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少堂志林(680):内心深处我们都是范进(关于《范进中举》的教学通信)》
     阅读次数:172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志林(680):内心深处我们都是范进(关于《范进中举》的教学通信)

 

少堂志林(680):内心深处我们都是范进

——关于《范进中举》的教学通信

2016-9-13 11:43 |

 

少堂志林(680):内心深处我们都是范进

——关于《范进中举》的教学通信


今早起床较早。带语文味下楼“洗手”之后,回来打开手机,看到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QQ群中,有工作室成员广州汪洋老师的提问。汪洋问:“老师好!最近读了我所能查到的《范进中举》的大多文献,感觉仍然没有新的解读思路。学生特别想听听您对这篇课文的解读,请老师不吝赐教!汪洋拜谢!”

下面是我在工作室群中的交流:

【群主】Don(316569452) 6:54:40

复汪洋——

解读思路要自己拿。写出设计后,我可以看看帮着完善。

过去我常常包办代替。但这样不利于年轻教师成长,因为我的主意是我的,不代表你的。

【群主】Don(316569452) 7:00:40

一般课文,用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其对文本的解读本身就会显得新颖。运用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往往给人“设计感强烈”“特别与众不同”的印象。而目前,会用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解读文本和进行教学设计的语文老师,很少。

像《范进中举》这样的课文,如果用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是很容易出新的。范进中举的文化解读有好多角度可以选择。要选择一个最能打动学生、老师的角度(能触动师生生命体验)进行教学。

【群主】Don(316569452) 8:05:33

从大量的文献阅读中,从别人的解读中,找出你喜欢的某种解读,这种备课方式,是很多语文教师采用的方式。这种备课方式对一线教师,当然是可以的。

但这不是我的语文味方式,也不是我提倡的备大课前要大量阅读的目的之所在。

我开发公开课的路径和汪洋不同。我不是先把精力放在看别人有怎样的文本解读思路上,而是先反复阅读、感悟课文文本,在此基础上,从自己的生命体验出发,找到共鸣点,即从文本中找到最打动自己心灵深处的地方,作为解读突破口。然后再大量阅读有关文献,看看别人有没有这种解读。如果阅读中发现别人已有这种解读(这是很可能的),我也不失望,因为印证了我的解读有道理。但我往往会放弃这种已有的解读,重新反复阅读课文,以期找到新的共鸣点。

语文味教学法提倡的对一个文本最好的有新意的解读方式,是在反复阅读文本本身的过程中产生的。在反复阅读这个文本过程中,找到和教学主体(师生,尤其是教师)生命体验的某种共鸣点。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是“这一个”,将文本思想内容和教学主体的独特生命体验相结合相熔铸,打造出来自于文本又大于甚至高于文本主题的崭新教学主题,这就是运用语文味教学法之文本解读,常常让人感觉特别有新意之奥秘所在。

在我看来,备课时,阅读其他的研究著作的意义,主要不是了解别人的结论,而是了解别人为何有他这种解读,也就是关注别人得出结论的方式方法。

【群主】Don(316569452) 8:06:46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要出新意,首先要反复阅读课文。文本解读的新意,从文本中来,到生命(生命体验)中去。

【群主】Don(316569452) 8:16:29

我的公开课,像《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沁园春·雪》《锦瑟》《虽有嘉肴》,包括我对《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云南的歌会》《济南的冬天》等等的文本解读,都不是从别人的书中阅读来的。

我提倡做大课前,要大量阅读,是从提高教师素质,扩大教师视野,夯实教学基础角度说的。

【群主】Don(316569452) 8:17:46

文本的最个性化解读,往往就是最有新意的解读。而这种最个性化的解读,一定是从文本中来,到教师心灵深处中去。

【群主】Don(316569452) 8:21:48

从别人的书中找好的文本解读结论,这是一般语文教学、一般语文教师的做法。这种做法当然也是可以的,绝大部分教师都是这样做的。但这不是语文味教学倡导的方式。语文味教学法的独特贡献之一,就是来自于在这里做出了突破。

【群主】Don(316569452) 8:26:31

可以说,文本解读的新意,就是心意。就是你心之意。

因此汪洋教《范进中举》,要想找到有新意的的文本解读,要从自己内心深处寻找。

我早就说过,语文味教学法有点“唯心论”,即你心中有,你生命中有,课文中才有。你心中无,你生命中无,课文中就无。

因此我越来越喜欢王阳明的著名故事——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阳明答道:“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是的,语文课中文本解读的新意,来自心意,准确的说来自文本蕴含的思想内容和教学主体(师生)生命体验之间形成的共鸣点。文本中蕴含的,能引发教学主体(师生生命体验共鸣的内容,要靠教师学生,尤其是教师去发现。教师心中有某种“意思”,教师生命中有某种体验,才能在课文中发现某种“意思”,从而找到某种共鸣点。反之,你心中无此意,你的生命体验中无此意,课文中就无此意。课文中有你也看不出,终归还是无。你就只能照搬照抄教学参考资料上的说法(照搬照抄教参也是可以的,只是沦于品位较低而已)。因此可以说,语文教师要是“没意思”,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就不会“有意思”,语文教学就不会“有意思”。语文教学的丰富来自于语文教师的丰富。语文教师有多丰富,他的语文教学就有多丰富。

