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少堂研究
文章标题: 《赵云:大师必须是孤独的——听程少堂教授《伯牙绝弦》一课有感》
     阅读次数:280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赵云:大师必须是孤独的——听程少堂教授《伯牙绝弦》一课有感


梁青:给世界的宣言——观少堂先生深圳封山之课《伯牙绝弦》

 2016-11-3 17:23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堂按:我2016年10月28日这堂《伯牙绝弦》公开课之后,老师们诞生了多篇质量很高、让我很感动的优秀听课感想文章。梁青浸润最深,打磨最久,交稿最晚,文章质量最好。我会珍惜这些作品,它们都会进入不久将要出版的《程少堂文集》。


给世界的宣言

——观少堂先生深圳封山之课《伯牙绝弦》

广州市培正中学  梁青

语文味教学法作为本质上区别于传统教学法的表现性(抒情性)教学法,最令人心驰神往的就是教学主题的打造,也就是教师借助文本究竟要表现什么(而不是仅仅要再现文本的什么)。而作为语文味教学法之创立者的少堂先生,面对千古传诵的《伯牙绝弦》,且课前已宣布本课将极有可能成为他在深圳的封山之课,这一课的教学主题自然也就更能牵动听者的魂魄——少堂先生究竟从《伯牙绝弦》一文中看到了什么,他究竟要借《伯牙绝弦》抒什么情,《伯牙绝弦》又究竟引发了少堂先生怎样的强烈共鸣,以至于能够成为他在深圳的封山之课?运用以内容为王的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这一核心模式教学《伯牙绝弦》,各要素又会有怎样新巧别致的教学选点?所有这些谜底,直到2016年10月28日上午,终于彻底被揭开。

一、古与今

观少堂先生《伯牙绝弦》一课,仿佛在古今之间往返穿越。

整堂课的第一环节语言层面,就是“读课文,感受古典气质之美”。少堂先生用了近一个小时华彩渲染古风。他先是检查预习,让学生集体背诵课文,然后兴致勃勃地引导学生通过对文言虚词、文言句子的揣摩来感受“文言文的精神气质就是一种典雅、含蓄的气质”。接着,他先后播放了王中山的古筝曲《高山流水》和王铁锤的埙独奏《伯牙摔琴》,把学生带进不同的音乐场里,让学生的情感浸泡在不同的音乐情绪里,从而读出不同的情调。伴随着会场上或刚劲有力的古筝或苍凉悲悠的埙声,那旷古的呼唤似远远飘来,呼啸而来,直穿人心。

这里特别有趣的教学设计是对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子的揣摩。少堂先生特意找来一组文言文叹词(也,矣,乎,哉,嘻,兮,夫,呜呼,吁,唏)和现代汉语叹词(啊,呀,嗨,哪,哈)作比较。他启发学生,文言叹词发声时开口较小,音色低回轻柔,音质偏温软,听起来自然比较典雅、含蓄;现代汉语叹词开口较大,音色响亮厚重,音质偏刚硬,听起来也就比较直白、外露甚至粗俗。由此可以想象,古人说起话来该是多么文雅、多么从容啊。这种对语言音韵的细致揣摩是历来语文教学中从未留意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为了激发学生对语言音韵的敏感,少堂先生特意讲了个小故事,说的是他大学毕业后做中学语文教师师时的一个同事(后来评了特级教师),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但因为在校园内总是匆匆跑步上下班,所以不受学生欢迎——看来连小小年纪的学生,都喜欢沐浴古人那种从容优雅的风度呢。步态如此,言语亦然。

讲文言句子,少堂先生用一首民歌及其改写的现代版,两相对比,让学生感受民歌内在的雅韵。民歌是这样的:“世上狮子爱麒麟,阿哥阿妹结同心。哪个先上黄泉路,望乡台上喊三声。”二十八字里,修辞手法随处可见,阿哥阿妹的真情真爱,表达得委婉蕴藉。改版之后则变成:“我们两个下决心,马上登记去结婚。结婚以后不变心,哪个变心不是人。”这哪里是一对恋人的缠绵悱恻,分明是两个赶集的青年奔赴一场革命,诗意美感荡然全无。

