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工作室报 > 新闻报道
文章标题: 《程少堂自豪讲述:语文味的2013(访谈)》
     阅读次数:165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程少堂自豪讲述:语文味的2013(访谈)

(语文味网编者按:本文为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现状与信心汇报,同时也为庆祝语文味网开通十周年而作。2003年11月27日下午,语文味网在深圳高级中学举行的“深圳市中学语文教学论坛”上首次上线。十年来,这个小小的学术网站,访问量达到120万人次,成为中国语文界的著名网站。这是风雨的十年,这是兼程的十年,这是回头一笑百媚生的十年。也感谢您的支持和厚爱。访问语文味网请直接在地址栏输入网址:www.yuwenwei.net.或百度“语文味”。)

 

2013:我们的“语文味年”

     ——为了忘却的纪念:语文味的2013(访谈)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3年11月19日


 

记者: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出台,英语降分,语文加分,作为语文界的专家,您怎样看这样一个问题?

程少堂:对这个问题,我有三个观点。首先,我是语文人,但不支持提高语文分数,更不支持降低外语分数。我认为要更重视外语,无论是整个民族实现中国梦还是个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外语水平都至关重要。我甚至认为,在现代社会,如果说母语素养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厚度,那么外语素养则决定一个人的发展高度。要更重视外语还因为,学外语,也能提高母语素养。母语和外语是互补关系。现在中国这也要考外语,那也要考外语,我认为很好,考他几代人,外语就上来了。其次,不要以为语文加了分就天真地以为这会带来“语文教学的春天”。利用高考这根“指挥棒”对语文学习施加影响,毕竟还属于“末端影响”。不过有一点用意倒是好的,那就是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把重视语文作为其中一个“抓手”。但是,语文永远是可以由外行来说三道四的一门课,而且说起来好像还都有理。语文界也有很多强势的“外行专家”,而且越外行越强势,越敢对语文教育指手画脚。当然,语文教学本身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语文界的人要么选择沉默,要么是辩解起来颇感乏力,不能服人。第三,高考提高语文分数,到时就有可能提高作文分数。不错,作文的确最能看出学生的语文素养。但现在高考语文评卷,作文分是主观性最强的,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最不可靠的,相当程度上要靠学生烧高香碰运气。有人说,封建科举不是就考一篇作文吗?可是我问你,科举时代看考生作文的都是一些什么人呢?那可大都是欧阳修、梅尧臣之类学富五车的大学者大文学家,就是在中国学术史、中国文学史上响当当的人物,是真正的文人高品位的文人。而现在,相当多的语文教师一年看不了几本像样的书,不少人写文章更是比生孩子都难,你能指望这样的老师看出哪是好作文哪是坏作文吗?现在作文60分,误差大点还可以承受,要是把作文分数再提高,那问题就大了。

记者:在您看来,当下语文教学的现状,并不如人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努力?

程少堂:语文教学现状的不尽如人意,是由来已久的事。最主要的还是我们很多语老师不争气,把语文课堂原本应该有的生机和活力给整得死气沉沉,味同嚼蜡。我曾多次讲过这样的真实笑话:语老师没有讲莎士比亚之前,学生还知道崇拜这位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可是语文教师讲了一堂莎士比亚课之后,学生就觉得莎士比亚没有意思,开始看不起莎士比亚了。所以说得不好听,有一些语文教师,实际上干的是败坏经典作家声誉的事。看看我们一些语文课,哪里是在教语文呢,分明是在害语文啊!害得学生们不喜欢语文了,断了读书的兴趣,绝了读书的种子。我在一篇文章中把天下的教师分为“九品”,像孔孟这般“一言而为天下法”的百世师,当今已为“绝品”,难见了;学术受人尊敬,人格为当世楷模的一代“宗师”和学问大,个性大,成就大的“大师”至今也是凤毛麟角;有名学生、有名课、有名气、有名文的“名师”,现在还是不太少的,当然,现在有“名师”封号也未必能入这一行列;目前比较多的是“爱岗敬业,尽心尽力、苦累不计、关爱学生”的“良师”;然而,在课堂上,更多的是“业务熟练、教学模式化”的自以为有一套的“匠师”,他们当然也使语文课堂“低端化”。不过,这还算说得过去,不管怎样,他们应付考试还是有那么两把刷子的。最可怕的是“守业但不爱业、职业倦怠感强、缺乏创造的冲动”的“庸师”,这类人不但不能把语文课教好,还会大倒学生学习语文的胃口,甚至影响学生做人。至于不学无术、满口胡言、害人害己、招摇撞骗的“巫师”和“毁人不倦”的“毁师”,那就是可怕之至了,他们简直就是语文课堂的瘟疫。说起语文教师的努力,我认为就是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读书人,让语文课堂成为文人味、文化味十足的课堂,让语文回归到语文的本质,一句话,就是让语文课堂成为有“语文味”的课堂。

