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代表课展
文章标题: 《程少堂一曲锦瑟技惊羊城》
   作者:深圳市坪山区教研中心钱冰山   阅读次数:1374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程少堂一曲锦瑟技惊羊城

程少堂一曲锦瑟技惊羊城

 

【语文味网冰山2011年12月21摄影、22日报道】2011年1221日下午,广东省2011年语文课堂教学优秀课例展示活动在广州市华泰宾馆举行,来自全省各中学的教师代表800余人参加了此次教学活动。当天下午,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程少堂研究员等三位老师主讲了研讨课。程老师的公开课《<锦瑟>:中国诗歌美的“四个代表”》极富冲击力,受到与会老师的热烈欢迎。

当代著名学者施蛰存先生认为:“李商隐不能说是最伟大的诗人,但我们可以说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的唐代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李商隐的《锦瑟》一诗,被称为“天下第一朦胧诗”,是中国文学史上聚讼纷纭也是最难理解的一首诗,同时也是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最难教学的篇章之一。程老师向学生介绍了上述观点之后,接着向学生介绍了上世纪大师级学者顾随的观点:“若举一人为中国诗代表,必举义山,举《锦瑟》。”(顾随讲,叶嘉莹笔记《顾随诗词讲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页)“若令举一首诗为中国诗之代表,可举义山《锦瑟》。若不了解此诗,即不了解中国诗。”(《顾随诗词讲记》195页)程老师这堂课即从“《锦瑟》是中国古典诗歌美的‘四个代表’”(音韵之美、文章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这一全新的角度带领学生和与会者沉醉在中国第一朦胧诗人和第一朦胧诗的情感世界和意蕴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程老师全情投入,发挥其一贯渊博、大气、收放自如、幽默的教学风格,引领学生和与会者走进李商隐的内心世界,探究诗歌美的“四个代表”的魅力。其忘我的神态、精辟的见解、风趣的语言为广大观摩教学的教师烹调出了韵味隽永的“语文味”。与会者全神贯注,会心处,不时爆发爽朗的笑声。据不完全统计,整堂课听课师生发出的笑声不下于30次。

这堂课教学立足点高妙,视角新颖,见解独特,课堂结构宏大,课堂气氛轻松,充分展示了作为“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和教授级的教研员深厚的教学功底和魅力。一位参加工作近10年的优秀青年教师听课后惊叹:“这堂课简直颠覆了我的教学理念,让我振聋发聩。”正如黄教授点评的那样:“程老师这堂课博大精深、天马行空,又深入浅出、收放自如。”

程少堂老师说:“今天我是以这堂《锦瑟》为例,向广东全省中学语文教师介绍语文味教学流派的基本教法——‘文人语文’教学法。和传统的再现性、叙述性‘匠人语文’的客观教学不同,‘文人语文’是一种表现性、抒情性的语文教学,它主张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来抒情言志,具体说,是把教师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文本的思想内容、情感有机交融,在此基础上重铸出一种既来自文本又高于文本的一个崭新的教学主题。‘文人语文’主张语文课就是语文教师的作品,语文教师要像作家艺术家创作作品一样把语文课当成作品来创造,这个创造过程应该且必须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这就是我2011年6月30日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做学术讲座的主题(讲座的题目为《从“冷美学”到“热美学”——以“语文味”为例谈中国语文教学美学视界的转换》,报道见语文味网)。而具体的操作步骤,也就是‘一语三文’——即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如果说传统的主张再现性的语文教学美学是一种‘冷美学’,那语文味之‘文人语文’教学美学无疑是一种‘热美学’——我的课堂上的笑声,我的课堂上的轻松气氛,我的课堂上的激情,尤其是我的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激活与激荡(不一定要答对了才算思维激活),都是这种‘热美学’的体现。对这种‘文人语文’的教学风格,深圳语文教师是很熟悉了。”

程老师还说:“今天这堂《锦瑟》,内容不仅多,且较深,本来至少需要90分钟两堂课,但由于后面还有其他老师要上课,所以只能在一节课多点的时间赶完,以期给老师们一个完整印象。”

