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百家争鸣
文章标题: 《“代表课”能代表什么?——兼与程少堂老师商榷》
出处:(本文发表于2010年第11期《语文教学通讯》)    作者:程少堂转帖   阅读次数:163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代表课”能代表什么?——兼与程少堂老师商榷

 (程少堂按:这篇文章以前语文味网转载过一次。这次重新加以转载。今年准备将代表课的研究推进一下,顺便对有关争鸣作点回应。)

“代表课”能代表什么?——兼与程少堂老师商榷

作者  朱水军

《语文学习》20107-8合期上发表了广东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室程少堂老师的《代表课初论》一文,并配有“编者按”,以期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由此见出编辑对此话题的重视程度。我以为,“代表课”是一个新生的概念,是迄今为止教育界还没有人提出并加以深入研究的一个全新课题,各种各类的工具书中也没有收录此词,因此还没有权威的解释与定义。从这个意义而言,老师应该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值得敬佩。老师在文中阐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代表课的定义;二、代表课的共性特征;三、代表课:名师的品牌;四、打造代表课的基本步骤。这四个方面,归纳起来就是:什么是代表课,它有哪些特征,它对于教师的重要意义,它如何生成。应该说,此文虽为“初论”,但论的还是较为全面。只是漏下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即代表课的本质属性是什么?换句话说,代表课能代表什么?这是代表课的个性特征,也关及其基本定义。任何谈论、研究“代表课”话题的人,都不能忽视这个问题,都应好好研究并加以明确,这样才能帮助我们作更加深入的研究。否则,一切都是无根之谈,是没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的。

 

 那么,“代表课”究竟能代表什么?我们先来看看程老师给“代表课”下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把“代表作”解释为具有时代意义的或最能体现作者的水平、风格的著作或艺术作品。据此,我们可以把“代表课”定义为具有时代意义、能够体现当代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最新趋势、反映最新的教育教学科学理念的,或最能体现教师以及一个教学流派的水平、风格,并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教学课例(这个课例可以是一节课或若干节课,也可以是一门课乃至若干门课)。

 

程教师的这个定义,是套用或者说仿用了《现代汉语词典》关于“代表作”一词的定义。这样的套用或仿用是否科学正确,值得商榷。实际上,要清楚“代表作”或“代表课”的含义,首先应明确“代表”一词的含义。《汉语大词典》(1986年版缩印本)关于“代表”“代表作”的解释是:

 

代表:1.谓显耀于一代。2.受委托代替个人﹑集体﹑组织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亦指由选举产生,替选举人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3.指同类人物的典型。4.代替个人或集体办事或表达意见。5.体现,反映。6.代为表示。

 

代表作:指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水平和艺术风格的作品。

 

由上述解释可知,《现代汉语词典》关于“代表作”的释义与《汉语大词典》是基本一致的。“代表作”或“代表课”中“代表”的基本义项应是第5项“体现,反映”。按老师的套用仿用逻辑,“代表课”可简明扼要地解释为:“最能体现教师教育思想水平和教学风格的课例。”但这样定义问题就出来了:“代表课”与“代表作”是同一概念吗?两者可以相互套用吗?它们的本质相同吗?如果是,那么这样的解释是正确的;如果不是,则这种套用仿用是不科学的、错误的。

 

众所周知,“代表作”能代表一个作家的最高创作水平。能称之为代表作的,一定是这个作家的扛鼎之作,巅峰之作,是他所有作品中的最好之作,能全面体现这个作家的整体创作水平和艺术审美价值。问题在于,“代表课”代表的是否也是一个教师的整体最高教学水平或教学思想、风格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知道,一位教师受自身知识、素养、性格、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其在整个教学过程(指教师担任的全部学科教学内容)中所体现出来的水平、风格是不整齐划一的,而是不同的、有差异的。表现在有些课例教学水平高,有些课例教学水平一般。具体而言,其在教学这个章节的知识内容时有经验,有研究,水平相对就高;但在教学另外的某些章节的知识内容时可能受制约,有欠缺,水平相对就低。这里面,他上得最好的一节课甚至几节课能称为“代表课”吗?这些课能代表他整个教学能力的最高水平吗?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小说” 甚至是其中某一篇小说的某一节课,最得心应手、从容自如,上得最好,得到大家的公认和好评。但在教学“散文”“文言文”“诗歌”甚至另外的同类小说时却水平一般。也就是说,这位老师的某一篇某一课或者整个小说的教学能力突出,有专长,但文言教学能力、诗歌教学能力、散文教学能力或另外的小说教学能力则显得一般,那么,这一节或几节“小说课”可否认定为是其整体教学能力的代表课呢?这些课能代表他的散文课、诗歌课的教学水平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要说是代表课,最多也只能说是他小说教学方面的代表课,而不是其整个教学能力的代表课。

 

由此看来,代表课并不一定是教师自身全部教学水平的最高代表。老师想当然地套用“代表作”来给“代表课”下定义,是缺少深入分析和研究的,是不科学的。

 

我以为,代表课所体现的应是教师自身的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代表的是教师的教学个性。这种体现和代表,是就课堂教学的某个方面、章节、知识内容等等而言的,并不是全部。于此,建议“代表课”可以这样定义:最能体现教师在某方面甚至全部教学内容的有自身独特教学艺术和风格的课例。这种“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的课例,实际上就是有着教者鲜明的“教学个性”的课。