记者:这就是您追求“语文味”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动力和原因吧?

程少堂:对。我对“语文味”课堂的认识,不是凭一时冲动,而是通过对中国文化、中国美学、中国哲学的综合研究与考察得出的结果,也是用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证实可行的一种结果。我觉得,“语文味”理论是较为接近汉语文教学本质的一种认识,运用这种理论,能让语文课堂回归“原点”,就像我在语文味定义中所说的那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师生的体验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在我的语文味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把这种目标的达成概括为“一语三文”的课堂结构,就是“语言、文章、文学、文化”,或者表述为“语言X(文章+文学+文化)”,就是以对语言的理解与品味,来实现对文本的文章解构、文学欣赏和文化理解。我觉得,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是立体的,扎实的,有兴味儿的,也是最接近语文灵魂与灵性的课堂。

记者:一谈“文化”,在人们的印象和理解中,应该是专家和学者才能够做到的。语文课堂达到文化的高度,会不会太高太难?

程少堂:对于这个“高”“难”的问题,要看你怎样看和怎样做。不要把“文化”本身看得过于高深。正如庄子所言的“道无所不在”,而且“每下愈况”。文化亦然,换言之,我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方式、思维方式等等是文化,我们的语言背后深层的东西是文化。“语言是文化”虽然超越了“语言是工具”的认识,但又是非常“普世”的观念。这也就是我所说的“语文味”课堂应该“让人体验到……文化气息”的意义所在,也就是语文味课堂的终极是“文化味”的原因所在。我所有的公开课,以及我所指导的成功的公开课,都体现出了浓浓的“文化味”。因此,让语文课堂有文化味,不仅非常可能,而且非常可行。当然,这对语老师的要求就比较高了。讲一堂课,只靠一本教材一本教参是不行的,它要求语老师首先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要求老师讲一堂课,要有丰富的阅读量。比如我讲李商隐的《锦瑟》,就阅读了52本相关的书。讲一堂课,开出一个李商隐研究的专业书目群,这种做法不要说在中学,就是在大学,也不多见吧。难怪听了我的公开课后,有老师在博客上发表了篇观后感,题目就叫《程少堂一堂〈锦瑟〉令我诚惶诚恐》。哈哈,吓着这位老师了。

记者:老师,也吓着我了!不过,您是教授研究员,喜欢、习惯也有时间看书,你当然可以用这种专家研究者的身份去讲课,但是,普通中学老师可能没办法模仿吧?

