
原来向晓璐和江涛现在一个学校。
马上跟着他们的车走。中间有一个电话,我看见是向晓璐的,我没有接。没接,一方面是在开车,一方面亦因为我想她多半是要提前开溜。走了至少有二十分钟,到一个很不错的酒店,下车停车。我对江涛说,找个咖啡厅,坐坐,聊聊即可。江涛不干,非要喝酒。我说,党籍可以开除,开除了我还可以参加国民党,酒是绝对不喝的。江涛说,那唱歌。我说,没喝酒怎么唱歌?我是酒嗓子,不喝酒没情绪唱,你没见过音乐界吸毒严重,那是职业性的毛病。江涛说,那喝酒。我说,打死我也不喝。再说党中央有明确规定,咱们还是党员不是。
到了歌厅包房,对不起,我先要了一盘干炒牛河。向晓璐含蓄地阴柔地林黛玉地坐在一角。干炒牛河送上来,我不好意思当众吃,拿着盘子躲到比向晓璐更含蓄更阴柔更林黛玉的一角去。
吃完,见又来了两个美女,一个是他们同校的语文老师,一个是同校的音乐老师。此时包房一共有七八人。一开始不知谁就为我点“代表作”《我爱你,中国》。我说不行,这歌确是我代表作,我也只唱叶佩英版本,那是最好的版本。不过以前都是酒后才唱得好,今天不行。他们在电脑中找出叶佩英版本。江涛又像《圣经》中的毒蛇引诱夏娃一样引诱我喝点啤酒,说让他弟弟来开车。我说,唱歌的可以,喝酒的不行,你们的先唱。要他们先唱,除了情绪上不来,还有点“历史问题”——以前有朋友曾玩笑说我唱歌时是“麦霸”。其实不是。出现那种情形往往是一些很了解我的朋友,一到歌厅就把我的“代表作”点了一串。不过对批评我闻过则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后我很注意,即使别人帮我点了,我也不先唱,唱也不接着唱几首。而且后唱还能“盖”前面唱的人的“帽”。于是听他们唱。向晓璐也点了歌唱。向晓璐音质音色都不错,就是不大放得开。另一个语文美女老师,唱歌开始也放不开,越唱却越有野性情调,全身都在唱。等大部分都唱了,江涛又要我唱,我说,等一下等一下,不能急,好事不能急嘛,我情绪上不来,表达不能到位啊,你先唱。江涛于是唱《篱笆、女人与狗》中的一个插曲,他唱得深情,细腻,音调模仿的惟妙惟肖,加上他特有的搞怪动作语言(有点杰克逊天王的太空步样子),把音乐小美女大眼睛吸引得雷鸣电闪波尔卡。
现在我不唱不行了。《我爱你,中国》打头。这首歌是1979年上映的电影《海外赤子》主题插曲,由著名歌唱家家叶佩英演唱,感动了海内外无数中华儿女,成为时代流行歌。这首歌是美声唱法,开唱便以跌宕起伏的旋律线条、宽广悠长的气息,自由而又内含动力性的节奏把人引入百灵鸟凌空俯瞰中国大地,引吭高歌的艺术境界,开门见山地唱出了主题音调“我爱你,中国”。八小节的间奏,既是对引子高亢激情部分的补充,又是对主体部分平稳情绪的引导。歌曲的主体部分,用自由模进的手法,层层高抬、步步紧逼,伴随着旋律线的上升,将对祖国的无限真情予以淋漓尽致的宣泄。随着旋律线条的逐次上旋和婉转回落,加之其他表现手段的辅助,引发着炎黄子孙绵绵不绝的感情溪流,深化并升华着对祖国母亲的情思。那集聚着的感情溪流已汇成澎湃起伏的感情巨浪,推动着旋律走向歌曲的最高潮,尽情抒发海外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炽热真挚之情。歌曲的最后结束于高音区,拨动着人们的心弦,使感情倾泻得更加尽透。这首歌难度很大,据说和朱逢博唱的《那就是我》一道,是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招生必唱的两首歌。尽管放出的伴奏音乐不是叶佩英的那种,气氛、激情都不够,节奏也有点缓慢拖沓,但我还是激情飙出这首歌,唱得音乐小美女大眼睛朝着我雷鸣电闪波尔卡。接着,我又借着歌劲儿,先后唱了《感恩的心》、朱逢博的代表作《那就是我》、腾格尔的《天堂》。