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名师频道 > 梁青频道
文章标题: 《广州梁青来信:程少堂老师菜单课的先锋意义》
     阅读次数:271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广州梁青来信:程少堂老师菜单课的先锋意义

(堂按:201015日,广州培正中学教研室主任梁青老师带领越秀区8所学校37位老师专程赶到深圳罗湖外语学校听程少堂老师公开课。这是老师写给程少堂老师的信。)

 

教授:

真的很久很久没有给您写信了,有一年了吧。然而此刻,给您写信的那种温暖的感觉却依然那么亲切,那么熟悉!(堂按:在适当的时候,程少堂会将老师写给他的信收进他的书中。)

在我心里,新年的第一份礼物不是别的,恰是您为中语界精心烹制的“文化佳肴”——《生活处处是语文——以“广东地方风味菜谱”为例》的菜单课。这堂课我前前后后已经“听”过四遍了,(堂按:程少堂说,在全国各地给老师们作报告,成功的把握他有百分之百,没有百分之百也有百分之九十九。但是给学生讲课,程少堂说他就不敢这么说了。谁又敢这样说呢?凡是经常讲课的老师都知道,借班讲公开课要有一个平常心,就是不要指望自己是“常胜将军”。程少堂说在各地给学生讲课,有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的成功率,他就很满足了。但是,即使不成功或者不很成功,他也要力求保持他的“先锋性”,就是要保持他的课的开拓性和冲击力。程少堂是不单纯追求做课的数量的,但是极端追求质量,不过这个“质量”并非所谓“完美”(谁又能“完美”?),而是“但开风气不为师”——程少堂希望他的每一堂公开课上完后,听课的老师会说:“语文课能这样上啊!”这个目标不是每一节课都能达到,但是,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例如,2006年程少堂在深圳市福田中学讲的全市公开课《荒原中的舞蹈:中国知识精英的精神困境与突围——<离骚><逍遥游>的文化解读》,从现场效果来看,不能算成功,但是,程少堂还是敝帚自珍,很珍惜这堂课。珍惜的原因是,首先,仅仅看课题就能感觉到冲击力。其次,用《离骚》全文作教材,让学生能比较全面了解一下屈原的精神世界。程少堂记得,1979年他上大学中文系一年级的时候,先秦文学老师是将《离骚》一字一句串讲的,用了好几节课,当时是背诵过的,但是现在回头再看《离骚》,有好多当时认得的字又“回生”了。把《离骚》全文作中学教材,又是公开课,难度当然很大。但是,程少堂觉得难度大也要上!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共产主义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讲一堂难度很大的公开课有什么怕的?失败了就失败了,失败了好歹也是一个“语文烈士”不是?第三,敢于将“八竿子打不着”的屈原和庄子孙绍振先生评这堂课时说的话)放在中学的课堂上加以比较。程少堂说自己孤陋寡闻,他不知道我国中学语文界此前有没有老师这样上《离骚》和《逍遥游》的,而且是在大型公开课上——知道有人这样上的请举手!记得课后不久的一次聚会上,程少堂感慨这堂课讲的不爽,深圳市梅林中学语老师、教研室主任秦建新却说:“还想怎么爽啊?老师你这堂课是在珠穆朗玛峰上跳舞!”听了这话程少堂感到很安慰,觉得秦建新很好地领略到了这堂课的难度——在珠穆朗玛上,不跳舞可能也不大爽吧?回头说菜单课,程少堂2008111日在遵义师范学院礼堂、20091020日在广州市白云区、20091031日在成都空军礼堂、201015日在深圳讲了四遍,遵义和成都听课的都有1400人左右,深圳有1500多人,白云区听课的约800人。这四次课,遵义是第一次上,其实上得比较匆忙,课前程少堂当然知道会引起比较大的反响,但是在遵义引起的反响如此之强烈(这些反响语文味网有一些转载)还是出乎程少堂的意料之外。白云区的那一堂呢,由于对学情估计不足,前半堂比较艰难,好在程少堂是见过世面的人,当然不会慌乱,继续想办法和学生沟通,于是后半堂就渐入佳境了,所以只能算半堂成功。成都、深圳讲的两次当然非常非常成功。如果就“匠心”而言,深圳讲的这一次最具匠心,最成熟,最有深度,最有张力。这里,程少堂要咬定老牙挺起瘦胸壮着小胆打死他也要坚定地毫不谦虚地说一句:遵义成都深圳这三次菜单课,无论是从现场效果还是给听课的教师心理上带来的冲击来看,那真是三堂杰作。)每次听都有不同的收获,而且越发觉得妙不可言。您经常问我一句话:“这个课你听过了,怎么还听啊?”您这个问题问得很实在,可这个问题在我心里根本不是问题,或者更确切地说,这个问题在我心里早已直接化成了简单的两个字:“经典。”经典就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典范。 

诚然,您的《荷花淀》、您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您的《咏雪》、您的《子衿》,都很经典:她们或如狂飙巨浪,在语文的大海上掀起滚滚波涛;或如缕缕清风,在语文的湖面上荡起层层涟漪;她们都以婀娜飘逸的身姿舞动在语文的画卷之上,舞出了语文人的精神与灵魂。(堂按:从这些课的确可以看出程少堂的“先锋”。)

不过,在我看来,您的菜单课的意义更大,从某种角度来说,它的意义大约可以大到您对中语界的意义了,那就是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整堂课“读、品、探、升”四个环节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妙不可言——