程少堂:我开列的书目不是给课堂上的中学生的,是给听课的老师的。像我那样读书备课一般老师可能做不到,但是,多读书才能备好课应该是基本原则。你用一本课本书和一本教参教一堂课,怎样教得过别人用五本书、十本书甚至几十本书教一堂课?你只用语文教语文,哪里教得过别人还用文史哲甚至文史哲打通来教语文?当然,读书只是走向课堂前的准备,课堂教学还是要符合中学生的心智特点,否则,再牛的专家也会被中学生赶下来。这就涉及怎样组织课堂的学问了。前面我给你说过一个语言X(文章+文学+文化)的教学模式,为什么把语言置于括号的外面呢?就是说,整堂课的文章、文学、文化的目标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换句话说,课堂的一切以语言为根基,有语言贯穿,具体说就是由语言而见文章,由语言而见文学,由语言而见文化,这样,文化有了语言的承载,就不那么高深了,处理得好,反而更能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文化的深刻。111,第七届全国“四方杯”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在江苏举行,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罗灿老师以沈从文《云南的歌会》一课,代表广东省与来自全国选拔的六名语文教师参与最后角逐,斩获第一名。罗灿老师这堂课是由我亲自指导的,教学设计采用的就是上述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这么说吧,照我看来,不要说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小学生也可以从课堂中感悟、体验到文化的深刻。

记者:是吗?小学生的语文课堂也可以有文化味?这我可是第一次听到。

程少堂:小学生的语文课堂也可以有文化味,这是毫无疑问的。根据《语文课程课标》的精神,语文课程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既反映和体现了中国文化变迁的历史,又在不断地重塑着新文化的视野。因此语文课上出文化味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我的公开课,多次用初一学生,初一学生和小学六年级学生区别并不大。从理论的角度看,把小学语文课教学出文化味,应该没有问题,但我没有机会在小学实践操作。可巧我们工作室有三位小学老师,其中一位是深圳市丹堤实验学校的陈嫣芹老师,在20131021,她在孔孟之乡——山东济宁举行的全国第六届两岸三地小学语文精品课研讨会上代表广东省上了一堂精品课《少年闰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陈嫣芹的教学设计采用的就是在语文味的教学理念下“一语三文”的教学模式。老师从语言入手,让学生品味文中的“我”与闰土两个不同文化层次的少年对彼此精神世界的倾慕,其实就是彼此的文化关怀,他们二人的尊重,尤其是“我”对闰土的尊重,更是一种值得倡导的现代观念。课后,陈嫣芹老师收到一位来自济宁市嘉祥县一所偏远农村小学的老师发给的短信说:“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您的课真是太美了,语文味太美了。我想把这份美继续‘美’下去,在我们乡里上一堂《少年闰土》,比葫芦画葫芦,肯定没有您讲得精彩生动,但我想让我们这里更多的老师接触您的教学方法,更让我们的孩子们接触最新鲜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来自台湾孔子学院院长孔维勤(孔子72代传人)评价这堂课时说:“这是我听的为数不多的精彩课之一。”陈嫣芹老师的这堂课,证明了“一语三文”不仅适合初中、高中语文教学,也非常适合用来教小学语文。依我之见,很多老师认为在语文课堂上渗透“文化”这一定位太高太难,乃是其不为也,而非其不能也。所以,我更看重陈嫣芹这节课在“语文味”理论与实践中的首创意义。语文味工作室的宗旨,是语文教育理论创新与语文教学应用相结合,并以此来改变语文教学世界。所以,陈嫣芹的尝试不仅是在改变她自己,同时也是一种改变语文教学世界的努力。

记者:有语文界的同仁认为“2013年是语文味年”,对这一说法你怎样看?这一说法意味着2013年对于“语文味”研究与实践有着怎样的不凡意义?