可是,先生何以对感受古典气质之美的语言层面的教学用时会如此慷慨毫不吝惜呢?从本课教学主题的前后贯通来看,原因之一极可能是先生对典雅、从容、含蓄、生动、诗意之古风的一种追慕之思,其实也就是他对粗俗、躁动、急进、枯燥、乏味之世风的一种绝望之叹吧。

二、笑与泪

《伯牙绝弦》这堂课如少堂先生以往的语文味课一样,课堂上有很多笑声。无论是先生在引导学生揣摩文言虚词时采用的夸张对比的朗读示范,还是他带领学生集体高声朗读他自己改编的现代版民歌,也无论是他引著名歌唱家吴雁泽之语来启发学生将国歌节奏放缓就是哀乐的伴奏朗诵点拨,还是他在展示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既稚趣又开放的古灵精怪的问题时随性挥洒的机智幽默,抑或是他借助王中山、王铁锤两位艺术大师演奏的古曲古风所营造的古雅之境,凡此种种,无不引得听讲的学生和老师或捧腹大笑或会心一笑。

然而,细心的观课者应会发现,这堂课还有很多泪水,准确来说,是有多少笑声就有多少泪水,甚至,泪水比笑声还要多。难道不是么?上述每一处的笑声里,难道没有泪水么?从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子的古今对比所形成的轻松诙谐的喜剧氛围里,你没有看到先生对因古风已逝袅袅升起的追慕之思而飘洒在风中的泪吗?从《高山流水》《伯牙摔琴》的渺远古曲中,你没有听到先生对两千年前伯牙那旷古的绝世呼唤与含泪的孤独应答吗?从先生多次在课中穿插讲述的自己经历的,那孔子河逝者如斯夫的流水是怎样唤醒了他的不朽意识,那因为太贫穷致使大舅不进他家门的刻骨伤心之后,母亲忧伤的眼神激起了他坚定的奋斗志向的一桩桩并不如烟的往事中,你难道就没有感到先生因极力控制心中奔涌的泪水而数度哽咽吗?

一堂有笑有泪的课,一定富含着讲者独特深切的生命体验。面对课文,教学主体首先要热爱,要将自我的生命体验充分渗透进去,和课文进行灵魂的对话,然后用生命和灵魂讲课。只有这样,那些爱恨情仇才能唤起听者的所爱所恨,才能激起听者的欢笑和泪水。是的,正是如此——你的课堂如果没有生命体验的渗透,生命和灵魂不在场,就不可能有动人的笑和感人的泪。

三、繁与简

好课应该在繁与简、空与满之间寻求平衡。哪些内容不仅要讲而且要浓墨重彩地讲,哪些内容可讲可不讲,是惜墨如金点到即止地讲,还是忍痛割爱最终不讲,何处繁,何处简,若不经一番细思量,便难以取舍,或取舍失当。

上文说到的语言层面关于诵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古典气质之美一节,少堂先生就多角度、多层次地铺陈渲染,不可谓不繁盛;而对“善哉”一词课文注释的补充讲解,少堂先生只引用《论语》中的一句“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教诲学生,在古代,善是比美更根本的东西,从而让学生意会到子期叹伯牙琴声“善哉”,不仅是赞其音色美好,更是赞其志向高远。这一高度简洁的补充注释看似不经意,细细品味,却更觉子期赞美之深刻,以及伯牙人格之特立。

语言层面之后是文章层面和文学层面。文章和文学的教学选点何其多也,如何取舍,很见功力。少堂先生此处匠心独运,大刀阔斧,只取一瓢,从语言的准确之美这一角度引导学生对文章层面进行把握,从语言的变化之美这一角度引导学生对文学层面进行品味。

文章层面之感悟准确之美的选点最终仅落在一实词一虚词上。1.实词:“钟子期善听”的“听”后面为何没有“琴”字?2.虚词:“钟子期必得之”的“必”改为“时”“常”,如何?文学层面之感悟变化之美的选点只落在一个称呼和一个词语上,连句式的变化之美都最终根据教学实际忍痛删掉了。文学层面的两个问题是:1.文章前面四次称钟子期,第五次称子期(死),为何不写“钟子期死”而是“子期”死?2.志,意;念,常常想。“志”与“念”的位置可对调吗?

