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老师好!
写个顺口溜,在录音采访之外,再给你写《程少堂传》强调一个材料,就是我学业上的一些关键事件,名为《第一歌》。不是说我是“第一”,而是记录从小到今,我生平获得的学业上多个“第一”的实绩。因为既然是传记,不写这些写什么呢?我这里把这些东西写进《少堂志林》挂出来,可能有点张扬,有人看了会不舒服,但是实事求是的。
第一歌
小学成绩数第一,
中学读书并列雄。
民办教书我最棒,
三考本科我唯一。
高中教书我最好,
考研专业我第一。
论文最多副教授,
深圳招聘考第一。
语文名师选二十,
华南入选我唯一。
建国百名教育家,
跻身其间有愧意。
广东首个研究员,
虽亦正高却惟一。
深圳首批专家室,
总分成绩我第一。
在职名师被写书,
荒原独舞我惟一。
卅年一剑光熠熠,
开宗立派走前沿。
半纪激情如似火,
惟精惟勤才惟一。
解说:
我1976年高中毕业回乡后,在当时本大队(现在称村)的学校做民办教师。40多年前,民办教师是农村知识青年都想要的一份好工作。当年我们家没有任何背景关系,但由于我是1976年前这所学校毕业生中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校长从工作出发,点名指定要我去做这个民办教师,当然大队学校民办教师招考成绩我也是第一。我做了民办教师后,在学校青年教师中讲课是最好的,曾讲过多次全区大型公开课,把这个学校搞得很有名。2008年月出版的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名师讲语文丛书”之《程少堂讲语文》有专章《民办教师 辉煌岁月》记载这些轶事。
中学时代,我和一个女同学轮流考第一,她的数学成绩有时比我要好,我的语文比有时她要好。恢复高考后,1977年她考上我们新洲县(现武汉市新洲区)的中等师范学校,现已退休,其大姐也是我们中学的校友,曾任宜昌市委副书记、湖北省委纪委副书记。
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坚持连续三年报考本科,最后终于在1979年考上本科,成为中学同届同学中唯一考上本科的人。
当时地处宜昌西陵峡的原核工部的827厂,1970年代建起来后就没有事做,到1980年前后一些职工纷纷调往秦山核电站或同样地处宜昌地区的原航天部066基地(导弹基地)。1983年我即将大学毕业前夕,在核工部827厂子弟中学做中学英语教师的夫人(当时的未婚妻)拟调往066基地,因此我1983年大学毕业时报名到了066基地第一中学做高中语文教师。1987年湖北省举行中学语文教师优质课大赛,每个地区推荐一位教师参赛,066基地是地级单位,有七八所中学,省里有关部门分配给066基地一个参赛指标。066基地第一中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是语文出身,推荐我去参赛。当时我正与学校领导闹情绪,不答应去。于是正校长对副校长说,程少堂不去,派别人去嘛。副校长道,他不去谁去呢?这些情况都是事后副校长告诉我的。
1990年报考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全日制研究生,我的外语不及格,但我的专业课成绩最好,又发表了多篇教育论文,其中有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这在30年前的中学教师中并不多见,因此被华中师范大学破格特招为教育系研究生。当时录取经过颇为曲折,最后是由于导师、著名教育学家王道俊先生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生招生会上拍桌子说了一句“程少堂这个人我迄今不认识,但此人不招进来,我今年一个也不招!”我才“破格”成为了研究生。
1990年代,当时大学教师正常情况下要做讲师五年才能申报副教授。1997年我研究生刚毕业4年,破格申报副教授。据当年广东省高校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著名教育社会学家张人杰教授说,我是当年广东省申报教育学副教授的老师中成果最突出的一位,我在《
及时读书就是及时行乐》这篇后来收到职高语文教材作为课文的演讲中,专门引用过评委给我写的让我很自豪的评语。
1999年参加深圳市面向全国招聘教研员的考试,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
2007年,教育部语文出版社推出于漪领衔主编的“名师讲语文丛书”,全国中学语文界20人入选,《程少堂讲语文》作为华南(广东、广西、海南)地区唯一代表入选。
2009年,被教育部主管的《中国教师报》《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联合评选为“建国60周年从课堂里走出的100位教育家”。
2010年,被广东省人事厅高级职称评委会评为广东省在职教研员中唯一的社科系列研究员。(迄今仍是唯一)
2011年,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开始评选,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夺魁。
2013年,中国语文界首部研究在职语文名师之语文教育思想的专著、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张岩近30万字长篇硕士学位论文《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2013年在北京出版。以前也有这种书问世,但要么是写古人或作古之人的,要么是研究退休后七八十岁的老一辈语文名师的。
我直接间接研究语文味前后总共接近30年。1983年至1990年“文化热”中,我广泛阅读、研究教育文化学,发表了多篇教育文化学研究论文,我创立的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流派被学术界称为“文化语文”,和这8年有间接但重要的关系。没有这8年的文化学阅读和研究,我就不会被华中师范大学破格录取为研究生,也就没有今天被学术界称为“文化语文”的语文味理论和语文味教学流派。换言之,没有这8年的文化学阅读和研究,即使我后来会提出语文味理论和创立语文味教学流派,它们也肯定不会以“文化语文”为标志性符号,而是另一种面貌。直接研究语文味为1999年我来深圳做语文教研员至我退休这21个年头,就是说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大约占去我现有人生的一半光阴。
我的文章曾具体记载过,业内专家认为我是“中国语文界为数不多的开宗立派的人物之一”。我创立了表现性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理论和语文味教学流派。
从1970年代初期我念中学时开始私下学习文, 学创作,并给报刊投寄小说散文作品开始算起,迄今我奋斗了将近半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