 

所以,代表课不是最高水平的课,而应是最有个性的课。这样的说法似乎更加科学和合理。我们难以比较和判定哪个老师的哪堂课是最好的,是其最高教学水平的代表。尽管现实中,我们有不少的标准似乎要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界定和区分,但课堂教学不是考试,考试有标准答案,有量化分数,有实际考分;课堂教学没有标准答案,没有量化得分。我们平时热热闹闹在举办的各种评优课,所谓的一二等奖,其区分的标准也不是以“教学水平”为唯一,更多的是以“教学特色”“教学个性”或“教学智慧”为评判依据,同时更建立在就某种课型或某个知识点的统一教学的前提之下的,即必须是教学内容相同或课的类型相同,如此才可以比较和区分,否则,是无法比较和区分的。比如,目前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优质课评比,每次都会确定一个教学的主题,或诗歌教学,或散文教学,或作文指导,等等,只有内容相同,方可优劣呈现。假如要你区分作文指导课与散文欣赏课谁优谁劣,恐怕是没有人能定夺的。

 

因此,有个性才是“代表课”的基本特征,这种“个性”当然包含有一定的教学水平,但并不一定是最高水平。教学个性是个综合概念,它还包括教学方法、经验、智慧,教师个人的素质,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语言、动作、风格等等。关于“教学个性”,以下论述是目前为大家所接受和认可的。

 

教学个性是教师个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探索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个人气质、性格、阅历、兴趣、知识结构等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反映和表现。

 

  教学个性是特殊的教学能力,是在一般教学能力基础上的发展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和成熟的教学方式、方法、技巧的综合。教学个性的形成离不开创新性的教学艺术和方法。

 

教学个性的确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个人具有一定的职业修养和较高的教学技巧。尤其需要教师个人的强烈的敬业精神、有崇高的人格和广阔的视野、执著的追求。(摘自“百度百科”)

 

从上述论述中可知,教学个性既包含了教师自身的诸多主观因素,也包含了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等各种客观因素。它是一种不断发展着的教学能力,需要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因此,具有了这种独特的教学个性的课例,才能称之为“代表课”,才能见出教师在某方面甚至是整体的教学风格和艺术水平。

 

放眼天下,古今中外没有哪一位教师自诩自己的某堂课或者某方面的课是其“代表课”。我们只是知道,某位老师的课或者某些课是被人公认的,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别人无法模仿和超越。这些课因此成为经典课,或者说成了他们的品牌课,但不一定是他们的“代表课”。比如于漪、钱梦龙、李镇西……这些众所公认的名师专家,我们至今并没有听说他们的代表课是哪一节或哪几节。我们称赞的,是于漪的课以情感见长,钱梦龙的课以“三主导读教学模式”著称,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而这种种的评价和美誉,实际上是对他们的课堂教学个性的最好概括。

 

综上所述,“代表课”并不代表教师的最高教学水平,它代表的是教师的教学特色和个性。因此,代表课不应是评判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准,我们不能拿它来做标签和招牌,去不科学地评判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我们可以将之改称为“特色课”“个性课”等等,或许这样更能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合乎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本文发表于2010年第11期《语文教学通讯》)

  --------------------------------------------------------------------------------------------------------------

 语文味网转载的有关代表课的其他文章——

  “代表课”能代表什么?——兼与程少堂老师商榷 (2012-5-5 21:09:30)[3]
   荆州陈涛来稿:有代表课的教师是幸福的 (2012-4-15 20:50:02)[136]
   孝感小语教师现场写作比赛题:《我的一节代表课》 (2011-12-16 21:50:37)[437]
   《语文学习》新年再次讨论程少堂“代表课” (2011-1-24 20:00:51)[196]
   引发争鸣的程少堂论文《代表课初论》被人大转载 (2011-1-24 19:59:48)[190]
   昆山周庄中学顾伟清:应提倡模仿名师代表课 (2011-1-24 19:56:43)[466]
   绍兴柯桥小学茅寒春:大部分名师都有代表课 (2011-1-24 19:57:21)[433]
   武汉洪山区利用代表课培养青年教师 (2011-1-24 19:38:32)[445]
   《语文学习》新年再次讨论程少堂“代表课” (2011-1-24 19:58:07)[211]
   引发争鸣的程少堂论文《代表课初论》被人大转载 (2010-12-30 15:24:33)[486]
   人大转载程少堂引起争鸣论文《代表课初论》 (2010-12-18 18:12:51)[52]
   程少堂:代表课初论 (2010-10-28 22:11:37)[336]
   程少堂:代表课初论 (2010-10-28 21:47:40)[178]
   旧闻重发:程少堂预测代表课概念将流行 (2010-10-22 13:11:32)[119]
   程少堂预测代表课概念将流行 (2010-5-26 20:48:16)[2281]
   程少堂7节代表课实录未删节版 (2010-11-12 11:42:57)[7800]
   程少堂预测代表课概念将流行 (2008-9-8 10:11:04)[375]
   程少堂提出“代表课”新概念 (2007-4-19 22:23:01)[2052]


最后更新[2012-5-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