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旧文】程少堂:你是从哪里知道《小逻辑》的?》
     阅读次数:68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旧文】程少堂:你是从哪里知道《小逻辑》的?



少堂志林(113):你是从哪里知道《小逻辑》的?

2015-3-20 10:52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外地有一位中学教师,靠攻击语文味博得一点小名气。对此我感到欣慰。欣慰的原因很多。其一,正如业师孙东临教授所言,我的语文味为好多人升职创造了机会。这是行善积德。其二,有朋友告诉我,此人现在号称无比热爱并“反复”阅读过黑格尔的《小逻辑》。热爱并“反复”阅读黑格尔的《小逻辑》,是好事。但读了《小逻辑》,写文章就要理性一些,辩证一些,少点神经质的偏激。其三,我也希望有人考证一下,他是从哪里知道并开始动念头要“反复”阅读黑格尔的《小逻辑》的。现在提供材料一则,供考证的人参考。此段文字选自20067月由海天出版社出版的《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后记《做一个理论型的实干家》:

这部文集,选录了我从1980年代后期至2006年6月近20年时间中发表的有关教育方面的文章。上编《少堂教育视野》选录了有关宏观教育方面的研究论文25篇。这些论文篇幅较长,平均每篇有8000字左右,其中一部分是我大学毕业后做高中语文教师期间的作品。而有关教育本质、教育规律与教育原则方面的论文,都是我1990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念教育学硕士期间的成果,也是我硕士论文的主要部分。要说明的是,本人“不悔少作”,因此并不认为我在1980年代做中学教师期间写的论文,价值比念了研究生以后写的论文要小些。念研究生以后写的论文一大“进步”,是让人看不懂,其中有几篇甚至连我念研究生时的导师著名教育理论家王道俊教授、郭文安教授他们也说“看不懂”。这“看不懂”,一是因为研究的对象(如教育本质、教育规律、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等)比较抽象;二是因为念研究生期间有一段时间酷爱亲近黑格尔的《小逻辑》,于是一下笔就黑格尔起来;三是因为年轻气盛少不更事的我当时有一个愚蠢的认识,即不写出几篇让人看不懂的文章就不够水平;四是因为当时流行一种风气:你要是把文章写得明白如话,还不一定比写得让人看不懂更容易发表呢。遥想当年,这几篇文章真还“镇住”了好几家著名刊物(包括几家著名大学学报)的编辑,他们抢着发表哪。不过,我建议读者在读到本文集中看不懂的文章时,最好的办法是赶快翻过去不要看它。  

语文味网在2006年也挂了这篇文章,文章还在语文味网上,阅读的人不少,题目是《跋:做理论型的实干家》,网址: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4471

后来,我给程少堂工作室成员开的书单中也单独列出《小逻辑》,语文味网曾作了报道:

报道:语文味工作室阅读书目加一本“天书”《小逻辑》

源地址: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9390

程少堂2012年5月15日10:03:04按:语文味工作室有成员向我叫苦,说我开的书单学术性强,不少书读不懂。我刚才在工作室qq群中和他们聊道:“我还没有给大家开黑格尔《小逻辑》书目呢。20年前,我念研究生时读它,有同学问:‘老程,看得懂吗?’我说:‘就是看不懂才看。’我看了三遍《小逻辑》,结果是,写的论文导师看不懂。我在2006年出版的《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后记中写到此事。我找找这个后记。”我刚找到这个后记,然后索性将黑格尔《小逻辑》加进语文味工作室阅读书目中。黑格尔《小逻辑》的确很难读,我敢断言,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师中读过黑格尔《小逻辑》的人凤毛麟角。但是,读没读过黑格尔《小逻辑》, 甚至家里书架上有没有黑格尔《小逻辑》,是不一样的。我推荐黑格尔《小逻辑》大家放在最后读。另外还补充推荐一套马正平教授主编的也是目前国内水平最高的面向“21世纪写作学教材”——《高等写作学引论》、《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高等文体写作训练教程:基本文体》、《高等文体写作训练教程:实用文体》、《中学作文教学新思维》。

我这个书单很“硬”。这些所谓“硬书”中的大部分,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界的名师们都没有读过。我认识的好几位名师就是只读或基本上只读语文教学杂志。我认为,对语文教师而言,语文教学杂志当然要读,而且要常读,但是,如果你只读或基本上只读语文教学杂志,你就永远只有或基本上只有语文教学杂志的水平。

当然,现在不读书只看报的语文教师大把。而在许多语文教师连语文教学杂志也懒得翻的今天,我为语文味工作室成员开的书目显得很另类,今天加的黑格尔《小逻辑》就更另类。原因很简单:我对语文味工作室成员的要求是很高的,我是把这些人当研究生来带的,个别的我还要当成博士来带。

给读不懂我开的书的语文味工作室成员鼓一把劲:当年我也有读不懂的书,现在我肯定还有读不懂的书。但是,在中国语文界,我之所以和别的名师不一样,我之所以活着就见到研究我的硕士论文,一个重要原因是我的阅读和别人不一样。


我开始读《小逻辑》是在25年前。那时,我在华中师大教育系念脱产研究生,整个研究生楼只有我在啃这种书。我年轻时一贯喜欢读哲学。这种爱好,可能跟上世纪1970年代初期念中学时,参加批林批孔运动有关。中小学时代,我作文拔尖,常接受老师布置的任务,写批判刘少奇、邓小平、林彪、孔老二的文章(高中时,我写这类议论文章都亲炙业师孙东临先生。孙老师当时是我的语文老师)。学校常常奖励我,发给我的奖品都是书,其中就有当时非常有名的著名学者杨荣国的《中国思想简史》、冯友兰的《论孔丘》等书。小时候家里没有其他的书籍,我就反复阅读这几本书。1990年、1991年,我坐在武昌桂子山华中师大图书馆里反复阅读《小逻辑》时,号称热爱《小逻辑》的这位中学教师,你在哪里啊?你是从哪里知道《小逻辑》的啊?你又是从哪里受到启发动念头开始阅读而且是“反复”阅读《小逻辑》这本书的?你没看过我上面这些文字吗?

你好好读吧。

切!

2015-3-20





最后更新[2018-7-2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