程老师强调指出:“这堂课是我的代表课之一,是我大量心血凝成的果实,虽然作为刚开发出的一堂新课还有不少粗糙的地方,但我敝帚自珍,我对我今天这堂课相当满意。当然,我知道有人不喜欢我的课,有人不喜欢我觉得很正常。叶嘉莹先生在研究李商隐时说过:‘爱义山诗的人,就都会对之有极大的偏爱,而不能赏爱他的人,则往往对之加以轻视或诋毁。’(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98页。)李商隐遭遇如此,我辈夫复何求。叶嘉莹先生接着还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李商隐这一类作家,‘他们的作品乃大半属于心灵的感受,所以要想欣赏他们的作品,似乎就不得不先预备有一颗与他们相类似的心灵,然后才能进入到他们的属于心灵之梦幻的境界中,作较深入的体会和欣赏。而也就是这种心灵的契合之感,使某些读者对他们的作品,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无可选择的偏爱。然而另一些读者对他们的作品却只想从理性上去认知,拿着一个固定的丈尺做刻板的衡量,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当然不免会对他们加以轻视或诋毁了。’(同上书198页)我当然不是李商隐,不过,我却要套用一句叶嘉莹先生的话说:要欣赏我的‘文人语文’课,也先要有一点储备,然后要有一点心灵的契合。”

程老师这堂课不仅展示了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而且还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向广大一线教师传达出这样一个重要信息: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教好语文课,必须要大量的阅读。因为程老师为准备这堂课的教学,阅读了有关研究李商隐的著作和其他相关书籍50余本。

 

附一:程少堂21日广东省公开课《锦瑟》阅读参考书目

(程少堂201112209:29:38按:今天下午出发赴广州,明天下午讲全省公开课《锦瑟》。本来我是打算偷懒讲初中课文毛泽东《沁园春 雪》的。我喜欢这首词,而且对这首词有一种全新的解读,并曾答应了今年1013日在南京讲这篇课文的,南京主办单位的通知和广告都打出我这节课了。到108,却发现,由于工作太忙,南京去不了。课没有讲成,但思路却在心中。然朋友建议我这次面向广东全省语文教师的公开课最好讲《锦瑟》,说是这篇课文难讲,希望能看看我们这些人是怎么处理这篇课文的。我说那我就试试吧。

《锦瑟》很难讲,我只有拼老命读了许多书,好多时候是一天一本,读书卡片做了几百张。但是到今天我还没有进入一般老师的备课状态——写教案做课件。这个我不急。我讲公开课备课主要是读书,教案和课件,今晚到广州去做吧。

以下是我备这堂《锦瑟》阅读和参考的书目。这些书,部分是重读(重读一些好书是非常重要甚至是非常必要的),但大部分是这次备课新读的。

这些书都是我自己买的,大约有20多种是最近从网上购的。

有朋友看了我这个书单,说:“我很感动!”

我说:“别说你感动,我都为自己感动。”

读了这么多书,仍然觉得《锦瑟》难讲得很。不过,我总有和一线语文教师不同的讲法,而且多少总会给老师们一些启迪,这当然是一点都不用怀疑的。

以前我说,我上一堂大型公开课,备课时读的书胜过上一年大学。这次讲《锦瑟》,读的书可能胜过读两年大学。

这次讲《锦瑟》另有一个非常好的“后果”——

我爱上李商隐了。

而且爱上了瘾。)

 

程少堂广东省公开课《锦瑟》

备课阅读参考主要书目

序号

 

      

    

   

1

刘学锴等

《李商隐诗歌集解》(1——5册)

中华书局2004

部分阅读

2

刘学锴

《李商隐传论》(上、下)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刘学锴、李翰

《李商隐诗选评》

上海古籍2003年版

 

4

叶嘉莹

《迷人的诗谜——李商隐诗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

 

5

倾紫蓝

《我是人间惆怅客——解谜李商隐的锦瑟人生》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

 

6

 

《双飞翼》(这部集子前半部分收录王蒙研究李商隐的著名文章8篇。)

 

三联1996年版

王蒙另一部研究李商隐的著作《心有灵犀》我没有买到。

7

叶嘉莹

《迦陵论诗丛稿》

中华书局2005年版

喜欢诗歌的,做语文教师的,这几部书建议一定看一看。

8

顾随讲、叶嘉莹笔记

《顾随诗词讲记》

中国人大出版社2006年版

9

叶维廉

《中国诗学》

三联书店1992年版

10

朱光潜

《诗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1

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

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2

朱良志

《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3

袁行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增订本)》

北大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

14

黄子平

《文学的“意思”》

浙江文艺出1988年版

15

赵沛霖

《兴的起源——历史积淀与诗歌艺术》

中国社科出版社1987年版

16

鲁枢元

《超越语言——文学语言学刍议》

中国社科出版社1990年版

17

 