【群主】Don(316569452) 8:45:28

语文教学过程中批判、嘲笑范进,在中国语文界是很常见现象。许多人以为批判、嘲笑范进会显得自己品位很高,而我认为,批判、嘲笑范进,是一种很低级的趣味。

批判、嘲笑范进的人本身也许值得批判与嘲笑。

我以为,在内心深处,我们都是范进。

看看我前天写的随笔《少堂志林(679):世间再无袁良平》一文,里面我就写到我自己和范进中举类似的举动——拿到广东省在职教研员中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的研究员之职称证书时,我就到处发短信。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批判、嘲笑范进,是因为没有把范进当人看。而批判、嘲笑范进的人,也是缺少丰富人性的人,至少是缺少体贴的同情心的人。

【群主】Don(316569452) 8:46:21

我这种对《范进中举》的解读,没有看任何书,不知其他书中有没有,也许有。但我的看法是从我的生命体验中来。

【群主】Don(316569452) 8:47:33

老丈人,也值得同情,甚至有值得歌颂的一面——不是他鼓起勇气打范进一耳光,范进由于狂喜冲到街上被汽车压死也有可能。哈!

【群主】Don(316569452) 8:49:37

总之,好的解读,语文教师要先把自己当人看。面对文本中的人和事,在下价值判断前,先想想自己会如何。自己会如何,往往就是人性会如何。

中国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之所以常常出现低级、不合人性的解读,是因为很多语文教师缺少对人性的同情的了解。

【群主】Don(316569452) 8:52:12

我的早期论文《教学风格论》中,曾引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谁要是不在自己内心研究人,那他就永远不可能获得关于人们的深刻认识。”因此不从自己了解人性,你永远不会理解人性。

这可能也是鲁迅曾说“我的确时时刻刻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的解剖自己”的原因。

【冒泡】祁兵(416503615) 2016/9/13 8:52:50


【群主】Don(316569452) 8:53:11

我上班去了。今天晚了。

【群主】Don(316569452) 8:57:35

只有我们越来越人性的时候,我们的语文才会越来越语文。

太人性,才会太语文。

【群主】Don(316569452) 9:00:24

语文味,从根本上说,来自人性。

语文的味道,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性的味道。

缺少人性,缺少对人性的同情的了解,语文课就会缺少语文味。

【群主】Don(316569452) 9:03:21

十多年前,我的《荷花淀》一课获得巨大成功(真的是“巨大”,见少堂志林(24):第一课 ),好评如潮。许多好评根本没有打动我,看过即忘。但有一些评价我记忆深刻。比如,网上有一位不知姓名的女教师评我的《荷花淀》一课说:“语文味应该是人性的味道。”我一直保留这个评论。

前几天我在电脑中还看到这个评论。

早上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就见到这个文件真的在电脑桌面。这个评论不长,原文为:“语文味应该是人性的味道,真情实感,对生命的尊重与爱,让文字修辞语法等等一切都成为我们的灵魂的附属。”


15个年头了,办公电脑换了好几次。可见我对这个评论的深爱。





【群主】Don(316569452) 9:04:11

这个评论者,对语文味有深刻理解。

【群主】Don(316569452) 9:12:27

语文味是来自于生命底里的学问,是与生命有关的学问。

【群主】Don(316569452) 9:20:22

要深刻理解范进,先要深刻理解人性。

批判、嘲讽范进,表面看是不把范进当人看,实际上是批判、嘲讽者不把自己当人看。

【群主】Don(316569452) 9:54:56

6岁的小学生在学校考了100分,回家见到爸爸说我考了100分了,见到妈妈说我考了100分了,见到爷爷、奶奶说我考了100分,给外公、外婆打电话说我考了100分。这些举动,其心理精神层面,和范进中举后的行为没有本质区别。

【群主】Don(316569452) 9:58:14

解读文本的方法有许多。语文味教学法解读文本的方法有其独特性。因此,要学我的解读方法,就要掌握语文味教学法的解读方法。掌握方法是最重要的。

我以后不再解答关于具体文本如何解读之类的问题了。

大家用语文味教学法解读文本的方法,多尝试就行了。

【吐槽】汪洋(广州47中汇景实验学校)(369266177) 10:04:59

刚刚上完两节课,看到程老师的教导,大开眼界!谢谢老师点拨!

【群主】Don(316569452) 10:19:09

说句不好听的话,最近是死讯频传——工作室成员大家最近都知道;8月初,以前曾和我同办公室工作的,刚50岁的同事病逝;8月下旬,刚30出头的我的大外甥媳妇病逝;到前天袁良平校长病逝。说明人是很脆弱的一根芦苇,随时可能折断。我最近都准备写公证遗嘱了。

要自己掌握语文味方法。不能总是希望我拿出现成的解读方案。我拿出了也是我的。那下次呢?还是要掌握方法。

【吐槽】汪洋(广州47中汇景实验学校)(369266177)  10:47:09
谢谢老师教导!


【活跃】徐建利(杭师大附中)





2016/9/13



 


最后更新[2016-9-13]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