其中,《那就是我》开始放的版本注明是朱逢博的,但伴奏音乐是跳舞的节奏,我唱不了,后来服务生找到男高音著名歌唱家李潮的版本,我唱起来就到位了,这首歌我唱得,该高亢激越时高亢激越,直入云端,该细腻深情时细腻深情,直趴在地下。反正我处理得很用心思很有张力。加上唱歌时老想着刚在老家给老娘做八十大寿的情形,所以唱这首歌时我控制了一下才没有流泪。这首歌我唱得的确打动了听众,标志之一就是音乐小美女大眼睛朝着我雷鸣电闪波尔卡。后来,我还和那位语文美女老师唱了《无言的结局》。这首《无言的结局》,我本来要和音乐小美女唱的,但这位九零后不会,于是把也不会的语文美女硬拉来唱。根据过往经验,这首《无言的结局》,如果女生唱得流畅的话,我情绪到位能能唱得相当不错。多年前,语文味网老编辑闲樵学校一位在大学时得过校园歌手比赛大奖的美女政治老师(现在我们单位做教研员)和我合唱过这首歌,她的声音浑厚激情,唱完她却直问:“你练过声的吗?你练过声的吗?”我说练过练过,小时候在老家农村,远远地看见牛吃庄稼,一边大喊一边跑过去:“你个狗日的不要吃庄稼!你个狗日的不要吃庄稼!”我在QQ问向晓璐最喜欢我昨天唱的那首歌,向晓璐留言玩笑表扬道:“您昨天唱的有《我爱你,中国》《感恩的心》《那就是我》《天堂》等,我最喜欢的是《我爱你,中国》,估计所有的女教师都希望在那刻自己是‘中国’,您唱的非常深情,很有感染力,让人刮目相看,您不仅是书生,您是才华横溢、魅力四射的书生!”你看她表扬得一塌糊涂不是。不过,我自己觉得自己嗓音发挥最好的是最后一首《鼓浪屿之波》,此歌和叶佩英的《我爱你,中国》一道,曾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十大经典歌曲(民族、美声)之一,是厦门市的市歌。这首歌旋律极优美,我很喜欢,手机里有钢琴、声乐、管乐、弦乐好几个版本装着,上班路上常听,反复聆听、欣赏、揣摩、研究过这首歌的每一个细节(我最喜欢郑绪岚的版本),所以能把这首歌唱得很好。虽然昨晚这首歌本来是音乐美女点给她自己唱的,但当我拿起话筒跟她合唱的声音一出,Oh my GOD!!那个磁性啊,让我大惊:“这声音是我吗?”哈!
我的嗓子其实是破锣嗓子,但是 K 歌的时候,常听人比较真实地说我唱的不错,有说唱得很深刻的(几年前一次闲樵请吃饭,著名歌词作家、流行歌曲《晚秋》词作者、市外语学校美女才女语文教师苏拉在场,她听了我唱了腾格尔《天堂》,就反复评价“唱得深刻”),更多人说我唱得很有感情。我想原因有二:一是我唱的歌都是我私下反复聆听、欣赏、揣摩、研究过的。我喜欢的歌,我有时周末在家里能在电脑上反复放上一整天,揣摩研究歌唱家的每一个细部处理。总之公开场合不熟悉的歌我不唱。这和老师要教好课就要备好课要深入钻研文本是一样的。二是,我唱歌不是看电视屏幕唱歌词,而是一定在歌词表达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之间找到某种联系点,这样唱歌就变成唱自己了,所以唱出来就有意境,就会深刻,有感染力。例如唱《我爱你,中国》,中国是抽象的,你一定要把中国在心灵里幻化为一个你生命中具体的情感对象,才能唱出感情和张力来。这和我的“语文味”教学强调渗透生命体验一脉相承。
不过,写到此,我想问一下各位看客:近十年,到过市图书馆借过书看过书的请举手?没有。那好,那近二十年,到过市图书馆借过书看过书的请举手?有吗?
我知道我工作室个别老师在我影响下现在开始到学校以外的某图书馆看过书。但这样的人太少了。像我这样,年纪大把,资历什么的大把,还常常到市里图书馆读书借书,更是稀有动物了不是?
(2013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