如此精妙的选点,非慧眼不可见。“听”后无“琴”,虚词“必”字,二者不仅共同准确表现出子期对所有乐器和乐音都具有的非凡的鉴赏力,也更见他与伯牙之间的情意相通,无所不知;从称谓的变化和词语的释义、位置的不同来辨析情感的深浅浓淡,这两处设问是呈现梯度的。这样简洁、微妙又灵动的选点设计,如果不是对语言有着独到的敏感,如果不是对文本有着特殊的热爱之情,是断断想不到,也绝不可能找出来的。

到了文化层面的感悟哲理之美,少堂先生更是化繁为简发出了石破天惊的一问:伯牙究竟为何绝弦?待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之后,先生只一句“因为他对这个世界彻底绝望,是深刻与彻底绝望之后的决绝”后便戛然而止,极具张力的教学艺术震撼全场。这一刻,我们仿佛听到孤独的伯牙傲然立于彼岸,向着遥远的此岸坚定慨然回应着两千年前自己那旷古的绝弦之声,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四、破与立

少堂先生常说:一堂课如果没有新的解读新的发现,那干嘛还要我来上?换言之,上出一堂课的新解新意,是少堂先生的使命。所谓不破不立,先生是一个善于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人。

这篇《伯牙绝弦》,自古以来都认为是讲知音可贵、知音难觅的故事。可以说,知音这一主题就是一个语文旧世界。如何打破之,来创造一个语文新世界呢?语文味教学法告诉我们:要在伯牙绝弦的故事里渗透自我独特的生命体验,方能熔铸成一个全新的教学主题,这个主题既来自课文主题,又大于甚至高于课文主题。

我们当然不能忘记少堂先生奇思妙想巧运神思在这堂课一头一尾两度出现的那个耐人寻味的教学设计: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在这儿之外,一无所有》:

只要你跟我同在,

整个世界都是我的王座。

在这儿之外,一无所有,

没有什么是我们的……

在这儿之外,一无所有,

只有过去的群山。

这歌词不要说对小学生,就是对中学生,甚至成年人来说,都可能感到晦涩难懂。不过,按照少堂先生的观点,语文课上有难懂甚至不懂的东西是很正常的,并无大碍,有些东西也许你一辈子也不懂,这就是语文,这就是人生。

少堂先生当然知道鲍勃•迪伦的深度、难度,也当然知道鲍勃•迪伦的力量。在深度、难度与力量之间,先生选择力量。没错,这首诗一样的歌词在先生眼里心里,与伯牙绝弦所呼唤的具有内在的异曲同工之妙。于是,先生毅然选择以鲍勃•迪伦开课,不管懂不懂,先让学生用童声朗诵,初步感受歌词的内涵,以此为伯牙绝弦那苍凉孤独的教学主题蓄势,格调自高;先生又以将鲍勃•迪伦和伯牙绝弦同屏的方式结课,让学生全体起立,用童声高声唱赞鲍勃•迪伦,高声唱赞伯牙绝弦,也是高声唱赞孤独的伟大力量。此正回应了结课前先生让学生朗读的古印度《五十奥义书》之《唱赞奥义书》:

此万有之精英为地。

   地之精英为水。

   水之精英为草木。

   草木之精英为人。

   人之精英为语言。

   语言之精英为颂祷之诗。

   诗之精英为高声唱赞。

在师生渗透生命体验的唱赞声里,我们看到的是语言与诗交相焕发出的熠熠光辉,它来自那个孤独深重的灵魂对这个世界的深刻与彻底地绝望这一超越知音、超越时空的既冷峻峭拔又激昂雄健的教学主题,极大丰富了两千年来伯牙绝弦的主题内涵,同时也宣告了知音主题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新世界从此诞生。

五、我与世界(你)

这个世界是喧嚣的,我是孤独的;这个世界越是喧嚣,我越是孤独。孤独的我,如何与这个喧嚣的世界交流呢?按少堂先生的话说,他是通过讲课来和这个世界进行对话,来抒心中之情,即所谓“课言志”。

那么,《伯牙绝弦》其志何在?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文中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在一般人眼中,伯牙的高山仅仅就是高山,伯牙的流水仅仅就是流水,可是在少堂先生眼中,伯牙的高山是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的泰山,气势雄伟磅礴;伯牙的流水是中华民族最长的河流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泰山、长江、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灿烂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少堂先生如是说。