《美学原理》

北大出版社2009年版

18

萧涤非 等著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83年版

李商隐部分

19

(美)宇文所安

《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827——860)》

三联2011年版

这部著作40万字,研究李商隐的文字大约20万字。

20

冉云飞

《像唐诗一样生活——中国人心灵栖居的诗意追求》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5年版

 

21

(美)宇文所安

《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

三联书店2003年版

 

22

史冬冬

《他山之石——宇文所安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研究》

三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年版

博士学位论文

23

陈小亮

《论宇文所安的唐代诗歌史研究》

中国社科出版社2010年版

博士学位论文

24

(美)宇文所安

《追忆》

上海古籍1990年版

 

25

 

《诗词格律十讲》

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6

 

《美学与艺术欣赏》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7

刘长林

《中国系统思维》

中国社科出版社1990年版

 

28

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9

王岳川

《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0

朱立元主编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2版)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年版

 

31

李宗桂

《中国文化概论》

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2

李中华

《中国文化概论》

华文出版社1994年版

 

33

畅广元主编

《文学文化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4

曹明海

《文学解读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35

周振甫

《诗词例话》

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

 

36

(美)浦安迪

《中国叙事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7

杨义

《中国叙事学》

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8

(法)郁白

《悲秋》

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

 

39

张世英

《哲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0

傅修延

《文本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41

张会恩、曾祥芹主编

《文章学教材》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42

倪宝元主编

《语言学与语文教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43

 

《朗读美学》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44

 

《朗读学》(修订版)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5

杜伟东

《朗诵学》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6

叶舒宪等

《中国国代神秘数字》

社科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看这两本书的动机是:备这节课时我老琢磨一个问题:为何中国格律诗有五律、七律,而没有九律、十律?

47

吴慧颖

《中国数文化》

岳麓书社1995年版

48

叶纯之等

《音乐美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我每次公开课备课期间,都要看几本跟课的内容毫无关系的其他艺术门类的书,从中受到启发。

49

()伦纳德·迈尔

《音乐的情感与意义》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50

 

《园林与中国文化》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1

 

《紫砂历史大散文——一壶乾坤》(紫砂历史三十位大师传记)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版

附二:强力推荐胡蓉:在寻找中呼唤——听程少堂老师“锦瑟”课有感

 

(程少堂按:我讲课听好话听得太多了,不过大都是从这个耳朵听那个耳朵出,因为我知道,说好话的人不一定是从心里说出的,我呢,也就没怎么

往心里去听。胡蓉老师这篇文章是用心写就的,她对我的课听得细致,而且感悟能力很强——就是说有灵性。且文采飞扬中激情洋溢。胡蓉对语文味

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听她谈文味,谈的确是我心目中的语文味(而有些人谈论语文味时,我常常不知道他们谈的是什么)。去年我讲了《菜单》课

后,胡蓉写的《听程少堂老师菜单课有感:一盘风味独特的佳肴》也很好

(见语文味网: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7636)她的课也讲得不错。是一个才女。当初把她收归语文味工作室

下没有错。

   阅读胡蓉文章《在寻找中呼唤——听程少堂老师“锦瑟”课有感请点击以下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8995

         

 

 

    

附三:深圳美术学校李海霖文章——程少堂先生《锦瑟》课:人性最美的霓虹

李海霖文章网址: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9004

 

         

附四:  程少堂一曲锦瑟醉泉城

  

 【语文味网冰山2012520报道】201251821日,由中国教育学会等单位组织的“第四届人文教育名家高端论坛暨名师示范课研讨会”在山东济南举行。在全国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语文味”教学流派创始人、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程少堂研究员应组委会邀请参加了此次活动。程老师本次讲授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朦胧诗《锦瑟》,课题为《〈锦瑟〉:中国诗歌美的“四个代表”——和济南的同学们一起聊“天下第一朦胧诗”》。

     为在此次全国性教研活动中充分展示语文味教学流派的魅力,让全国众多的语文老师更深入的了解语文味的教学思想,程老师以其一贯博学而睿智,幽默而深邃的风格,从“中国诗歌美的‘四个代表’”这个角度切入,将中国古今第一朦胧诗的韵味慢慢呈现在1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听众面前。这“四个美的代表”是“语言文字之美”、“文章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程老师引经据典,深入浅出,旁敲侧击,信手拈来,让上课的学生和与会者如沐春风。