程少堂:说到“语文味年”,这要看怎样看。要从官方角度说,肯定没有什么“语文味之年”,而且永远不会有。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从民间影响而论,从2001年语文味理念提出以来,称得上“语文味年”的恐怕不止今年一个。今年的确可以算得上中国语文界的又一个“语文味之年”。刚才已经说过,陈嫣芹老师用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少年闰土》一课,这是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标志性事件。此外,语文味工作室成员从去年底到今年10月,共发表论文和文章20多篇,其中,专门研究语文味的有10多篇。工作室成员马恩来和何泗忠两位老师出版专著两部。全国各地多家报刊如《语文教学通讯》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再次开设专栏讨论语文味。大学专家也发表研究语文味论文多篇,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四川师大文学院许书明教授为本院学生开设的选修课《当代名师教学艺术研究》,中学部分选了八位名师作为研究对象,我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山西大同大学张毅教授连续发表《论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的语文教育美学的构建》《再论程少堂语文教学的美学追求》《守正当师黄厚江,创新要学程少堂》等多篇论文,高度评价我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还有多位研究生如重庆师大、东北师大的硕士论文以《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为研究论题。其中最重要的,当推东北师大2012届优秀硕士论文张岩的《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作为全国首部研究在职语文教师语文教育思想的专著,全书近30万字,今年九月由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毫无疑问,张岩这本书的出版,是“语文味”发展史上又一大标志性事件,是语文味教学流派获得认可的里程碑事件。

今年也是语文味研究研历史上在社会舆论方面特别值得纪念的一年。继2009年,教育部《中国教师报》《基础教育课程》杂志联手,共同发起 “从课堂里走出的100位教育家————建国60周年特别纪念”活动,本人由于语文味理论与实践的广泛影响而入选之后,近年来,南方和内地一些有影响的报刊多次用“当代语文教育家”来称呼和推介本人。前不久,全国中语会一位副会长在深圳讲学,称赞我们的语文味研究做得“很辉煌”。2013411日下午,深圳市“中学语文学科名师工作室学术报告会”在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隆重举行,《语文报》社副总编辑任彦钧先生在报告中指出:“深圳语文教师群体,是一支高素质的优秀队伍,特别是程少堂老师,更是全国语文界为数不多的开宗立派的人物。”(见《报道:语文名师云集共组深圳方阵(附照片)》,阅读请点击以下网址: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11218201357的《南方都市报》,把本人和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等六人并列隆重推出,称赞他们“都以卓越的方式在深圳教育史簿上留名”。( 见《南都报:他们在深圳教育史留名》,阅读请点击以下网址: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11373)当然,综观这些社会评价,应该是鼓励鞭策的成分居多,我们将化鼓励为动力。

记者:就是我手头这本《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吧正如您刚才说的,这本书是我国首部系统研究在职语文教师的语文教育思想的学术专著,这是否意味着这本书具有某种意义的首创性?

程少堂:这本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都具有首创性。就研究对象而言,据出版社经过学术调研后的说法,我国研究在职语文教师语文教育思想的单篇论文已有不少,但这方面的学术专著,这本书是第一部。我们平常看到的关于语文名师的研究书籍,都是多人研究某位名师的论文或文章合集,而张岩这本书是一人独著的近三十万言的长篇硕士论文,专门研究语文味理论与实践以及它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另外,在我国语文界,过去也出版过诸如以《××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为书名的书,但对象都是成名成家却已退休多年的名师。在研究方式上,这本书也以系统见长,它不但研究了语文味理论和我的众多课例,还深入研究了产生语文味理论的个性原因和文化原因。所以说,这本书,至少在近几年内,还能保持它的首创性,一时怕是难以超越的。之所以说一时难以超越,实际上是由于语文味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一时难以超越。

记者:能感受到这本书的与众不同,这本书也的确让我们从社会背景、学者个性特征等方面了解语文味理论和语文味教学流派诞生背后的奥秘。作为被研究者,你怎么看这本研究您本人的专著的出版?