伯牙鼓琴是在鼓心中之志。伯牙有泰山、长江、黄河一般的巍峨浩荡之志,此志流淌在他的琴声里,子期得之。与其说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不如说子期就是伯牙心灵的倒影。子期之后,世间再无人知之、得之,伯牙又回到深深的孤独里,乃破琴绝弦。此处最具爆发力、最能撼动灵魂的一个字,就是“绝”。

然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如改“绝”为“停”“断”“破”,如何?这个问题两千年来,似乎从未有人提出。要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要等伯牙再世了。少堂先生有言,不把自己变成李白屈原,就讲不好李白屈原,同样,不把自己变成伯牙,就讲不好伯牙。先生正是从伯牙鼓琴绝弦的形象里看到了他自己,或曰,伯牙就是先生的心灵倒影。伯牙鼓琴,并不为谁,他只为自己鼓琴,他在苍凉的世道上拨动琴弦呼唤内心深处的自己,最终以绝弦的方式和那个世道抗争;先生起舞,并不为谁,他只为自己起舞,他在语文的荒原中舒卷衣袖释放灵魂孤独的自己,始终不和这个喧嚣的世界妥协。于是,《伯牙绝弦》,那流传了两千年的知音故事,在少堂先生融入了自我生命体验之后才有了“伯牙绝弦,是对这个世界深度而彻底地绝望”的这一震撼心灵的全新解读,进而熔铸成了全新的教学主题:旷古的呼唤——伯牙绝弦之谜。这是生命的绝唱,这是灵魂的绝响。

由此观之,少堂先生以《伯牙绝弦》一课封山,其深意恐在此矣。

(完稿于2016年11月3日)


————————————————————

相关链接:

1.梁青:给世界的宣言——观少堂先生深圳封山之课《伯牙绝弦

2.李剑林:旷古呼唤,终有应答(听程少堂老师《伯牙绝弦》公开课有感 
3.赵云:大师必须是孤独的(听程少堂教授《伯牙绝弦》公开课有感
4.谭妙蓉:真名士,自风流(听程少堂老师《伯牙绝弦》公开课有感

5.邹先平:大思维决定大境界,大境界决定大成功(记程少堂教授《伯牙绝弦》公开课

6.陈嫣芹:语文味是魔法师---听程少堂老师《伯牙绝弦》公开课有感

7.北大硕士范磊:感少堂先生《伯牙绝弦》(诗)

 

 

赵云:大师必须是孤独的(听程少堂教授《伯牙绝弦》一课有感)


(堂按:赵云的这篇听课感想,我无一字增减,原样照登。大师不敢当。本文的主题大约受叔本华的影响。叔本华说得好:“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孤独是精神卓越之士的注定命运。”



 

大师必须是孤独的

——听程少堂教授《伯牙绝弦》一课有感

  

(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督学、比较文学硕士)

 

认识程少堂教授有几年了,但不习惯喊教授。并不是不尊重,也并非不了解称谓中取大者的惯例。而是觉得,以熟悉和爱戴的程度而言,教授的喊法多少有些不够平易近人,所以对所有同样教过我学问的教授一样,我只喊老师。

程老师是一位大师。

当然知道大师称谓的含金量,尤其在鄙人心中,能够被认同为大师的人并不多,程老师是很重要的一位。

所以,能有幸在现场看到大师讲课,而且是跨学段挑战式地上课,不能不让人激动无比。毕竟《伯牙绝弦》这篇课文是我推荐的,也已被无数名师演绎过。说实在的,程老师上课之前,我心中是捏把冷汗的。尽管程老师是语文味流派的开创者,是当代语文界的泰斗级人物,但毕竟常年耕耘于中学语文,对小学语文并不是那么了如指掌。然而,程老师接下来表现出的气度和风范,让我觉得自己竟然多虑地有些可笑了。

程老师的大师气质首先表现在与众不同的独特思维上。因为独特而能发现不同。程老师出示的课题《旷古的呼唤——伯牙绝弦之谜》,表现出了语文味教学法一贯的独特风格:将课题主题化。旷古就是远古,呼唤也是绝唱。与普通老师仅仅看到伯牙对知音离去的悲怆感不同,程老师看到了伯牙对世界的绝望。绝弦表面上是绝断技艺,实则是决绝期望。这种发现除了独具慧眼以外,更需要独特的生命体验,而这种生命体验的丰厚,正是要达成大师的必要条件之一。