    为保证上课效果达到最理想的境界,在讲课的头天晚上,程老师只休息了三个小时,早晨5点就起床继续完善教案和理清思路。加上本次济南《锦瑟》一课教学时间比较充裕110分钟左右,即19日上午9:50——11:40,而去年在广州,由于广东省教研室安排当天下午三位老师上课,程少堂老师的《锦瑟》安排在第二节,所以和济南相同内容的《锦瑟》最后只上了55分钟左右,许多内容无法展开,只能一晃而过),因此程老师在济南的教学思路比去年在广州第一次讲授这首诗时更清晰、更完整,教学内容更丰富,有些教学内容可能是全国中学语文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首次呈现。例如,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般教师都是通过韵脚字的提示,来让学生了解感受汉语的韵律之美的。但是程老师的教学有重要创意。为了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汉语的语言文字之美,让学生明白汉字所蕴含的情意,与它的读音轻重和发声时开口合口的程度有关,程老师举了王维的《相思》、杜牧的《清明》、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著名相声《装小口》等例子,具体说明,如果诗人要抒发的情感比较忧伤,那么,他选择的押韵字读音较轻、较浊,开口合口较小(如王维的《相思》、杜牧的《清明);反之,如果诗人要抒发的情感比较明朗、欢快,那么,他选择的押韵字眼的读音较重、较亮,开口也就比较大(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接着程老师引导学生赏析《锦瑟》的韵脚字眼(年、鹃、烟、然)的读音轻重与开合口程度,以此来引导学生体验这首“天下第一朦胧诗”所蕴含的复杂感情的基调——是一种历尽沧桑后虽不平静但有节制地审美性回眸(李商隐将自己的悲情人生加以美化),故情调悲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韵脚字眼读音轻重程度居中,发声时开口合口程度居中。从而让学生明白,中国诗人是根据抒情的需要,根据字音的轻重,字眼的开口和合口的程度,来选择诗中字眼(特别是韵脚字)的。让学生体会作为拼意文字的汉字与拼音文字的美感区别。程老师还将《锦瑟》的拼音版与汉字版对照,让学生领略汉字作为拼意文字具有拼音文字所不具有的独特的美。许多听课老师说,这些都是他们以前想所未想,也闻所未闻的。另外,程老师从王蒙研究《锦瑟》、“玩《锦瑟》”的创新性写作入手来带领学生“玩《锦瑟》”,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李商隐诗歌隐秘而巨大的“魔力”,激发学生阅读李商隐诗歌和中国古诗的兴趣,领略中国诗歌的特殊魔力。(这一教学环节之后的“学王蒙,玩《锦瑟》,用《锦瑟》的词语编写一首绝句”的课堂练习,本是很容易出亮点的地方,但是由于这一环节需要15——20分钟,考虑到教学时间不宜太长,所以教学过程中程老师临时将这一环节移到课后。)这些生动而丰富的实例,给学生尤其是现场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老师打开了一扇春风骀荡的窗口,让如老酒一样绵长醇厚的语文味醉人心脾。

    在教学过程中,程老师全情投入,其忘我的神态、精辟的见解、风趣的语言为广大观摩教学的教师烹调出了韵味隽永的“语文味”。与会者全神贯注,会心处,不时爆发爽朗的笑声。据不完全统计,整堂课听课师生发出的笑声不下于20次。

    这堂课教学立足点高妙,视角新颖,见解独特,课堂结构宏大,课堂气氛轻松,充分展示了作为“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和教授级的教研员深厚的教学功底和魅力。

    程老师课后说:“今天我是以这堂《锦瑟》为例,向全国的中学语文教师介绍语文味教学流派的基本教法——‘文人语文’教学法。和传统的再现性、叙述性‘匠人语文’的客观教学不同,‘文人语文’是一种表现性、抒情性的语文教学,它主张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来抒情言志,具体说,是把教师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文本的思想内容、情感有机交融,在此基础上重铸出一种既来自文本又高于文本的一个崭新的教学主题。‘文人语文’主张语文课就是语文教师的作品,语文教师要像作家艺术家创作作品一样把语文课当成作品来创造,这个创造过程应该且必须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这就是我2011630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做学术讲座的主题(讲座的题目为《从“冷美学”到“热美学”——以“语文味”为例谈中国语文教学美学视界的转换》,报道见语文味网)。而具体的操作步骤,也就是‘一语三文’——即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如果说传统的主张再现性的语文教学美学是一种‘冷美学’,那语文味之‘文人语文’教学美学无疑是一种‘热美学’——我的课堂上的笑声,我的课堂上的轻松气氛,我的课堂上的激情,尤其是我的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激活与激荡(不一定要答对了才算思维激活),都是这种‘热美学’的体现。对这种‘文人语文’的教学风格,深圳语文教师是很熟悉了。”