程少堂:呵呵,“语文味”和我早就是“被研究者”了,只不过这是以专著的形式,30万字。30万字研究我和“语文味”,可以想见作者研究的细致与系统。你翻看一下目录就能了解全书大致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一、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提出的背景(个性、理论、时代、地域);二、“语文味”提出的五个成因(直觉思维、诗味论、新时代特征、中国古典美学、具有中国特色的汉民族语言和文化);三、程少堂在“语文味”理论指导下的代表课例中的教学风格;四、程少堂在“语文味”理念指导下其他的创作实践(语文命题、教研评课、作文评点、诗文创作等方面);五、程少堂“语文味”教育思想的广泛影响(学术贡献,引发的学术争鸣)。由此可以看出,张岩研究“语文味”这只“鸡蛋”,更研究“下蛋”的这只母鸡。她试图展开一幅全息式图景,全方位解析语文味教学流派诞生之密码。比如书中以我的童年生活和个性特征为切入点,将个人与时代结合,读来血肉丰满,俯仰生姿,近乎一部“程少堂评传”。仅仅就是这部书的出版也完全能够说明,语文味在2013年,是大放异彩的。对我个人而言,这部书的出版,是我人生“读书——写书——被别人写成书”的理想业已实现的标志。今年国庆节期间,我把这本书当成老母亲八十大寿最好的礼物献给她。顺便说一下,张岩这部书封面由我亲自设计(包括款式、颜色等),封面上那棵树,是我老家门前的槐树。这棵老槐,虽处孤独,却坚韧挺拔,是我家现存最老的有生命的“文物”,她承载着、见证着我家的文化、记忆与精神,为老母亲三十年前亲手栽种,如今已枝繁叶茂,亭亭如盖,秋天更繁花似锦,清香扑鼻。

记者:这是不是可以说您内心本就有打造语文味教学流派的雄心?

程少堂:应该说我个人确有这方面的野心,哈哈。近十年我国教育界率先明确提出要打造自己教学流派的,是本人。现在有不少地方,也都在忙着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流派”,这“派”那“派”的提法不少。作为深圳本土的教学流派,我更想除去其地域色彩,依托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打造具有中国精神、基于中国文化、承创中国术语、运用中国表达的语文味教学流派。当然,我也一直在努力。从理论上说,主要是近一两年要出版《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论稿》一书。此书朝成,夕死可矣。在实践上,继续完善以“一语三文”为主模式的语文味教学模式和其他变式,在中小学扩大影响。明年语文味工作室还将要出版工作室成员论文集、课例集和我本人的一个随笔集。今年和明年,语文味理论和实践研究将会出现一次不小的能量“大爆发”。因此,我把我的“语文味”流派做好了,就是对深圳学派的最大贡献。对此,我和我工作室的同仁们非常有信心,也会一道努力的。这也许就是我们要打造“2013年为语文味年”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所在。

记者:不过,我们也注意到,对您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您怎么看对您语文味的批评?

程少堂:没有一个学术理论会是所有人都认同的。没有人赞扬与批评的理论与实践,是没有希望的。你百度一下就知道,对语文味的表扬太多了。我对一些表扬的话倒不见得爱听,相反,对于批评,尤其是认真合理的批评,我往往是认真思考,认真接受。我认为一个学者的学问有四种境界:其一大家都说好,这很少见,遇见了也不一定是好事;其二是大家都说不好,这碰见了从长远看也不一定是坏事;三是无人问津,这最可悲了;四是引起争论甚至长久争论。做学问的都知道,这第四重境界最迷人,是一个学者梦寐以求的。我追求的当然是第四种境界。所以我对于批评,不仅不抵制(就是我想抵制也没有能力抵制),反而欢迎。一个理论能长期引起讨论和争鸣,恰恰是有生命力的表现,是好事不是坏事,从孔子到马克思,莫不如此。“语文味”欢迎真诚的批评,我们会在批评中完善、成长,如同一切成熟的理论一样。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作家J·M·库切曾引用当年艾略特的一个著名演讲《何谓经典?》指出:“历经过最糟糕的野蛮攻击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因为一代一代的人们都无法舍弃它,因而不惜一切代价紧紧地拽住它,从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那就是经典。” 语文味理论现在还不是经典,但要想成为经典,同样必须经受最糟糕的野蛮攻击而得以劫后余生。何况现在对语文味的批评根本谈不上野蛮攻击,只是批评的水平很不高而已。

记者:谢谢程老师,祝愿“2013语文味年”硕果满枝,谢谢您!

 

 


最后更新[2013-12-8]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