大师气质也表现在直射本质的认识深刻上。因为深刻而能认识不同。程老师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心。他面对的不只是学生,而更像是知己。程老师与之推心置腹,相互解读,形成了课堂中和谐共生、教学相长的融洽氛围。这里没有小学教师通篇一律的那种肤浅乏力的表扬陈词,程老师对学生的认可和表扬是发自内心的且直击人心的。相信那位叫作胡伽祺的学生一定深受鼓舞,在程老师“你很独特……今天中午楼下来跟我一起吃饭……”的程式表扬语言中,爱上语文大有可能。对学生的认识能够如此深刻,是难能可贵的。更不消说对课文的理解了。钟子期称谓的变化虽然显而易见,但很少人会提出来问缘由。程老师敏锐地发现了并提出来作为问题。在与程老师交心过程中,学生的回答十分精彩,对人物的理解实现了突破。

大师气质第三表现在心无旁骛的精神执着上。因为执着而能深入不同。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文言文的典雅与含蓄气质,程老师匠心独运,从虚词入手,让学生交换朗读,感受不同。照理说,一般教师教授到此即可了,程老师却不同,执着着让学生朗读更多的文言材料,通过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现代文对比来强烈体会文言文的典雅与含蓄特质。程老师做学问更是执著的典范,研究语文味二十多载,心若磐石,为着想不朽的人类精神,著述、讲学、上课,影响着一代语文人。这种执着,是所有大师都必须具备的品质。

大师气质也表现在对知识、观念、情感、意志等价值推送上。因为推送而能表达不同。有人总喜欢拿老子的道家说事,认为真正的高人应该像道家那样出世,可是却看不到没有《道德经》就没有老子思想普及后事的基本事实。文字是作家哲学家们思想的载体,课堂则是教师教学思想的载体。程老师用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的诗歌《在这儿之外,一无所有》开头,通过让学生集体朗诵,先营造一种肃穆感,为整个课堂作了一个很好的气氛铺垫,也作了一个关于对绝望世界积极生活的价值推送。一开始学生并不能明白其中深意。而在课堂结尾时,程老师再次出示该诗歌,这时候的学生因为才经历过了一次精神和情感洗礼,一下子明白了诗歌的蕴意以及程老师的本意,朗诵起来,其感觉,其感情,已经完全不同了。程老师在推送给学生们价值观的同时,也深深感染了在座的听课老师们。这不就是大师的风范么?

大师们虽通常荣誉满身,但荣誉本身造就不了大师们。抛开所有的荣耀,大师们固有的气质和特征,亘古不变。如果非要我来对此下一个定义,那么我以为,大师必须是孤独的。

孤独并非寂寞。孤独是一种人生需要,是一种高峰体验,是一种一览众山小的霸气,是一种集思维独特、认识深刻、精神执着、价值推送于一体的哲学。至于这种哲学的达成境界,就需要靠生命体验了。程老师的语文味,与其说是语文学科的流派,不如说是教育的流派:表现型教学法、生命体验式教学法、价值推送教学法……哪一样不是所有学科乃至育人所通用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味本身蕴含的是一种教育界中的普世价值观。也难怪语文味教学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弥散着如此大的影响力。我坚信,教学法可能会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但语文味教学理论蕴含的人文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只要人类文明还在。

2016/10/29

 

————————————————————

相关链接:

1.梁青:给世界的宣言——观少堂先生深圳封山之课《伯牙绝弦

2.李剑林:旷古呼唤,终有应答(听程少堂老师《伯牙绝弦》公开课有感 
3.赵云:大师必须是孤独的(听程少堂教授《伯牙绝弦》公开课有感
4.谭妙蓉:真名士,自风流(听程少堂老师《伯牙绝弦》公开课有感

5.邹先平:大思维决定大境界,大境界决定大成功(记程少堂教授《伯牙绝弦》公开课

6.陈嫣芹:语文味是魔法师---听程少堂老师《伯牙绝弦》公开课有感

7.北大硕士范磊:感少堂先生《伯牙绝弦》(诗)



最后更新[2017-8-1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