    程老师还说:“今天这堂《锦瑟》,信息量相当大,内容对高一学生而言既新且深,在全国性大型活动中上这样的课是很冒险的。但是我是一个有挑战精神的人。这堂课是我的代表课之一,是我大量心血凝成的果实,虽然作为刚开发出的一堂新课还有不少粗糙的地方,但我敝帚自珍,我对我今天这堂课相当满意。当然,我知道有人不喜欢我的课,有人不喜欢我觉得很正常。叶嘉莹先生在研究李商隐时说过:‘爱义山诗的人,就都会对之有极大的偏爱,而不能赏爱他的人,则往往对之加以轻视或诋毁。’(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98页。)李商隐遭遇如此,我辈夫复何求。叶嘉莹先生接着还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李商隐这一类作家,‘他们的作品乃大半属于心灵的感受,所以要想欣赏他们的作品,似乎就不得不先预备有一颗与他们相类似的心灵,然后才能进入到他们的属于心灵之梦幻的境界中,作较深入的体会和欣赏。而也就是这种心灵的契合之感,使某些读者对他们的作品,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无可选择的偏爱。然而另一些读者对他们的作品却只想从理性上去认知,拿着一个固定的丈尺做刻板的衡量,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当然不免会对他们加以轻视或诋毁了。’(同上书198页)我当然不是李商隐,不过,我却要套用一句叶嘉莹先生的话说:要欣赏我的‘文人语文’课,也先要有一点储备,然后要有一点心灵的契合。”

      课后,许多老师(包括深圳老师)对程老师说:“程老师的《锦瑟》我们没法模仿,但是给我们的思维很大冲击和启发。”程少堂老师回答道:“我的课,从十年前的《荷花淀》开始,从整体思路来说,一线老师都说很有冲击力。著名语文教育理论专家王荣生在其主编的《走进课堂——高中语文新课程课例评析》(高教出版社20067月版)一书中指出:程少堂的‘《荷花淀》课例教学是别开生面的,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力量是巨大的,对教学改革的突破不是一般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而是‘教学内容的创生’。’这样有巨大冲击力的课,一般说来是难以模仿的。我备一堂课读几十本书,这些一线教师也没法模仿。我过去一般不讲、今后也一般不讲一线教师听了回去就能马上模仿的课。我不追求这种急功近利的效果。但是,事实上又到处能看到我的课的身影,我处理教材的思路(一语三文),特别是其中对文本文化内涵的挖掘,我课堂的一些教学细节,甚至一些很有影响的名师都在模仿。比如我的《荷花淀》一课开头将孙犁的《荷花淀》原文第一段改写成诗行,现在到处(包括一些影响很大的名师的教学实录中)都能见到。我认为,中国语文教学界要有讲的课一线教师听了回去就能模仿的名师,也要有像我这样课虽不能模仿,但是听了之后思想灵魂受到冲击的。两者各有各的价值。”

    一曲《锦瑟》醉泉城。程老师这堂课不仅展示了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而且还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再次向广大一线教师传达出这样一个重要信息: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教好语文课,必须要大量的阅读。因为程老师为准备这堂课的教学,阅读了有关研究李商隐的著作和其他相关书籍50余本。

    出席此次教研活动的名师还有魏书生、韩军、程红兵、李卫东、余映潮、王君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特级教师,深圳教育界也派出了30多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学习。

 

 


语文出版社《名师讲语文》丛书策划编辑刘立峰先生

转来青岛老师在qq上对程少堂老师济南《锦瑟》课的评价

 

青岛平度 17:28:28
他的知识面 涉及广  

青岛平度 17:28:46
课堂设计  很精美 一环扣一环

青岛平度 17:28:52
有很明显的梯度

他的课 很大气 !我很欣赏!

青岛平度  17:31:10
不愧是名师

 

 

 

 

 

 

 

 


 
 
   

     

      

 

  

 

 

 


 
 
   

     

      

 

  


最后更新[2012-11-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