没有人能有您那样的奇思,让学生大声朗读一份菜单。多数人在大笑之余,也许并没有领会到您的良苦用心。(堂按:我敢肯定,许多人的确没有领会程少堂的意图。如若有假,我输你人民币两大毛。)细心人就会发现,其实您在诵读这个环节里是匠心独运的。您通过学生齐读、方言朗读、引用契诃夫的话指导诵读这三种方式让我们知道,哪怕是一份普普通通的菜单,都可以读得抑扬顿挫,读得声情并茂,更何况那些有血有肉、富有哲思意趣的文学作品呢?您用菜单告诉我们,语文的诵读应该读出韵味,读出情感。

没有人能有您那样的妙想,让学生用“心”品味菜单。生活中,不要说学生,就是我们自己在看菜谱的时候,又有几个会留意那一个个菜名呢?“你喜欢哪些菜名?为什么?你不喜欢哪些菜名?你想怎么改?”这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真如一道道家常菜一样,问到人的“心”里去了;而经您这么一问,每个菜名又都似乎着上了美学之色。学生在表达自己好恶的同时,不也是在进行着一场审美之旅,又怎能不感到精神愉悦呢?“为菜名杜撰故事”的环节,则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翱翔在思维的天空里,那又是多么惬意呵!(不过我个人觉得“编故事”这个环节时间长了些,有点拖沓了,而且学生的表达似乎也有点“信口开河”“不着边际”,尽管“胡思乱想”很可能会生出一个伟大的思想。) 

经过一番奇思妙想之后,您依旧回到了您执著的“文化味”的探究中,也正是这特有的“文化味”,是一般老师所难以模仿的。(堂按:程少堂的课是让老师们“想”的,不是让老师们“仿”的。)课堂上,您就像一位导游,通过川粤两地菜名的比较,带着学生去挖掘菜名本身的意蕴,去探寻菜名背后的文化内涵,去体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人的精神特质”的民风民情,从而让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个子大的东北人许多东西都不敢吃,个子小的广东人却什么都敢吃——广东人敢为天下先”,您一语道破了广东饮食文化不仅是一种行为文化,更是一种思想文化(堂按:这个概括有深度。)小菜单,大文化!如果不是您对文化的情有独钟,如果不是您敢于打破常规的先锋气质,如果不是您对语文的执著追求和作为真正语文人的鲜明性格,普通菜单如何能演绎出文化大餐?

整整一个小时(堂按:这堂课程少堂好像只讲了50分钟。)学生的求知欲始终处于最饱满的状态,(堂按:这堂课学生的积极性高得程少堂不得不采用某种“压制”手段了。)而所有的求知欲全都来自一份普普通通的菜单。菜单里尽是故事,菜单里尽是学问,菜单里尽是文化,菜单里尽是生活;而故事、学问、文化、生活,哪一样又能脱离语文这个载体呢?整堂课的主题在最后一刻由学生归纳出来:生活处处是语文(堂按:这个环节程少堂用一个“升”字(即“提升”)来命名。这一个小环节是深圳这堂课才如此“匠心”的,其他三堂菜单课程少堂都是一开始上课就打出《生活处处是语文》这个课题。让我们一起向程少堂三鞠躬祝贺程少堂这把年纪了还能不断进步!)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毫无矫情,毫无造作,毫无雕琢之痕,浑然天成。这就是您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

菜单不简单,语文不复杂。您的课让我明白到,留心处处皆语文。语文有多大,语文课堂就有多大。那些进入教材的文章固然是经过千筛万选出来的语文典型,然而那还很有限,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看似并不“语文”的东西其实很“语文”,而且相当一部分具备成为“语文经典”的潜质,只待你用语文的慧眼慧心去发现、去感悟。文章也好,非文章也罢,不过是一个载体,不过是通向语文的一条路。那天起,我对语文教材有了新的解读,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眼界。(堂按:让老师们产生这种感悟,正是程少堂这堂课的目的之一。

有人说您“高傲”,在我看来,那其实是一种底气和大气。(堂按:程少堂说他只是一只“鸡”,他之所以暂时飞得比有些“鹰”高,是因为这些“鹰们”忙着炒股票炒房子去了所以他们暂时飞得比较低。书法家屏气凝神之间泼墨淋漓,任意挥洒,走笔龙蛇,一气呵成,不去刻意求工,而神髓尽现。此时,其书与其人已经合二为一了。您和语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每当想起您对语文的那份痴迷与执著,(堂按:程少堂说,所谓执著,就是小时候他妈妈常对他说的一句大白话:“把一壶水烧开。”程少堂长大了后才懂得这句话的真谛,因为他发现,这壶没开烧那壶,所以一辈子没有烧开一壶水的人满街都是。有人说程少堂“语文味”这壶水烧了十年算是烧开了,程少堂却说“语文味”(文化语文)这壶水他哪里只烧了十年啊?看过《程少堂讲语文》的人想必会发现,早在1980年代大学毕业做中学老师期间,程少堂就发表了从文化角度研究中国现实教育问题的系列论文,当时的这些研究当然不是有意为“语文味”这壶水而烧,但这些研究起到了“暖灶”的作用,和以后的“语文味”研究有深层关系。换言之,迄今为止,“语文味”这壶水程少堂有意无意烧了20多年,区别在于,前十多年是无意烧之,最近这十年则是有意烧之。种在“入”与“出”之间随性游走的从容与自由,(堂按:程少堂说不知道自己在讲台上从容不从容,自由不自由,也不知道自己幽默不幽默,他只知道,从容、自由,以及幽默睿智,是时间老人赠送给痴迷与执著者的最好礼物。我就会不由地生出一种感动与敬意。语文真的因您而不同!

 

                                                    梁青  敬上

                                                 2010118

 

                       相关链接——

程少堂全市菜单公开课获极大成功

 

                                              胡蓉:听程少堂课有感:一盘风味独特的佳肴

 
 
 
 
   


最后更新[2010-1-2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